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 要:近年來,我國各行業發展迅速,對于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總綱領,是進行人才培養的基本依據。隨著專業認證的推進,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開始對標對表找差距,發現當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評價方式等方面存在問題,不能真正滿足專業認證的要求。
關鍵詞: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困境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教育事業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的重視度不斷提高,為高職院校在進行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夯實了基礎。然而,大量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仍然存在多種問題,亟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1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分析
1.1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缺乏合理性
在新時期,隨著國民收入、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教育教學事業也得到良好發展,學前教育的內在含義與基本功能被不斷延伸和拓展。無論從事嬰幼兒家庭教育,還是從事嬰幼兒的社會教育,均需要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實踐能力以及多種綜合素養。然而,大量高職院校開辦學前教育專業的時間相對其他專業較短,文化累積、文化沉淀略顯不足,時常出現照搬抄襲其他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情況,對自身人才培養目的、目標不能合理、準確定位,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關鍵能力培育的重視度也相對不足,最終造成人才培養的質量、效率均出現明顯不足[1]。
1.2課程設置尚未形成科學的體系
課程設置尚未形成科學的體系,難以支撐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實現。第一,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規格不相適應,難以支撐培養規格的實現。第二,保育實踐技能相關課程缺失。學前教育教師肩負著保教并重的責任,盡管師范生在課堂上學習了專業理論,但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保教實踐時往往手忙腳亂,理論知識與實踐情境之間產生了鴻溝。因此,課程設置應體現保教結合的特點,為師范生儲備充足的崗前技能。第三,實踐途徑單一、實踐體驗不足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實踐單位與高校在組織上不能銜接互補,計劃、實施和考評缺乏聯動機制,實踐教學環節的實際效果達不到預期計劃。
2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解決策略
2.1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核心,也是為人才培養過程提供方向和動力的關鍵點。因此,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在進行人才培養的實際過程當中,必須做到目標合理、清晰和與時俱進,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知識以及素質素養提出科學明確的要求,繼而發揮其對各項工作的引導、引領功能。同時,學前教育專業需要長期堅持將學校特色培養、專業特點培養、全方位人才培養結合的人才培養原則。
2.2根據專業需求打造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實施路徑與關鍵所在。第一,課程設置要與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相適應,有相匹配的課程支撐培養目標,能夠支撐畢業要求達成;第二,課程結構比例合理,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設置恰當;第三,課程內容體現學前教育的專業性,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符合職業需求,充分體現時代性,吸收學前教育發展動態和前沿知識;第四,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并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穩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辨、探索和創新能力[2]。
2.3創設以崗定學的教學模式
以崗定學是產教融合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以崗定學,就是要聯系崗位工作實際來確定教學和學習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們便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實用性的知識和技能,這對于他們未來步入實際工作崗位將會起到非常良好的幫助作用。
2.4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相結合,強化育人輻射能力
黨員教師應定期開展“黨員教師進宿舍”的活動,通過走進學生宿舍,談心交流,為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專業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制度與組織上的保證。要開展既緊密結合時代主題,又能體現專業特色的各項活動,促進學生思想的進步和專業的成長。
2.5詳細劃分人才培養規格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其規格主要包括思想、技能以及身心三個層面。因此,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體育鍛煉、心理素質素養等方面為基礎,使其成為專業技能、知識提升的出發點。
3 結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作為我國高職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學前教育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須及時找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正確的心態面對這些困境,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解決策略,推動社會主義學前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閏青.高師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研究---基于《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7):122—127.
[2]賴昀,薛肖飛,楊如安.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問題與優化路徑[J].教育研究,2015,36(3):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