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蓮,女,1974年出生,北京公交集團電車分公司104路駕駛員。她孜孜不倦的執著追求、別具一格的服務風格,以及良好的職業形象,贏得了廣大乘客的贊譽,也為首都公交贏得了榮譽。2007年被市總工會授予“首都勞動獎章”稱號,同年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建設系統勞動模范”稱號;2009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稱號;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2013年和2018年當選為北京市第十四屆、十五屆人大代表;2012年和2017年連續當選為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
近二十年來,劉美蓮每天行駛103公里,重復進出站200站次,沒出現過一次交通違章,沒發生一次交通事故。劉美蓮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她把安全行車作為自己的天職,養成了“在崗一分鐘、安全60秒”的良好習慣,心中牢記“沒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為寶貴”的安全行車理念。
劉美蓮謹記“一心為乘客、服務最光榮,真情獻社會、責任永擔當”的企業精神,踐行“服務到位是安全行車的保證”的觀念,堅持人性化服務,堅持把安全行車與為乘客提供優質服務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歸納出了“三心、三勤、三主動”溫馨服務工作法。“三心”即:對外地乘客耐心、對老弱乘客關心、對問詢乘客熱心;“三勤”即:腦勤多思,眼勤多看,耳勤多聽;“三主動”即:主動問候乘客、主動扶老攜幼、主動排憂解難。
104路這條線路老年乘客較多,為營造車廂和諧氛圍,引導乘客主動讓座,她制作了“愛心座套”,上面印上“我們也有老的一天”“大爺、大媽,您坐這兒,文明就這么簡單”等提示語。她自費買來小棉墊、小扇子等便民用品,讓乘客一上車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在迎戰奧運的日子里,她在車廂內第一個建起了“英語長廊”;非典肆虐的特殊時期,第一支“千紙鶴”從她車廂里飛出。她配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實施在車廂內開辟了“紅綠燈專欄”和“珍愛生命,學會應對突發災難”宣傳欄,將突發災難自救方法編成順口溜。她把車廂變成了乘客溫馨的家、傳播知識的長廊和首都文明的窗口,得到了乘客、社會以及媒體的廣泛好評,被《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等媒體報道登載。
2005年,劉美蓮結合104路實行無人售票,推出了“站立式”服務。每到一站,她都要站起來迎接乘客,每天站立近200次。一些常坐她車的老乘客都說:“104路98216號車干凈、溫馨、漂亮,即使多等會兒我也愿意坐”。2009年初,市政府出臺了65歲老年人免費乘車的惠民政策,坐公交車的老年乘客更多了。為了確保老年人乘車安全,劉美蓮在行車中又總結出“五個要”服務工作法,成為公交集團各車隊提高服務質量的標桿:一是進站時要細觀察,看到老人候車心中有數,以免發生站臺擁擠傷及老人;二是老人上車后要隨時提醒,請他們當心、慢走;三是在車廂里要及時幫助老人找到座位;四是行駛中要小心,避免緊急剎車;五是老人下車時要溫馨提示,停好車再招呼他們下車。

2017年,“美蓮創新工作室”成立,作為工作室牽頭負責人,她堅持把工作室作為對新職工進行勞模精神傳幫帶的平臺,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手把手、毫無保留地傳承給新職工。在創新方面,工作室先后組織研發了“自動培訓輔助系統”,研發了底盤自動側傾聯動系統,在確保車輛安全的前提下,為新司機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為老年人上下車提供了方便。團隊成員在她的帶動影響下,迅速成長成才,在電車分公司組織的電車駕駛員“工匠杯”職業技能大賽上,美蓮團隊有4名同志進入前10名,并分別取得第一、第三、第四名、第八名的好成績。同時,為培養團隊成員的愛心精神,她還帶領工作室成員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先后走進特殊教育學校和養老院,參加全市禮讓斑馬線等社會公益活動。美蓮工作室2017年被評為北京公交集團優秀創新工作室,并實現了一個人帶動一片人,一個工作室帶動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影響整個車隊的正能量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