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蓉
◆摘 要: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是初中民族音樂教學應加以關注的重點,在音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是初中音樂教師應探討分析的課題。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加深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民族音樂;實踐音樂教學;音樂素養;策略
音樂是一門藝術學科,可以起到凈化心靈、調節情緒、放松身心的作用。人們處于心情舒暢的狀態時時常會不自覺的哼著小調或者高歌一曲;而在沮喪、頹廢的時候則常常借助聆聽音樂來消愁解憂,可見音樂的魅力對人們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初中音樂教學雖然是教學中的必修課程,但由于民族音樂不用參與到中考、高考考試中,學生今后的人生方向如果不是向著藝術類專業邁進,通常不會引起高度重視。并且學校在教學實踐中更側重于對民族音樂知識的灌輸,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有所忽略,加之學生本身不重視這門學科,造成許多學生未真正從內心喜愛音樂,當然更談不上音樂素養的培養了。本文闡述了初中民族音樂教學的現狀,并提出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以豐富學生的音樂內涵,提高學生的藝術情趣,起到凈化學生心靈、樹立遠大人生理想的作用,從而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提升。
1初中民族音樂教學的現狀
1.1學生不喜歡民族音樂,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學生本身不太重視音樂學科,更別說是民族音樂,在近三年對我校初中新生音樂知識的調查統計到,學生對民族音樂知識了解度、喜歡度都不超過5%,覺得民族音樂老土、不夠時尚、聽不懂,與我們現在快節奏生活離得太遠了。因此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1.2教師側重理論教學,忽略素質教育
初中音樂教學中不少教師更注重的是對學生音樂知識的灌輸和音樂技巧層面的培養,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發自內心的愛上音樂這門學科,自然更談不上素質培養。
1.3教學方式單一,未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教師教學中只是單純的進行音樂教學,教學方式傳統單一,僅僅針對音樂知識和表演技藝進行鉆研,未顧及學生喜好,對學生音樂風格、藝術修養等方面有所局限,無法吸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2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
2.1關注音樂知識,把握教學內容
初中民族音樂教學的內容主要包含唱歌、器樂、識譜等方面,教師如果單單只是從音樂知識水平的角度來進行授課,學生往往會感到課堂枯燥無味,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加之初中學生已經基本懂得了歌唱的技能,認識了部分常見的民族樂器,對民族音樂的表現形式有了初步的認識,因而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揮教學水平,應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音樂課堂富有感染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全身心投入到音樂學習中,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隨著教師的教學節奏一起學習、探究音樂獨特的魅力。民族音樂需要學生從情感的角度來理解其中的內涵和精華,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祖國頌歌》中,有感情地演唱《歌唱祖國》這首歌曲,就需要學生投入愛國主義的情感,教師在教授這首歌曲時可適當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和歌曲情緒相互結合相互滲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民族情感的神圣,從中得到升華,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歌唱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2.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教學過程
要想提高學生音樂素養首先就要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只有學生對民族音樂真正產生了興趣,才會投入熱情主動自覺的學習民族音樂。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設計時,不僅要考慮教材內容,還要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將學生喜歡的音樂風格、表現形式也納入到考慮的范圍中。初中生普遍喜愛流行音樂,覺得民族音樂脫離日常現實生活,因而對民族音樂無法表現出過高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加以引導,一些流行音樂都借鑒了民族音樂的優秀元素,如在周杰倫的歌曲《青花瓷》伴奏加入了古箏、《發如雪》伴奏有揚琴,信樂團《離歌》伴奏有二胡等等,在教學設計中適當的引入這類流行音樂,能提高學生學習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因為民族音樂所富有的文化底蘊、豐富內涵、表現手段都體現出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更能經歷時代的變遷,傳承至今,這些都是流行音樂所無法比擬的。
例如,在進行器樂藝術教學時,教師不單單只是對樂器的形態、音色進行講解,還應播放相關樂器的曲目,讓學生聆聽,深入了解每一種樂器的特色,同時體會到作者當時創作作品時想要表達的情感和心理,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與作者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對其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大有益處。如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教師可事先講述創作者阿炳悲慘的人生經歷,讓學生在學習時更深入的理解這首二胡曲目想要表達的悲愴之情,二胡演奏時的音色特征如泣如訴,能夠很好的突出創作者當時的心境,學生在這種凄涼的氛圍中很容易帶動悲傷的情感,從而理解民族音樂的美。
2.3加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審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音樂是以聽覺為主的藝術學科,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審美,來提高其音樂素養。在教學實踐中,可將優秀的民族歌曲、戲曲、器樂等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用傳統的民族文化豐富音樂課程,以掌握民族音樂知識,了解民族音樂的演唱形式。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民族音樂所蘊藏的文化底蘊和真諦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感,不僅能增添學生對民族音樂審美的鑒賞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初中音樂教學成為最吸引學生的課程之一。通過一系列豐富的教學延伸,來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綜上,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整體提升是教育工作的重點,初中民族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對學生各方面發展都有積極影響,對初中音樂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唐歡.初中民族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探析[J].黃河之聲,2018(4):98-98.
[2]劉昱妍.初中民族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探析[J].北方音樂,2018,38(23):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