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琴
摘 要:朗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這就需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的朗讀環境,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此,重點探討了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面臨著更高的教學要求和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建朗讀教學的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廣大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然而,就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師在教學模式和方式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一、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朗讀教學的重要地位缺乏應有的重視
就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來看,許多教師都對朗讀教學缺乏應有的關注和重視。[1]一方面,教師沒有發揮出朗讀教學的優勢和作用,在教學內容上和形式上都缺乏創新性和多樣性,影響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另一方面,學校和教師在課程的安排上并沒有給予朗讀教學高度的重視,導致學生自主朗讀的機會較少。
2.對于學生的朗讀學習缺乏有效的指導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絕大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高,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額培養。這種錯誤的教育理念阻礙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許多教師認為,朗讀教學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任何作用,也就不會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致使無法為學生提高有效的指導和幫助,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突出朗讀教學的層次性循序漸進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原則之一,教師只有堅持此原則,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從而突出教學的層次性。朗讀教學也不例外,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的學習情況制訂科學的教學計劃,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習設計不同程度的有效問題,針對教學內容為學生安排朗讀內容的多少,促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淺入深,從而達到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講授《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教師可以通過有效提問引導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朗讀:“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興安嶺在哪嗎?融化、漲滿、蔥蔥蘢蘢,這些詞是什么意思呢?”小興安嶺一年四季都是什么樣子的呢?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學生能夠帶著疑問進行朗讀,從而找出問題的答案,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2.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
強化朗讀教學的針對性小學語文包含著豐富多樣的文本類型,大概分為詩歌類、敘事類以及寓言類等,每一類的教學內容都具有差異性。[2]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文本類型,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明確文本類型,讓學生了解每一類文本的特點。其次,教師要為學生傳授多樣性的朗讀方法,促使學生能夠根據所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高校朗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例如,在講授《趙州橋》時,教師要按照敘事類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重點體會其中的寫作手法,感受大自然的綺麗景色;在講授《亡羊補牢》時,教師要按照寓言類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著重體會其中蘊含的哲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情感教育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為此,教師要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優勢,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感情共鳴,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3]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感知作者的情感或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然后帶著同樣的情感進行朗讀,最終獲得對文章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講授《慈母情深》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標題對文章進行猜測,然后再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想一想自己的母親,最后,讓學生帶著對母親的尊敬和愛戴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從而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作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意義重大。因此,教師要重視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手段,順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實效性。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必須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朗讀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最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出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蘇海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28).
[2]李輝.關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5).
[3]劉雪飛.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