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敏榮
摘 要:中華民族歷史悠遠,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匯集豐富的知識資源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去發揚、開采、滲透。如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匯一些傳統文化知識,對培養小學生地學習興趣、人格形成、高尚情操都有幫助,也有利于培育小學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通過簡要闡述傳統文化的概念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意義,結合人教版教材內容及教學實踐體會,淺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深入滲透傳統文化,進而引導學生進行感受、傳播并沉淀傳統文化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傳統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既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更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1]。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的沉淀、累積,是全民族的寶貴財富和精神家園。小學階段孩子較為懵懂,身心發展最需要引導的時候。加強小學語文中的傳統文化滲透,不僅有助于日常教學的有序開展,更將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的養育滋潤下,具有更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中國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和傳承。
一、在小學語文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小學語文以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作為主要目標。以往傳統的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已不適用于現代教學方式。因此,對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增進文化滲透力的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環節。
2.有助于提升教師授課水平
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引導者。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文化素養、授課水平,更是對教師綜合水平的考驗,需不斷深入領域內研讀、探究,進而滿足對學生的教學發展所需。
二、傳統文化走進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
1.在識字教學中,進行對傳統文化的滲透
在小學低學段的教學中,拼字、認字是較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為學生打好未來深入學習語文的基礎。在授課中,老師可通過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進行綜合考量,尋找適合進行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契機[2]。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既學到了具體知識,又能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了解。例如:在《天地人》教學中,教師通過圖文結合幫助學生識字,相應可以輔助進行漢字文化滲透,可以從倉頡造字、甲骨文等漢字的發展及演繹過程為小故事,帶引學生進行漢字文化的認識。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培養,有助于孩子從小形成對中華文明的敬畏感和認同感。
2.在故事教學中,進行對傳統文化的滲透
古詩是小學語文中一項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朗朗上口、工整押韻的古詩也比較容易引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在授課中對古詩詞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先帶領學生進行吟讀,然后因勢利導地讓大家對意境的想象,讓學生細細品味詩中古韻。在學生能夠理解詩句意識,感悟詩人情感時,向大家介紹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學生進行詩詞學習時,要極力營造和創設故事學習氛圍和情境,激發學生對古詩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進而提升其對古典文化學習的好感。
3.將教學內容延伸至課外,進行對傳統文化的滲透
除了在日常課堂中,老師可以結合授課內容進行傳統文化的學滲透。與此同時,在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中,也可以相應進行對傳統文化的深入點撥。課堂中的時間相對有限,而課余時間老師可以通過指引,引導學生進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學習,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例如,在學習《一夜的工作》一文前,可以先給同學們講述周總理的故事。有一次周總理接見美國外交家辛基格,辛基格故意發難說道:“你看你們中國人,走路都是低頭彎腰的。不像我們美國人,走路都抬頭挺胸。”周總理泰然自若地回答對方道:“因為你們美國走的是下坡路,我們中國人走的是上坡路。”總理的回答讓這位尖酸刻薄的美國外交家當場啞口無言。同學們,周總理是不是回答得很巧妙?是啊,周總理不僅有語言智慧,更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偉人。我們接下來深入了解一下總理是怎樣的人,他是怎樣工作的。在課文學習中,可以穿插當時新中國成立的情景,是靠著艱苦奮斗、勇于拼搏的共產黨偉人,才為我們贏取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讓學生通過了解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感受周總理偉大的人格,進而樹立艱苦樸素的觀念。在課余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大地的兒子——周恩來的故事》,讓學生了解關于總理的小事,在拜讀偉人生平事跡中,加強美德培養。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認知的重要階段,在小學語文中傳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又是促進少兒身心健康成長、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及實現文化復興所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加強自身職業素養,創新授課模式,讓傳統文化隨之教材深入課堂,更應該幫助學生增強對優秀文化的認同及歸屬感,讓傳統文化深植于孩子內心,進而推動中國古典文化精華的傳承,培養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地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俊彥.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讀寫算(教師版),2013(22).
[2]劉顯存.論小學語文教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弘揚[J].課程教育研究,2013(15).
[3]張艷清.儒家禮樂文化及其育人功能[J].理論學刊,2013(10).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