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昊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也逐步向各領域滲透,現代企業也依托于大數據技術拓展了管理思維模式。港口企業屬于交通運輸業,具有專業化、柔性化、規模化、合作化的特點,其財務管理工作繁瑣,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為其防范財務風險、健全內部控制提供了便利平臺,有助于提升市場份額和競爭力。基于此,本文首先對大數據及其重要性進行闡述,隨后對港口企業財務管理與大數據不適應的問題展開深入剖析,最后提出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優化路徑。據此,以大數據技術發展為契機,探索港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路徑,以推進港口建設向智能化、數字化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港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優化路徑
大數據技術具有對數據深度挖掘的優勢,已廣泛運用于各領域。港口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大數據技術引入到財務管理中,有助于整合內部資源、掌握市場主動權,進而培育企業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將財務數據與市場數據深度融合、挖掘,推進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為管理層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促進港口企業的良性發展。
一、大數據的定義
大數據(Big Data)是指海量數據的集合。即運用計算機軟件實現數據的捕捉、管理、深度挖掘,進而尋找出具有價值的信息,創造更大的經濟效應。大數據技術不僅擴大了數據的搜集量,還拓寬了對數據存在形式的識別,如視頻、圖像等,通過以微秒計時的分析與處理速度,發現有價值的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促進企業實現價值的突破,享有大數據時代的紅利。
二、大數據在企業管理的重要性
在大數據時代下,越來越多的現代企業將大數據技術與企業管理相融合,其重要性主要表現于:
一是,推進現代企業商業模式轉型。引入大數據技術展開市場信息、財務信息的分析與處理,準確預測未來行業趨勢,為企業重塑商業模式提供數據支持,對市場競爭格局做出快速反應。大數據有助于企業創新商業新業態,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業務的有效突破,拓展市場份額。
二是,提高現代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運用大數據技術推進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規范業務操作流程、持續完善內部控制。大數據技術為企業決策提供可靠信息,能夠及時把握市場動態、提高管理效率,培育整體競爭實力。
三是,減少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成本。運用大數據技術推進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使財務人員從繁雜的手工作業中解放出來,有利于成本降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港口企業財務管理與大數據不適應的問題剖析
大數據背景下,港口企業也紛紛引入大數據技術以適應市場大趨勢,然而,在財務管理與大數據適應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財務管理效率低下,未達到預期目標,具體表現如下:
(一)港口企業財務管理內容陳舊
港口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既面臨著每日經營運作所產生的內部財務數據,更面臨著來自外部海量市場信息的挑戰。目前,港口企業的財務管理更注重對內部財務信息的分析與處理,對市場信息的重視程度不足,財務管理內容陳舊影響了港口企業捕捉市場信息的能力,不利于其對戰略決策的挑戰。同時,港口企業內部部門較多,但相互之間的聯系不緊密,在經營運作中僅是按財務部門的要求報送相關數據,缺乏搜集信息的主動性,導致財務部門對市場行情預測缺乏數據支撐。港口企業財務管理內容的局限性,導致管理效率不高,與大數據技術捕捉、處理、分析數據并提高數據準確性并不相適應。
(二)港口企業信息化平臺功能不完善
港口企業已引入信息化平臺多年,旨在幫助企業提升經營運作、日常管理的效率與質量。然而,目前港口企業在快速發展中,更注重業務的擴張、規模的擴大,但在信息化平臺建設中投入較少,大數據技術在財務管理中無法發揮出最大效用。例如港口企業引入信息化操作,實現銀行存貸業務與資金管理融合、啟用電子稅務發票等,會計核算采用電子批量處理等,但由于信息化平臺功能不完善,導致大數據技術無法全方位地捕捉、獲取港口企業的運營數據,與外部業務來往數據,在具體的數據分析與處理中可能遺漏有價值的信息,給港口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數據的準確度不高,甚至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三)港口企業對風險缺乏重視
港口企業在經營運作中面臨著呈幾何式增長的海量數據,風險無處不在且具有不確定性,引入大數據技術必須加強信息安全管理。目前,港口企業在引入大數據技術時,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對風險缺乏重視,一旦出現數據泄露便可能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損失。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未制定信息安全風險防范制度,業務人員隨意用U盤等介質接入計算機,重要信息未進行隔離,依舊與外網相連等,風險防患較多。同時,財務管理工作未納入到績效管理中,難以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工作主動性,難以有效發揮工作效能,不利于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大數據背景下港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優化路徑
大數據背景下,港口企業的財務管理必須轉型升級,適應市場的動態變化,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財務管理效率、提高數據分析與處理的準確性。由此,結合當前港口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轉型升級優化路徑:
(一)港口企業財務工作內容的轉變
港口企業引入大數據技術后,財務工作內容也要與之相適應。財務人員要轉變理念,樹立動態搜集、分析市場信息的理念。日常人員不再局限于會計核對、數據分析,更重要的是掌握大數據挖掘技術,從港口企業內、外部海量信息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港口企業的業務本身具有專業性,且與稅務、海關等政府部門聯系較多,也要加強與外界企業的了解,財務工作內容的覆蓋面要擴大,從而及時捕捉市場信息,運用大數據模型分析經營現狀、預測未來走勢,為企業經營決策、戰略發展提供可靠依據。同時,港口企業內部各部門要加強聯系,數據信息共享,并主動從自身業務視角搜集資料,擴大信息來源,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財務管理工作中。
(二)港口企業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
港口企業的發展必須與大數據時代相契合,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營造良好的辦公平臺,對于提升財務管理效率、構建現代化港口企業都有著重要意義。港口企業要結合自身業務的特點,引進信息設備并構建辦公平臺,如財務EPR軟件、預算管理軟件、內部OA溝通體系等,同時加強網絡資源的開發。根據港口企業業務實際,涉及重要信息、財務機密數據的計算機只能聯接內部局域網,其余計算機能夠共享網絡數據資源,從而暢通內部溝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港口企業在加大信息建設力度的同時,要著力培養復合型財務人員,提升專業勝任能力,兼顧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夠熟練操作信息化軟件,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加強財務人員的輪崗制度,促進財務人員的全方位發展,進而為港口企業財務隊伍培養后備力量。
(三)港口企業要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培育
港口企業在引入大數據技術時,要加強數據信息安全風險意識,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對財務信息管理體系統籌規劃,邀請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結合港口行業的特點,有效識別潛在的風險因素,對風險概率及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按風險強度有針對性地制定風險防范策略。構建風險預警機制,設定關鍵風險指標的臨界值,動態跟蹤潛在風險點、及時發出預警機制,啟動風險防范策略,保證財務信息的安全、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加強財務人員安全意識的培訓,定期進行病毒、木馬查殺,網絡設置安全防火墻,提高日常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同時,保證績效管理的公正性,明晰財務人員的崗位權責,相互監督、相互制衡,將財務管理工作與薪酬績效掛鉤,充分調動財務人員的能動性、激發工作熱情。
五、結語
在激烈的競爭格局下,港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必須與大數據時代相契合,實現數據流共享與深度挖掘,為經營決策提供精準的依據。港口企業要推進財務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通過轉變財務工作內容、加大信息化建設、加強風險管理,實現財務管理的轉型升級,有序推進財務管理效率與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牛金良.港口企業財務的管理創新問題與創新路徑討論[J].經濟視野,2018 (20): 128-128.
[2]苗逢春.對港口企業集團構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相關研究[J].財會學習,2018,No.193(19): 53-54.
[3]蔣建清.利用互聯網技術推進港口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之遐想[J].交通財會,2015(11): 49-50.
[4]姚保舉.構建財務共享中心提升港口企業財務管理質量[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8):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