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合地達爾·葉爾肯
【摘 要】我國在當今全球化發展進程中存在人口基數大,貧富差距不斷增大,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諸多因素,使得我國仍然處于發展中國家,而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成為我國亟待破解的難題。在“未富先老”的現狀下,如何有效的緩解老齡化趨勢,不斷提高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本文將通過對當前我國老齡化現狀的描述分析,并就其原因進行探討,從國家和社會等多角度入手,在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制度
自我國1999年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近幾年的老齡化人口發展態勢迅猛,短時間內我國已成為老齡化人口較為嚴重的國家。那么面對我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不斷加劇,社會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如何有效的安置老齡人口,社會保障制度如何有效的建立與完善成為我國當前面臨的一大考驗。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我國人口基數較大,貧富差距明顯,加上前期的晚婚晚育、計劃生育等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使得我國的出生率不斷下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出現老齡人口逐漸增多的現象,其中60至65歲老人在我國總人口中占據較大的比重。隨著老年人口的逐步上升,養老問題也隨之凸顯。
(一)人口老齡化問題日漸凸顯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人口眾多,為有效遏制人口的增長,我國實施了計劃生育政策,并倡導晚婚晚育的生育觀念,在一定時期內,新生兒出生率明顯下降,人口數量得到有效的緩解。但在經濟不斷發展的進程中,老年人口的發展速度卻開始明顯超越經濟增長速度,我國開始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
目前我國處于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蔓延的階段,加上人口基數大,經濟發展漸緩,貧富差距大,在“蛋糕”的分配方面,對于老年人口的支出占據較大的比例。但對大批次的養老等一系列問題,我國的財政支出呈現緊繃態勢,而養老機構、養老社會保險等措施跟不上老齡化的發展速度,我國開始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
(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能夠有效利用的勞動力就會明顯下降,內需不足,消費能力下降,隨之帶來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等一系列問題。
一般而言,年輕人可有效拉動經濟增長,滿足內需,帶動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但受到前期計劃生育等政策的影響,很多家庭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相當于一個子女需要同時贍養兩位老人。一定程度上,年輕人對于消費需求的欲望也會降低。老齡化的加劇,對于經濟的增長無疑是巨大的壓力。此外,加上撫養小孩的壓力,老齡化問題也衍生出留守兒童問題。
老年人的增多,養老難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對于養老資金的財政支出也逐步增多,但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國依舊面臨困境。對于老人的醫療、保險、服務等社會保障制度方面仍然任重而道遠。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曾強調,“一老一小”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當前養老托幼服務供給不足,養老機構的設立跟不上老齡化的發展速度,我國應該創新機制,對接社會需求,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讓老人孩子安心。
二、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仍位于發展中國家的行列,在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養老問題,建立與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也應盡快提上日程。
老齡化人口的增多,加上現階段生活水平及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也逐漸延長,老齡人口的退休人員也不斷增加,政府對于老年人口的財政支出逐年增加,不斷提升退休人員的養老基金,加大對老年人的扶持力度,縮小貧富差距,提升居民幸福感,但長期的養老保險金的支出,使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加大了赤字,一定程度上造成經濟的萎縮。
其中“老有所醫”是人口老齡化進程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老年人的人體器官免疫力逐漸下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各種疾病纏身屢見不鮮,老年群體開始對醫療方面產生極大地需求,為讓老年人都看得起病,國家也開始逐步加大對醫療保障方面的扶持力度,建立相應的保險機制。但對于偌大的老齡人口問題,尤其對于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這無異于杯水車薪。
三、有效平穩度過人口老齡化階段
為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進程,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其生活幸福感,那么建立與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證老年人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美好愿景,加快經濟的發展速度或是當前我國平穩度過人口老齡化階段的不二法門。
(一)加快經濟發展
2021年是我國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一年,除了脫貧攻堅外,在改善經濟中,政府也應不斷重視民生,一件一件的辦民事,加快經濟的發展,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繼續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同時推進社會化、法制化的建設,讓改革成果顯現,傾聽市場聲音,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多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激發市場活力,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為市場松綁,并且要著力解決好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引入市場活水,加快經濟的發展,為有效的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二)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最為關鍵的還是要建立并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加快多方面的養老制度的建設,并帶動社會加入到養老體系的建設中來,切實維護好發展好老年人口的養老保障。
1.加大對養老方面的財政資金
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國家應該繼續加大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力度,不斷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對于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當前階段,看病尤其是大病仍然是民生痛點,國家應盡快建立完善的保險機制,將慢性病藥物盡快納入報銷行列,提升大病保險的起伏線,不斷提高醫療水平。
此外,我國的農村人口在老年總人口中占據較大的比重,當前農村老人的養老方式仍屬于自給自足式,幾乎全靠家人養老,那么國家在應對農村老年人口問題時,應盡快建立相應的農村養老保險機制,縮小城鄉養老的貧富差距,讓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得到改善。
2.倡導多方參與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進程大勢所趨,近幾年并逐步呈現增加的態勢,為有效緩解快速發展的老齡化趨勢,僅靠政府的財政扶持是遠遠不夠的。企業應該做出表率,對老年人的政策扶持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如加大對老年設施的投入,加大對老年人的優惠活動等。社區應該重點發展社區式養老,采用互幫互助的形式,如有些社區的“幫幫團”,采取老年人一對一的配對服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子女與社會的壓力,社區并經常性的舉辦歌唱比賽、運動賽等活動來豐富老年人的業余生活,此舉的實施對于養老問題乃是重大舉措。此外,對于個人而言,老年人也可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延長退休年齡,減少一定的資金壓力,并可充分發揮自身才能,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同時也豐富了老年生活。
四、結束語
面對日益凸顯的人口老齡化進程,我國只有不斷地加快經濟的發展,為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加大對養老方面的財政資金的投入力度,重點關注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盡快建立完善對應的農村養老機制,不斷提高和完善老年人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福利,同時號召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不斷提高醫療水平,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助力我國平穩度過人口老齡化階段。
【參考文獻】
[1]趙周華.老齡化對居民消費需求的影響機制與路徑分析[J].前沿,2018(05):32-38.
[2]胡紹雨.民生財政構建與完善中的養老保障研究[J].財會研究,2018(06):5-11.
[3]寇明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財稅政策轉型[J].地方財政研究,2018,No.163,3.
[4]谷秀慧.淺析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中國集體經濟,2018(0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