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蘭花又稱青花菜、綠花菜、綠菜花等,是一種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高檔蔬菜。浙江省臨海市是全國規模最大、品質優良的冬春西蘭花生產基地,是“中國西蘭花之鄉”,生產規模占全國的15%、浙江的50%,年種植面積6 667 hm2多 ,產量超過15萬t,產值約3.5億元。近年來生產成本中的人工費用上漲很快,2018年西蘭花綜合生產成本約4.5萬多元/hm2,其中人工成本為1.65萬~1.8萬元/hm2,約占40%。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及愿意從事傳統手工農業作業的人逐漸減少,勞動力成本還將不斷提高,雇工難、雇工成本高、雇工高齡化問題在西蘭花生產中也會更加突顯;因此,盡快在西蘭花移栽等關鍵生產環節實現“機器換人”,既是西蘭花種植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廣大西蘭花種植者的迫切愿望。
西蘭花機械移栽推廣試驗已近十年,2009年臨海市豐達農產品有限公司就開始引進2臺井關PVHR2-E18蔬菜移植機進行西蘭花機械移栽推廣試驗,其后又進行過多年試驗,但由于一些技術瓶頸沒有取得有效突破,導致移栽質量不佳,節本增效不顯著;因此截至目前還是處于推廣試驗過程,無法實現普及應用。
耕整地作為后續西蘭花機械移栽的準備基礎,要求土壤細碎、壟面平整,其作業質量遠比一般糧食作物要求高,整地質量是直接影響西蘭花機械移栽質量和效果的關鍵因素。臨海市西蘭花主產區的土壤是典型的黏性土,濕時粘、干時硬,易板結。由于目前還缺乏合適專用的耕整地機械,采用的還都是常規的大田耕作機具及原有的機械旋耕起壟的整地作業工藝流程,因此,在機械整地作畦時均存在著溝壁易坍塌、壟角難成形、土壤顆粒過大、壟面欠平整、溝的深度不足、溝底不平整等難以有效克服的問題,畦的質量無法保證,達不到機械移栽的要求。在移栽機進行移栽時,過大的土壤顆粒會因滾動或滑落,壓斷或壓傷西蘭花苗,從而使得人工補苗的用工大為增加。
目前推廣應用的移栽機仍以半自動為主,需人工取苗放置于輸送裝置或栽植器,一臺移栽機需要三四人進行協同操作。人工取苗速度直接影響到移栽速度和移栽質量,因此存在著人工輔助用工量大、人工取苗人員勞動強度大、移栽效率低等問題,移栽速度僅35~50株/min左右。另外,由于育苗、整地、移栽各環節的技術配套還不夠完善,整地質量較差等原因,機械移栽的質量也有待提高。
由于臨海市西蘭花主產區的土壤是典型的黏性土,濕時粘、干時硬,在目前還沒有合適專用的耕整地機械的情況下,筆者通過試驗認為,改變耕整地作業工藝流程是提高耕整地質量的有效方法,其耕整地作業工藝流程是:
(1)在西蘭花移栽前一個月,對西蘭花移栽地進行灌水旋耕,泥漿沉淀后放水擱田干燥;
(2)在西蘭花移栽前半個月左右,噴灑除草劑清除雜草等;
(3)使用開溝機開溝起壟作畦。
采用此作業工藝流程,通過試驗,其與原有作業工藝流程相比有以下優點:一是壟面平整度顯著提高;二是過大的土壤顆粒顯著減少,因其滾動或滑落而引起的壓斷或壓傷西蘭花苗的現象明顯減少;三是因土層結構基本保持原狀,所以溝壁就不易坍塌,壟角成形好,溝深保證,溝形齊整。
有關農機企業和科研機構要針對黏性土的土壤特性,加強對起壟機的研制與改進,攻克起壟時溝壁易坍塌、壟角成形差、溝深難保證等難點,盡早推出整地質量優、實用性能強、能滿足機械移栽要求的起壟機。
半自動移栽機存在著輔助用工多、取苗人員勞動強度大、移栽速度受取苗速度影響等不足,節本增效的效果并不十分顯著,因此要實現大面積的應用有一定的難度。有關科研機構和農機企業應加快全自動蔬菜移栽機的研制,迫切希望能及早推出集開溝起壟施肥自動取苗移栽澆水與一體的移栽機。
西蘭花機械移栽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求育苗、整地、移栽各環節間有機銜接,農藝與農機之間、機具與機具之間有機配套融合,應該進行從育苗到移栽的系統研究,進一步完善配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