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鈺
【摘 要】本文首先強調了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對定海區的意義,主要是可以夯實資產管理基礎;為資產年報和政府權責發生制報告編制提供準確依據;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基礎工作不扎實、實物資產管理存在漏洞、國有資產管理科權限不足、資產配置預算工作未開展、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等。對此,建議從領導責任、健全制度、信息管理、配置預算等四方面進行改進。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加強
一、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對定海區的意義
(一)夯實資產管理基礎,強化資產管理意識
資產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對于實物類的資產而言,賬實相符才能保證資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賬賬相符主要是資產賬要與會計賬、決算報表等賬目上的資產科目對應一致,保證邏輯一致和數據可校對。通過進一步強化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使得資產管理的基礎進一步夯實,資產管理進一步精細化,保證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可追蹤,可制約,發揮資產的最大效益。對各單位資產管理人員而言,進一步增強業務能力,提升責任意識,規避資產管理過程出現的漏洞。同時為后續權責發生制政府報告、資產配置標準等各項財政改革工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為資產年報和政府權責發生制報告編制提供準確依據
2017年1月,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年度報告管理辦法》。文件規定,從2017年開始,地方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按照財政部門的工作部署,在規定時間內編制和報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報告。這也意味著資產年報工作進一步細化。
2016年7月,財政部發布通知,印發了《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財會[2016]12號),從2017年1月1日執行。該準則是為了適應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需要,對政府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進行了規范,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無論是資產年報還是政府權責發生制報告,均對資產的日常管理和基礎資料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進一步加強定海區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提高相關報表的質量,為決策提供可靠真實的依據。
(三)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
2017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于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對定海區而言,從什么地方壓縮一般性支出,需要一個突破口和方向。“三公”經費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再壓縮的空間不大。而資產配置預算則是一個很好的壓縮內容。通過資產配置預算,既能加強各單位對資產管理的能力,也能實現一般性支出的縮減。
二、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工作不扎實,部分單位依舊是賬帳不符,賬實不符
賬帳不符主要在于信息溝通不及時。有的單位資產賬缺少日常維護,資產卡片登記不及時。有的單位會計上已經對資產進行了增減處置,但是資產系統沒有同步進行增減處置,未能及時辦理審批手續。區屬有的單位在2013年底進行合并拆分之后,有的單位未能及時辦理調撥手續。
賬實不符主要在于卡片管理和實物管理不同步。有的單位新購買的固定資產沒有全部登記入賬,實物管理和財務管理脫節。有的單位新采購的固定資產交給誰使用沒有登記造冊。一些國有資產存在丟失、處置隨意的現象。有的單位資產實物年限久了,無法找到。有的單位不按程序處理報廢資產,資產報廢后未及時進行審批。有的單位搬遷,實物資產丟失遺失毀損。有的單位可移動電子設備也難以找到。以上這些導致賬實不符。
(二)實物資產管理存在漏洞
一是實物對應難以確定。由于有了資產管理系統,資產明細有了具體的對應,但是具體哪個實物對應哪個固定資產卡片難以確定。多數單位沒有在固定資產上面粘貼資產卡片。固定資產在移動過程中就難以和資產系統核對起來。二是可移動電子設備管理不便。由于這類資產通常配置給單位領導人員,具體使用情況難以更新跟蹤,隨著領導的調任而不了了之。
(三)國有資產管理科權限不足,難以對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控制
國有資產管理科只是負責了資產的后續處置,對資產的資金安排、采購和使用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資產的配置、預算、采購、使用、處置等環節脫節,不能形成信息共享,不能形成對資產管理的有效制約。另外,由于資產管理系統和其他業務系統的軟件并非同一個軟件開發商提供,因此實現資產數據和資金數據的共享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四)資產配置預算工作未開展
資產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供真實有效的資產信息,為科學編制資產配置預算做好準備。雖然我區有資產購置的金額標準,但是一直以來缺乏數量標準,各單位買多少資產,什么時候買,存量資產有多少,沒有一個明確的依據。同時,由于底數不清,到底有多少實物資產,有多少可用的資產,并沒有很清楚的資料。整個舟山市尚未開展資產配置預算,對定海而言來開展這項工作也是勉為其難。
(五)資產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
各單位缺乏對資產使用的監督,資產管理員的能力和精力有限,不能監管到所有資產的使用狀況。外部審計更多的是從資金使用、管理方面進行審查,資產管理不是重點審計范圍。財政局的監督檢查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于監督體系的缺失,出現違反固定資產管理規范的行為或者現象,也無法對相關負責人進行處罰,這就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出現實物資產管理混亂、丟失等,造成國有資產的浪費。
三、建議
(一)資產管理工作與單位主要領導責任掛鉤
行政事業單位作為資產使用的主體,各單位主要領導應切實負起資產管理的主體責任,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各單位使用的資產是財政資金購買的,資產具有公共屬性,是單位履職的基礎,應切實增強資產姓公的意識。在經濟責任審計中,資產管理和大額固定資產變動要作為重點審計內容之一。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事業單位問責制度。強調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加強管理的規范化,嚴肅國有資產管理紀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范化與相關領導的政績及年度考核掛鉤,對于在資產管理過程中,出現重大資產損失的和管理不到位的,要予以通報和問責。
(二)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實現管理的全覆蓋
我區財政部門要根據省市資產管理制度,及時制定符合我區的資產管理辦法,擬定資產配置、使用、收益、處置、評估、內控、績效考核等方面的規定,建立資產管理各個環節的制度體系,為資產管理提供合法可行的依據。制度建設上應避免模塊化管理方式,實現相互制約和銜接,形成從“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的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對資產拍賣拍租,要進一步優化流程,加強風險控制。將資產的購置、使用、處置等關鍵環節納入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各主管部門也要制定本部門專業的資產管理辦法,完善配套制度建設,確保資產管理高效、有序。
(三)加強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一是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升級,提升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加資產強制對賬、資產配置、信息共享等功能模塊。通過信息系統進一步明確單位和財政的資產管理職責,強化資產管理主體責任。二是將資產管理信息系與預算、會計核算、政府采購等管理系統相連接,實現信息共享,推動資產配置改革,定期對賬確保賬實相符。三是將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與績效評價、監督檢查等業務鏈接,為監督管理提供基礎信息,強化財政對國有資產管理的監管力度。
(四)將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起來
根據各單位現有在用的存量通用設備數量和在崗人數,核定各單位通用辦公設備編制數量配置標準。同時,依據采購實際情況,確定通用設備的采購金額標準。以預算編制為龍頭,推動資產管理有序規范。在部門預算編制過程中,要求各單位將資產購置資金納入部門預算統一管理,發揮預算的引導控制作用,推動資產增量預算改變資產的存量結構,實現閑置資產的有序流動。財政部門依據單位存量資產、資產配置標準、工作開展等情況進行審核,安排相應的資金。
【參考文獻】
[1]安徽省財政廳.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研究(二).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01)
[2] 李昌志.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探析.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