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亞男
【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的發展,養老產業逐步呈現出科技化,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各種科學技術的不斷突破創新,智慧社區養老這一新型的養老模式應運而生。2015年以來,國家頒布了很多智慧社區養老的政策,這些政策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智慧社區養老的發展,取得了一些實踐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智慧社區養老方向正確,但還要繼續積極探索新模式。本文研究分析太原市智慧社區養老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構建不同層次的智慧社區養老平臺,提出了完善智慧社區養老的對策。
【關鍵詞】智慧養老;智慧社區;社區養老
一、智慧社區養老概念
“智慧養老”最初來源于英國的生命信托基金會,開始時也被稱為“智能化家居養老”,是指依靠互聯網等科學技術手段全面而隨時隨地地監測老年人的各項身體機能數據,讓老年人在家就過上舒適安全的晚年生活,如當老人摔倒時通過地面安全傳感器發出警報等。
二、太原市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現狀
太原市目前的智慧養老模式主要分為三種,包括政府購買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政企合作提供智慧養老服務模式、政社協作提供智慧養老服務模式。
(一)政府購買智慧養老服務模式
《太原市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實施暫行辦法》( 政辦發〔2016〕53 號)第2條對政府購買養老服務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太原市政府購買智能化養老服務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智慧我家”社區家庭服務中心項目。2015年10月,“智慧我家”在漪汾苑社區、富力城社區試運行以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該項目已覆蓋太原5萬戶家庭。2017年10月16日,“春暉之家”項目作為山西省首家科技創新智慧養老平臺綜合服務正式發布,該項目以“互聯網+智慧養老”為管理模式,設有居家養老平臺、養老院管理系統平臺和電商平臺,注重“孝”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讓老年人真正有“家”的感覺。
(二)政企合作提供智慧養老服務模式
政企合作提供智能化養老服務模式是由政府與企業簽訂共建設的協議,將智能化養老服務交由企業負責策劃,提出發展理念。由企業負責技術的設計,也可以包括終端設備的生產,最后交由政府部門或其他專業單位具體運作。此模式的典范即是2016年6月,太原市社區服務管理中心與三胞集團安康通簽約合作的養老服務項目,該項目是太原市智慧養老服務一次創新的、大膽的嘗試,在依托民政部“12349”公共服務熱線的同時,積極整合了線上線下資源,從而實現了養老的智能化和專業化。
(三)政社協作提供智慧養老服務模式
所謂政社協作提供智慧養老服務是指政府與社會組織協作提供智慧養老服務。該模式又可細分為政府主導型與依托社區型。即政府對智慧養老服務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或行政支持,而具體的運作交由社區老年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來完成。截止2017年底,太原市已建69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94個城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這將為政社協作提供智慧養老服務提供廣闊的平臺。
三、太原市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模式運作單一
目前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的內容比較單一,大多只是停留在單一的信息傳遞,對群體需求信息掌握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其次,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在實現與相關機構和組織的社會資源整合中缺少應有的合力和對接。最后,缺乏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的穩定系統。未形成以老年人服務需求系統化為基礎的穩定系統和完整的框架,老年個體化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二)老年人接受智慧養老服務的程度較低
目前,大多數老年人普遍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較低,而智慧養老的模式依托的是“互聯網+”平臺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高科技電子產品,這些元素滲透到養老服務中,形成了新型的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模式,而現狀卻是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觀念陳舊、保守,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較低。
(三)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水平較低,某種程度上缺乏人性化
目前,太原市智慧養老的智能終端設備主要有“一鍵通”手機、定位手環等,對于老年人最為關心的健康服務監測終端卻并未推行。而且,盡管太原市大部分社區已經完成了對老年人信息的采集工作,也建立了相應的電子檔案,但這些數據更多的處于“沉睡”狀態,未能進行及時更新,真正的智慧養老是不需要老年人主動輸入信息便可獲悉其健康狀態,根據相應的服務監測終端便可監測老年人的作息規律、預警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并對其突發狀況做出及時反應。
四、創新太原市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的建議
(一)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創新
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構建更多的是基于道德、倫理、法律、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和條件的一種綜合服務模式,也是政府、社會、組織、家庭實現共享共治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是一個綜合的系統,涉及到民政、醫療、社區安全監管、交通等多方面的資源,為此應實現多行業、跨部門資源共享建設,最終打造成多行業、跨區域、全覆蓋的社區養老服務智慧化運行體系。
(二)加大宣傳力度,轉變消費觀念
未來的智慧社區養老,社區應定期或不定期的為老年人進行智慧養老理念和智能設備使用的相關知識的普及,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講解有助于老年人在觀念與行動上與智慧養老接軌。此外,針對智能養老設備的普及,社區可以與廠家合作,讓廠家派專業人員與社區服務人員共同為老年人答疑解惑,探索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并在交流溝通中發現產品的不足,及時更新換代,最終讓老年人能夠自主操作設備并自愿、主動的購買服務。
(三)切實提高智慧養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水平
智慧養老相較于傳統的養老方式,其優勢在于能最大限度的延伸養老服務的時空界限,從而最大限度的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智慧養老服務系統集收集信息、傳遞信息、識別信息和判斷信息為一體,對于不同層級老年人的養老需求能夠進行較為準確的判斷。提高智能化技術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應從智能化養老服務技術系統的建設出發。該系統的內容應包括老年人信息系統、安全預警系統、社區養老服務資源利用系統等,以社區服務中心平臺的智能化管理系統為核心,整合智能感應等人工智能功能,最終形成全面的、系統的為老服務信息平臺,整合老年人信息的靜態數據和動態數據。
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是“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產物,體現了人本主義的服務理念,也更加順應了社會轉型期的發展。它根據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從而提供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在此過程中,整合了政府、社區、家庭等多方系統,是一種創新的、和諧的、有生命力的新型養老服務模式。與此同時,政府在此過程中應做好相應的宏觀安排和頂層設計,對于在構建智慧社區養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難題著力進行解決,真正讓智慧社區養老惠及老年人,讓老年人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參考文獻】
[1]陳博,高光耀.智慧城市的建設路徑、核心和推進策略研究[J].管理現代化,2013(1):86.
[2]朱勇.智能養老[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57-59.
[3]朱海龍.智慧養老:中國老年照護模式的革新與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報,201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