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英
摘 要:目前的農村小學教育中,不能缺少德育教育的發展,讓德育和教學相互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教學理念,推動德育教學實踐。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斷滲透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這樣,可以轉變傳統思想觀念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真實讓學生實現未來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教學實踐
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不斷受到新課程改革的深化和發展,素質教育也不斷深入到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學和育人就成為了教學實施的主導方針和原則。對此,在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中,不僅要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本文就提出小學數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教學方法,實現小學數學和德育教學的結合,為小學數學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1 開展課堂活動,發揚傳統文化數學德育
現如今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現在還在運用著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理念,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理念,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到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同樣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滲透和發展。因此,在進行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需要教師積極開展課堂實踐活動,通過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有效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促使學生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且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將德育教育的要求逐漸融入其中,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感受到傳統德育文化的理念。
例如,數學課堂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古至今的穿插一些數學家故事,如,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對于圓周率的推算、現代陳景潤攻克歌德巴赫猜想等等,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實踐活動中明白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同時還有很多勇于創新、勇于奮斗的勞動人民。這樣將德育教學滲透到小學數學課堂中,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而且可以快速完2 發揮數學教材功能,滲透德育數學
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到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小學數學教材在不斷的改革中逐漸關注學生的德育素養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能掌握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需要促使道德素養的提升,教材和生活、學習的關聯將會更為密切,同時也蘊含了更多的德育素材。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由于會涉及到大量的符號和數學,學生會感到這些知識枯燥乏味,造成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同時也會影響到德育教育的互動參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全面滲透德育教育,需要從數學教材中找出有關德育內容的知識點,教師可以深挖數學教材的內容,明確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實現。
例如,在進行教授《四則運算定理》這節課中,教師通過對學生講解a+b=b+a這個數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拿一些全新的數學練習本,讓學生領取新的練習本。在領取新課本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排隊挨個領取,這樣有的學生a會立馬沖到前面領取,也有的學生b會最后領取,但是領取課本后,教師告知學生其實這些課本的數量是固定的,就像a+b=b+a這個公式,無論是a先領取,還是b先領取,最后都能取得自己的課本,讓學生體會到秩序的規則。通過這種德育教育加強學生的道德觀念,讓學生感受到德育帶來的教學理念,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 從實踐活動入手,滲透德育數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其自身的認知能力有限,并且正處于身體和心理都在發育的重要關鍵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教育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相互結合,給學生營造適合數學學習的真實環境,創設真實的數學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實踐生活的每一件事情,積極尋找能將德育教育滲透的事物,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啟發和渲染,保證學生能通過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其中,使學生真正了解德育數學的教學內容。
又如,我們在進行教授《圖形的運動》這節課的時候,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平移這部分數學內容,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排隊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平移概念,教師可以通過選取超市購物排隊結賬的真實場景,讓學生自身體會平移的變化,學生在排隊的過程中,可以排隊來充分感受到秩序的德育教育,實現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實現數學知識和德育教育的相互結合,并且教師還需要加強德育的指導,讓學生的德育素養有效提高。除了這些典型的數學德育教學案例,教師還可以采用更綜合、多種多樣的數學教學實踐活動,如發揮新時代多媒體科學技術的優勢,加強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指導。
4 以身作則,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樹立個人形象,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的優良品格,實現學生德育的發展進步。學生受到年齡影響,對于大人的行為具有極強的模仿積極性,容易受到教師、家長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避免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師需要使用語言藝術,摒棄不良用語,注意個人儀表,能夠遵紀守法,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部分教師喜愛到學生中去,目的是提升教師的親和力,與學生交流感情。這類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保持嚴謹性和嚴肅性,讓學生受到感染。比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活動日歷。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繪制活動日歷,如每個月的天數、每天對應著星期幾。教師在學生繪制日歷完畢后,可以讓學生標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并計算這一天是星期幾。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顧自己父母的生日、親友的生日,并由教師做出示范,如“我的父親51歲了,生日是8月14日”,讓學生模仿格式進行計算。對于大部分不記得父母生日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詢問家長。
5 立足于數學史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在數學課中,教師可充分立足于數學教學內容,尋找數學史料中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為世界數學發展所作出的偉大貢獻,而且有不少數學研究成果,都曾經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上居于領先的水平。例如,我國三國時期的數學家劉徽,最早發現了分數除法法則,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在世界上首先發現并提出圓周率的概念。讓學生通過學習這些我國數學家對世界數學發展史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讓學生能夠具有較強的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豪感。又如,在教學“扇形統計圖”這一知識時,教師可有效地滲透一些與德育教育具有緊密聯系的實例,例如,可將我國歷年的工業生產總值的數值用扇形統計圖來進行展示,將我國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數值用扇形統計圖來進行展示,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較好的認知與感受到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與發展,以此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愛國意識,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6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學是讓學生實現未來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德育教學需要運用到小學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將德育思想全面滲透到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積極挖掘德育素材,開展德育教學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德育思想觀念,使學生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能做出正確的德育選擇,實現健康成長。因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運用德育教學理念,實現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黃芳.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與德育的有機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141-142.
[2]楊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德育滲透[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48(11):127-128.
[3]袁偉斌.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