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啟頌
摘 要:目前在農村大多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都不是很理想,農村的教師們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思路,用有限的資源給孩子們上課,并沒有能夠充分意識到孩子在課堂上的主動地位。從農村課堂學生的學習成果較差和效率低下這兩點可以看出,農村的語文課堂中仍然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單一的課堂模式,農村教師仍然是課堂的把控者和操控者等等。因此,對農村地區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改革;自主學習
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最佳方法方式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不僅是讓學生自主去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節奏,更是去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自主性、對問題的探究性和與老師同學之間就學習形成的合作性。農村地區的語文學習長期都處于一個老師向學生灌輸內容的一個形式 ,因此,要在農村地區的課堂上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1 現階段農村地區語文學習的問題分析
現階段農村地區的初中語文學習狀況普遍比較落后,教師們都是用著比較古典傳統的教學方法給孩子們上課,老師的備課可能就是照搬教案上的內容,再把這些知識在課堂上照搬給學生,因此,學生們的學習成果遠遠達不到令人滿意的水平。農村地區的初中語文課堂存在的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地區的課堂產出水平普遍比較低。教師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給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幫助學生理清內容思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很多學生仍然處于一個“門外漢”的情況,并沒能和老師出于同一思考問題的戰線,因此,學生的學習成果較低。
(2)學生對學習缺乏激情,需要在老師的鞭策下才能去思考或者學習。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學生都已經習慣了教師給他們包辦一切學習活動的行為,缺乏對學習主體性的認知,因此,很難做到有創造性的學習。
(3)農村地區由于受到生產水平的限制,初中語文老師的課堂上沒有太多可以利用的工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使學生學習時容易走神,無法整節課都集中注意力學習。
2 針對農村地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策略
2.1培養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課堂氛圍
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自發主動的參與問題的思考和發現上,激發他們的課堂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是提高課堂產出的基礎,農村地區的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講課方式,變教師灌輸式教學模式為學生自發主動地去想要學習。
為了達到讓鄉村地區的學生能夠自發獨立思考的目標。教師們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構建起積極的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課堂把控者的角色,讓學生承擔起把握課堂節奏,推動課堂內容向前推進的義務,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進度的全部過程中去,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在閱讀課堂上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形成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好的互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到課題的討論中去,而且可以讓學生形成組員之間的責任感,激勵每一位學生積極思考,為小組的整體表現做貢獻。當遇到難以理解的片段時,教師可以適當的給學生提供一些提示,來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的理解閱讀的內容,也提高學生自主討論時的效率。
2.2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掌控者
在傳統的教學觀里,一名合格的教師就是要上好自己的專業課,讓學生學好知識。隨著時間的轉移,對一名優秀教師的要求和標準也發生了變化,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僅是教好書而已,更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古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是知識的搬運工,更多的是給學生提供一種學習方向上的指導,一旦學生擁有了這種能力之后,才能自主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完成知識的傳遞工作。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能力就是讓學生在沒有任何外界督促的前提下,自己發現自己的優缺點,有針對性的補缺補差,這樣才更利于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
有部分教師的教學觀還停留在應試教育下學生學習是為了在考試中能考出一個好成績,能考上高中,從而喜歡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和習題,讓學生通過刷題的方式來熟悉考點和答題模式。但是在新課改的思念下,這種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人才競爭的要求,如果一味的讓學生在題目中學習,學習為了回答更多的題目的話,就失去了現代教育的意義,造成學生缺乏思考,限制住學生思維擴散和自主創造性的能力。比如說有些語文題目其實也有不同的答案,不是只符合標準答案的回答才是正確的,例如,概括段落大意這種題目,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切入點去思考會得出不同角度的答案,并不是說不符合標準答案的就是錯誤的。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思考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用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問題,從而得出更多更精彩的結論。
2.3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
由于不同學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一,所以在設計課后作業的時候也不能一概而論,要把學生的能力和基礎考慮在內,讓學生自己挑選自己能力水平需要去鞏固學習的作業內容,從而滿足各水平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所有學生一起進步。比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這篇散文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水平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給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例如,讓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這篇散文,將作者所表達的對母親的思念表達出來;其次,讓學生將自己認為文中寫的最打動人心的句子找出來,學習作者的敘述方式,為以后寫作做積累;在這,學生通過閱讀作者的文章,回憶自己和母親之間的感人往事,寫一篇記敘文來記錄偉大的母愛。如此,不僅表達了教師對學生不同接受水平和基礎的尊重,也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更能激發他們對完成作業的熱情和自信心。
2.4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組織和引導
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行為的引導者和陪伴者,尤其是農村地區的學生,能接觸的學習資源較少,能參考的依據不多,更加依賴老師來指引方向。農村地區有不少學生還比較膽小甚至內向,對這些學生來說更是需要鼓勵和引導,才能讓他們擔當得起學習主體的角色。教師要為這類型的學生做好引導工作,為他們準備好學習材料,準備好學習方法,準備好答疑解惑的途徑。一旦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學生就會更加喜歡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收獲更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如果說以前的學科教育都是學生跟著老師學,教師教哪些,學生就學到哪些,那如今的教育理念,就是讓學生做先行者,教師做學生后面的支持者,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輔助學生更好的解決問題,給學生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引導。只有通過這種角色的轉變,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從而推動教育更好的發展。
3 結語
農村地區的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教師更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方法上的引導,管理學生通過自己探索來找出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在自主學習中收獲新的內容和學習樂趣。同時,由于農村地區生產力等客觀水平的限制,農村的教師更要注意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給學生做好前期的學習準備工作,讓學生在輕松自信的環境下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爭取更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曹開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J].學周刊,2019(33):113.
[2]孫庭寶.農村初中留守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名師在線,2016(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