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佳 王晗威 周吉 王小晗
【摘 要】京津冀地區是我國流動人口的重要流入區,但由于京津冀在經濟、產業以及社會上的差異性,流動人口大多偏向流入京津地區。本文通過對影響三地人口流動因素的分析,提出促進該區人口均衡流動的對策建議,力求緩解三地流動人口不均的現狀,加快京津冀地域一體化進程。
【關鍵詞】京津冀;人口流動;對策建議
一、京津冀人口流動現狀
一個地域的人口增長主要涉及該地域的人口自然增長和流動人口正增長兩個方面。根據京津冀2010-2017人口數據,通過對該地區總人口及其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分析發現,2010-2017年河北省總人口增加了325.52萬人,增長率4.5%,北京總人口增加了209萬人,增長率10.65%,天津總人口增加了257.58萬人,增長率19.8%,京津地區人口增長率明顯高于河北人口增長率。參考三地人口自然增長率,2010-2017年間河北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6.39‰,高于北京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的3.98‰和天津人口年均自然增長率的2.16‰,因而河北地區人口自然增加的數目大于京津地區人口自然增加的數目。但考慮到京津冀三地人口增長率的差異性,說明流動人口在促進京津冀地區人口增長尤其是促進京津地區人口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于河北,流動人口往往選擇流入京津地區,以至于出現了京津冀地區人口流動不均的現象。
二、京津冀地區人口流動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經濟發展水平
從三地經濟發展來看,2017年北京市GDP為2.8萬億元,人均GDP為12.9萬元;天津市GDP為1.85萬億元,人均GDP為11.89萬元;河北GDP為3.4萬億元,人均GDP僅為4.54萬元。雖然GDP生產總值京津兩市低于河北,但人均GDP北京是河北的2.84倍,天津是河北的2.62倍。因而經濟發展程度是三地間人口流動不均的重要原因。
(二)二三產業結構
從2017年三地產業結構來看,北京、天津第三產業占據主導位置,比重分別達到80.6%、58%,第二產業比重相對較低,就業結構趨于合理;反觀河北,第二產業仍占據主導地位,占比達48.4%,高于第三產業的41.8%,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京津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勢尤其是發達的第三產業對吸引流動人口流入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政府政策導向
三地采取的不同政策可能會對人口流動產生影響,但近年來由于人才的競爭成為各城市競爭的重要方面,北京、天津紛紛出臺相應政策吸引高科技、高學歷人才流入,雖然河北各市也采取相應措施,但面對大多數人對大城市的向往以及京津現有的發展水平河北在人才爭奪中處于劣勢地位。
(四)教育、醫療等社會條件
河北的醫療、教育水平處于相對落后狀態。醫療上,北京、天津依托發達的經濟,醫療水平整體高于河北省,2017年北京有三甲醫院30家;天津17家;河北32家,但均分到河北11市,每個市不到3家,河北醫療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教育上,2017年北京普通高校92所,天津普通高校57所,多為高水平大學;河北普通高校121所,均分到11個市,每個市僅有11所,且多數高校需進一步發展。相比之下,人口較偏向流入京津地區。
三、京津冀人口合理流動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發展經濟,引導人口均衡分布
北京、天津在保持現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上,應合理的控制流動人口或者促進城區人口有序轉移,緩解城市壓力。河北省應把握京津冀協調發展戰略這一重要平臺,11個設區市應加快經濟轉型發展,以中心城市為核心,完善中心城市職能,提高中心城市集聚、輻射能力以及對流入人口的空間承載能力。以縣域經濟為輔助,激發縣域對流動人口的重要分散、疏導作用,全方位提高人口吸納能力。增強河北人口流入量,促使京津冀地域流動人口的均衡分布,提高地區發展活力。
(二)改善城市環境,積極發展社會事業
良好的環境以及充分的社會保障能夠吸引人口流入。因此要注重改善都市生活環境,優化都市自然環境,豐富城市人文環境,堅持都市科學發展,建設更加和諧的都市氛圍。其次要轉變社會服務觀念,將流動人口納入城市管理服務體系當中,政府應不斷增加醫療、教育、住房等資源的投入,如:增加教師與醫護人員配備,加大廉租房供給,建立滿足需求的社區醫院、學校等,保障流動人口和本地人口同等的享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為此京津冀地區尤其是河北省在城市建設中要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完善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打造宜居環境,增強吸引力。
(三)搭建京津冀地區統一完善的勞動力市場
搭建完善、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有利于促進京津冀地域人口的合理流動。產業結構決定就業結構,相比河北,北京、天津產業結構較為合理。為此,河北應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縮小差距,為流動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增強河北省對勞動力轉移的接收和吸引能力。建立京津冀地區勞動力信息服務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布企業招聘信息,促進地區信息共享,吸引潛在勞動力向適合自己工作的地區、崗位進行轉移。同時應整合京津冀地區勞動力教育培訓資源,加大對三地尤其是河北流入人口的專業技能培訓、輔導力度,提高職業技能,適應流入地市場需求,促進三地人口流動的協調發展。
(四)構建京津冀人口流動交錯聯系網
針對京津冀地域流動人口分布不均的現狀,三地可以構建流動人口交錯聯系網,促進“流動人口一盤棋管理”的形成,在此基礎上創立和完善流動人口綜合治理和信息反饋制度,開展專項工作。利用人口互通聯系網定期分享京津冀地區人口流動現狀,從而為京津冀地區人口合理流動提供對策建議。利用流動人口綜合治理和信息反饋制度實時反饋流動人口在城市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及不公平待遇等問題,為其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通過人口交錯網引導流動人口在京津冀內部的轉移,尤其是促進北京、天津流動人口向河北地區的轉移,順應京津冀協調發展的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