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杏麗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已經成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價值的重要策略。語文教師不僅要高質、高效的向學生傳授語文基礎知識,同時還要讓小學生接受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小學生樹立與人為善、樂于助人、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行,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關注的重點。當下,對于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的相關研究仍在繼續,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教師要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將德育教育滲透至語文教學活動中,在細雨潤無聲中將小學生培養為新時代的綜合性人才。基于此,本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展開積極探索,以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思想道德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注重對小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使其具備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因此,語文教師必須提升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將德育教育融合至小學語文教學中,適時、適量、適度的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資源,積極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提升小學生辨別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在生活、學習中不斷規范自身行為。
1 找準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實時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武器”,語文教學工作主要是圍繞對教材的分析所開展的。深入挖掘蘊含與語文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對于高效實施德育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在開發教材德育資源的基礎上,在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強化德育教育,借助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開展形式各異、貼近生活的德育教育,其最終目的在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觀念,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行,實現小學生的綜合發展。在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時,就包含著深刻的德育教育。課文中講述的是少年周恩來在外國租界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受盡外國人欺凌卻無處申辯的故事,并深深感受到伯父所說的“中華不振”的深刻含義,從而立志要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讀書,體現出少年時代的周恩來總理的博大胸襟與偉大志向。
2 開展情境教學,發揮德育教育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小學語文教學同樣如此,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熱情,從而大幅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通過語文情境教學的開展,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小學生不僅能夠從中學習語文知識,還能夠培養其高尚的思想情感。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用充分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為小學生創設形象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學生們在具體情境中自然的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四年級上冊《普羅米修斯》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呈現普羅米修斯這一神話故事,并輔以教師的講解,讓小學生在欣賞神話故事的同時,感受普羅米修斯不向宙斯低頭的堅定意志以及富有正義感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學習普羅米修斯的勇敢與善良。
3 在生字練習中,融合德育教育
生字練習是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師可在語文識字教學中逐漸融入德育教育內容,讓學生在識字練習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我國的漢字文化必答精神、特點鮮明。小學語文教師可結合漢字的具體特點,在識字授課中指導學生分析漢字的結構組成,探究漢字中蘊含的思想道德教育。將識字教學與小學生德育教育進行有機整合。例如,在學習漢字“敬”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組詞,比如敬愛、尊敬等,然后讓學生將這些詞語造句,深化學生對“敬”字的理解。現代漢語詞典中對“敬”字的解釋為:①尊重,有禮貌的對待;②謹慎,不怠慢;③充滿敬意的禮物。由此可見“敬”一字充分體現出中國的傳統美德,通過對字詞的理解、運用傳遞了禮儀知識,體現出德育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小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
4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作為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構成要素。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強調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發揮德育教育的真實效用。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積極探索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德育教育的教學方法,真正落實德育教育與語文學科知識的有機整合,從而實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真正發揮德育教育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建芳.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教育科學,2017(11)
[2]戴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4(2)
[3]羅靜.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路及意義探究[J]. 文淵(高中版),2019,(2):91.
[4]李寧. 帶領孩子走過人生的十字路口——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科學中國人,2017,0(2Z).
[5]李菊華. 找尋生活中的語文元素——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思路探究[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