李曉燕
摘 要: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的源泉,國人飽受創新能力低下的詬病,中國孩子想象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培養我國孩子的想象力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著重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小學生;想象力;培養策略
在知識經濟時代,評價人才的一條重要標準就是創新能力。對于創新來講,沒有想象力是非常可怕的,因為豐富的想象力是創新的源泉。國人飽受創新能力低下的詬病,因此中國孩子想象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目前的教育改革中,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進步,也是從小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措施。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生只有在動手、動腦、動口中,全身心參與,才能得到全面發展。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提出了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課本中有很多的篇目都是要求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這些篇目描寫美好的祖國河山,或是抒發父母子女真愛之情,或是一幅生動的動態的情景描寫。對于這些課文,學生一定要熟讀、讀透、讀出文中的情感來,只有這樣才能把課文的內容變成學生腦海中的一幅圖畫,才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我們學習的小學四年級語文《鳥的天堂》一課,文章描寫了鳥兒的世界。學生只有多加朗讀,才能讀出文章中鳥群紛飛的場景,只有把學生引入到這個場景中去才能促使學生去想象南國中有這么一個榕樹群,有這么一個鳥的世界。在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再利用朗讀錄音,讓學生聽錄音朗讀、聽鳥的紛雜的叫聲,再引導學生去想象這么一個場景。這樣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養。
二、巧妙運用小學課文插圖,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中,增添了許多的插圖。這些插圖形象直觀,為學生所喜愛。因此在教學中,要結合課文的內容,充分發揮和利用插圖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通過插圖加強對課文的理解,體味穩重的思想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我們所學習的《我的戰友邱少云》這篇課文中的插圖,形象描繪了邱少云忍受烈火燒身的劇痛,一動不動地趴在火中的場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觀察烈火的燃燒、觀察邱少云的表情。讓學生去充分想象在烈火中的邱少云是怎樣忍受劇痛,壯烈犧牲的。通過引導學生想象體味烈火中的邱少云的內心活動,去體會他不怕犧牲、嚴守紀律的崇高精神。這樣進行插圖的教學,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培養。
三、以故事作為激發想象力的催化劑,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有著“創造”的先天優勢,這便是編故事。編故事的時候不僅僅考驗學生的想象力,還考驗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一個故事要編得好玩,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故事要在好玩的基礎上編圓滿,需要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都是一些文學精品,這些文章往往為了追求簡潔,不可能對某件事、某個情節進行過多的描述。雖然詳細的描述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但是這樣的描述在文學上是累贅。在教學這樣的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構思、連接,把寫得簡練的地方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完整,進行想象再造。當然,這種想象不是盲目地擴展情節,而是圍繞文章中心“添枝加葉”式的想象。
例如,我們在學習課文《臺灣蝴蝶》中,作者說蝴蝶有四百多種,但是文中只著重講解了三種。筆者便“借題發揮”,讓學生去寫出課文中已有的三種蝴蝶之外的蝴蝶,題材不限。在下堂課開始的時候,便有許多學生加上了自己的作品,如記敘文《我和蝴蝶的故事》,有說明文《家鄉的蝴蝶》,有小說《我是蝴蝶》,甚至還有詩歌《美麗的蝴蝶》等。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思維被大大地拓寬了,也讓筆者深深地體會到:你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還你一片森林。
四、激發學生的情感想象,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
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的想象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想象是在一定的情感誘發下產生的,是想象的動力和翅膀,如果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創設豐富的情境,采用情境教學方式,具體的情境能夠給學生很大的感染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情感激發的方式有很多種,如音樂渲染、實物演示、語言描述、現場表演、展示圖片等,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獲取豐富的情感,在閱讀的過程中和作者產生共鳴。
綜上所述,學生的想象力不全是先天具有的,更大程度上是后天培養的,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教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該重視起來。
參考文獻:
張曉輝.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想象的探討[J].福建基礎教育,2010(3).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