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摘 要】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干力量,擔負著直接聯系群眾、團結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當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呈現嚴重的老齡化,隊伍結構不合理,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境地。因此,配備一支結構合理、優秀的基層干部隊伍,對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老齡化
一、農村基層組織黨員年齡結構老化問題的現狀
農村基層黨員干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干力量,擔負著直接聯系群眾、團結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到基層的重要責任。當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呈現嚴重的老齡化,隊伍結構不合理,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境地。因此,配備一支結構合理、優秀的基層干部隊伍,對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壽寧縣委黨校專題調研“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課題中發現,截止2019年6月15日,全縣共有黨員11288名,全縣有475個黨支部,其中農村基層黨組織196個,當前農村基層組織黨員年齡結構老化問題仍然突出,這與目前形勢的需要極不協調,整體表現為年齡結構偏大,中青年黨員占比例較低。老齡黨員在新時期已經不適宜形勢需求,主要表現為:
1、知識水平低,不能適應新形勢。農村支部50歲以上的黨員95%以上,文化水平為高小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僅占5%,加之農村繁瑣的勞動,學習提高的機會非常少,大部分老齡黨員停留在原來的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上,對新知識、新事物知之甚少,工作方法和思維模式比較守舊,缺乏競爭意識和開拓意識,遠不能適應新時期工作的需求。
2、影響支部活動的正常開展。部分體弱多病的老黨員不能參加支部會議我,更談不上積極參加工作。某村支部10名黨員全部為45歲以下的老黨員,老支部書記退下來后找一個合適的支部書記人選都很困難,造成了新老班子無法正常交接。
3、“雙帶”作用不突出。新時期的基層黨員要求懂技術,能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年齡偏大的黨員不能較快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致富項目,致使不能充分發揮“雙帶”作用。
4、參與意識不強。部分老黨員不能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他們僅限于參加一個會議,不能積極投身于村里的各項工作,為村里工作建言獻策,幫助支部開展工作。
5、大部分村集體經濟底子薄弱,實現村財增收難度大。少數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重視不夠,與中心工作結合不夠緊密。
二、農村支部黨員年齡結構老化,年輕黨員比例小的原因分析
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黨員普遍表現為工作熱情高,好學習,接受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新技術能力強,頭腦靈活,思路清晰,工作作風雷厲風行,工作效率高,戰斗力強。然而造成農村支部黨員年齡結構老化,年輕黨員比例小,原因主要有:
1、個別村黨支部書記怕發展威信高、能力強、年紀輕的黨員,怕這些同志一旦跨入黨組織的大門,對自己的位子造成威脅,視為一種障礙,于是給這些同志人為設置障礙,以種種理由限制他,排斥他,使他們遠離組織的大門。
2、傳統家族觀念作崇。個別村主要領導在入黨問題上搞“家長制”、“接班制”,發展黨員看是否“同族的”“聽話的”、“走的近”、“緊跟的”、“靠得住”,一句話,想一代接著一代干,“官位”一代一代往下傳,“不沾邊”的、“沒關系”的,入黨就要大打折扣。
3、部分支部黨員不注重自身素質提高。形象不佳,在群眾心目中的位置混同于普通的人,甚至不如一個普通的群眾,使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許多有知識、有技術、有能力、帶富能力強的年青人不愿意加入黨組織,不愿意當干部。
4、群眾參政意識不強。認為入黨受約束,還要事事帶頭,不自在,還有人認為入黨不實惠,會多事多,耽誤干部做生意。部分村宣傳力度不夠,使群眾對入黨條件和標準認識不足,造成群眾入黨積極性不高。
5、缺乏對學校畢業學生的教育和培養。部分學生畢業后外出打工和村里聯系少,留在家里的由于缺乏黨組織的培養教育,思想認識轉變不到位,不能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三、改善當前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老齡化的措施思考
1、上級黨委應積極支持支部工作。農村黨支部作為基層黨組織,直接和農民打交道,工作上的沖突、矛盾是難免的,認識上的差距也是存在的。上級黨組織要積極支持、熱情鼓勵村黨支部的工作,營造支持支部工作的良好氛圍。行政干部駐村包點要真抓實干,切實幫助村支兩委解決問題;遇到難題不推諉,村組解決不了的由黨委政府協助解決,以減輕村組壓力。
2、完善用人激勵機制,解決村干部后顧之憂。一是進一步明確村干部任用條件和職數,規范村干部選拔任用和教育管理辦法,形成村干部進、管、出相配套的管理機制。二是為切實提高村干部的待遇,穩定村干部隊伍,實行財政劃撥專項經費,確保村干部報酬,并且根據各村的具體情況適當提高工資待遇。在保證村干部月報酬收入的基礎上,出臺一些激勵辦法,評比“優秀黨支部”和“十佳村干部”,享受有關優惠(如參照事業單位干部管理)待遇,按其參加工作年限確定工資。三是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把考核村干部的情況與村干部報酬和購買養老保險等結合起來,建立比較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體系。
3、加大培養后備干部力度,夯實基層組織基礎。
一是加大選派干部力度。從縣直單位和鄉鎮選派文化素質高,有專業特長,整體素質較好的年輕干部到基層任職。一方面鼓勵他們充分發揮信息靈、路子廣、辦法多的優勢,根據各村的優勢確定加快經濟發展的路子。另一方面,選派到村任職的干部在政策、法制觀念上都比較強,加之與村民無宗族、鄰里、親友關系,處理問題公平、公正,干起工作來比較超脫,到村任職后可以普遍實行村務、政務公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民主議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提高村干部依法行
二是啟動村級人才工程。從農村青年中推出黨員,從農村青年黨員中推出村級后備干部,通過加強農村黨員和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為農村基層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首先注重從35歲以下,中專、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年農民、致富能手或轉業、退伍軍人中發展黨員,注重從35歲以下黨員中發展村級后備干部,保證村支兩委班子中35歲以下干部不少于1名。其次發動農村黨員每人確立1-2名優秀青年作為發展對象,與其締結幫教對子,幫助其從思想上、行動上向黨組織靠攏;發動村兩委主要干部每人選擇1名青年黨員,結成村委助理對子,采取提前壓擔子、跟班鍛煉等方式,努力使其盡快熟悉、掌握村兩委工作。把“村級人才工程”納入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每名鄉鎮班子成員分包、聯系一個村,指導村級后備干部培養發展工作,年終進行評比結帳,納入考核內容,后進的支部要提出整改目標和具體措施。
四是落實基層黨建責任制,繼續深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繼續抓好鄉鎮黨委書記、縣直機關黨委(黨組)書記以及村(社區)等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落實,努力營造“大抓基層”的濃厚氛圍。繼續開展“村主干素質提升工程”,組織村(社區)等基層黨組織書記赴外地異地培訓、掛職鍛煉,與縣直相關單位部門合作舉辦黨員創業就業培訓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和骨干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