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民
摘? 要? 新媒體藝術不同于傳統藝術形式,它是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技術手段,通過電腦的中轉作用而生成的數據、圖像信息、聲音和文本等,構成的一套電腦數據而形成的媒介體系。而創作者通過數字化的手段進行原始素材信息的再編碼,才能把事物轉化為視覺形象,最終傳遞作者對外界的思考。
關鍵詞? 信息編碼;數字化;映射性;視覺形象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2-0121-02
新媒體藝術不同于傳統藝術形式,它是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的技術手段,通過電腦的中轉作用而生成的數據、圖像信息、聲音和文本等,構成的一套電腦數據而形成的媒介體系,它以其本身所具備的快速與廣泛性,造就了一種新思維意識的產生。當下時代的人們似乎更容易接受新媒體藝術中出現的新奇事物與時效性熱點等交織在一起,所帶來的信息快感。而任何信息或者思想的傳播都離不開外界載體的影響,對新媒體藝術來說,現實圖像、虛擬生活、思維悖論被同時并置在一起,他們不僅挑戰與測試人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而且更提供了人們對現實世界產生的信息進行再編碼的可能性。通過對媒體技術與藝術的關聯,讓創作者的表達手段更加快捷與高效。數字化的概念本身就擴大了人類的表達方式,這種利用數字打造的藝術形式不僅可以拓展藝術自身的邊界,還可以改變人們對固有世界的觀看方法。雖然新媒體藝術使用的通常是當下時代的前沿科技,但它當然不僅僅是聲、光、電的簡單組合而已,令人目眩的科技景觀背后始終隱藏著對于當下社會、時代、文化甚至是意識形態等問題的思考,而他們的作品正在試圖讓麻木的現代人重新感受到藝術的尖銳與先鋒性,通過藝術的表達讓觀者從新審視既有邏輯和現有普遍性規則的合理性。這也把媒體藝術置身于更大的全球性背景里面,在圖像符號和光影聲色背后,帶來時代性與社會矛盾性的問題思考,而它在作品表象之下所隱藏的視覺文化內涵,也讓它在藝術與科技的調和上變得更加重要。
1? 視覺形象的轉化
視覺是人們認知世界的最主要的途徑之一。媒體藝術通過數字化的手段進行原始素材信息的再編碼,才能把事物轉化為視覺形象。原始素材是一種客觀存在,也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呈現,而再編碼過的視覺形象則是現實的升華產物,兩者之間形成了神秘的映射關聯。但人們通過影像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角度和深度是受到創作者和欣賞者的認知狀態影響的,伴隨著數字媒體的逐步發展,它已不僅能使形象的映射性有了更好的保障,而且還能通過數字手段,體現創作者的思想和意愿,把客觀現實經過信息的再編碼,將圖像從客觀抽離為虛擬空間關系,使欣賞者產生獨特的認知體驗。
數字技術開創了影像創意表現的新境界,創作者通過數碼設備和計算機處理,實現了對電腦數據信息的再次創作編碼,并超越了圖像本身特質,讓欣賞者能想象到原始圖像所不及的內涵,這種內涵是通過鏡頭與鏡頭之間的編排,或是創作者的敘述線索脈絡與視覺蒙太奇手法的并置,而后從畫面信息中感悟到的形象化再造。而非裔美籍藝術家亞瑟·賈法通過新媒體錄像剪輯的創作手法,熱衷于敘事性的媒體作品創作,同時使用間接的暗示手法和矛盾沖突性的畫面,再次有力的表現了以黑人為主線的“黑色美學”,并把剪輯的視頻與社會矛盾相串聯,有效升華了其內在本質。他的其中一件作品,“愛是訊息,訊息是死亡”是一個單通道視頻裝置,背景音樂是激動人心的黑人歌曲。作品畫面包括來自音樂會,游行,音樂視頻,新聞報道,警察攝像機,“YouTube”視頻的原創和錄制的熱門視頻,以及來自他的紀錄片“夢想是紀錄片的夢想而不是死亡”,這些都反映了馬丁·路德·金的遺產和當代黑人經歷。對主流媒體中黑人代表的敏銳認識和批評,賈法在技術上融入了廣角鏡頭,把馬丁·路德·金,巴拉克·奧巴馬,詹姆斯·布朗,碧昂絲等人物剪輯在一起,以及嘻哈音樂表演,黑人運動為主的體育比賽,作品呈現了美國黑人生活的細微、復雜、多面的歡樂和創傷,藝術家認為這既美麗又痛苦。
2? 數字信息的再編碼
賈法巧妙的融合多個映射性極強,同時包含大量信息的鏡頭,追蹤非洲裔美國人的身份問題。通過對現實信息圖像的大量采集與敏銳觀察,從民權領袖的照片,到黑人為主的各類運動浪潮錄像,他在精心編輯的7分鐘視頻中使用蒙太奇手法給觀眾營造出一個信息內涵豐富,情感強烈的虛擬空間。這也充分證明了他對回收媒體信息以及信息的再挖掘與審查的敏銳直覺,也形成了他個人極具代表性的模式和策略。除了熟悉的黑色圖標和歷史事件的片段之外,場景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人物,他們未名的身體處于不同的興奮和絕望狀態。
而賈法的另一件影像作品,“夢比死亡更冷”創作于2012年,他把個人的思考維度投射到大部分的來自新聞媒體、電視和互聯網的意念圖像上面,從而產生復雜與矛盾的圖像對抗性。在這一點上,賈法披露他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權威和脆弱性的并存,這也意味著創作者對廣闊而復雜的黑色表達領域的杰出貢獻。同時“愛就是訊息”中藝術家的創作熱情體現了復制黑人音樂中的力量、美學和疏離感,這也提醒人們定義黑人的集體是由獨特的個體、多樣的身份和他們不可解釋的差異所組成的。媒體影片為創作方法的作品,因其視覺上的沖擊力,觀者對視頻圖像的感受力明顯高于文字和口述等其他轉述性方式。而對數字信息的再編碼在新媒體時代成為與語言、文字、聲音相并列的認識和表達現實的途徑之一。通過信息的再編碼,改變了其原始的記錄特性,加上后期技術剪輯與特效處理,背景音樂等多種技術手段的使用,使新媒體藝術呈現出強大的媒介優勢。
3? 媒介表達與敘事邏輯
在現代社會中,大部分藝術表達形式之下所隱含的敘事邏輯是難以被回避的,無論是直觀或是曲折,都是客觀事物或者理論的反應,新媒體藝術也不例外。無論新媒體藝術怎樣呈現它的作品外衣,其當前的發展都是以現代科學發展成果和思維的推進為前提的。更進一步來看,許多理論思想家都對互聯網以及數字科學的發展對人類的影響表示擔憂。就如同法國思想家拉圖爾便痛恨流行文化的淺薄,認為它奪走了人們對事物的深刻理解。
對于現代科技和人類情感的混合體,新媒體藝術大量揭露和疑問科技所產生的負面能量的同時,又持續的為科學技術的進度而吶喊助威。更有意思的是,新媒體藝術也常常因其膚淺的刺激形式而受到批評。電腦數據生成的條件便是數字與信息,自然是邏輯與理性的反映。它在技術表現手段上還是主要依賴數字化的圖形與圖像等、各類軟件及后期編程技術等。如果放棄這些媒介創作方式,新媒體藝術便會脫離其快速而高效的觀念創作優勢。今天的新媒體藝術,其表達形式依然是數字系統的碎片化敘事。因此,創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邏輯性思維,改變了以感性創作為基礎的跳躍式結構。究其成因,有其技術系統固有的缺陷與范式,也無法離開社會時代背景下的傳統思維邏輯的約束。對于顛覆性的藝術表達方法的產生,應也與科技創新的人工智能科技的產生相伴來臨,這對于人腦思維模式的挑戰也極具前沿性。
4? 新媒體藝術的展望
新媒體藝術作為科技與藝術的橋梁,在當今社會發展迅速且影響范圍大,其藝術內涵變化豐富,維度寬廣。它把信息編碼和思維邏輯的發展與應用作為必要前提,把創作者的客觀分析與藝術表達的自由相統一,它的媒介體系、傳達方法和敘事邏輯,都在科技與思維的推動下不斷發展。成熟的信息科技和思考邏輯可以隱晦的讓作品的社會文化本質獲得無限的豐富。通過對歷史發展規律的認識,作品自身所帶來的各種消極的技術影響,只有通過對人文內涵的不斷追尋和探索才能得到對藝術作品最大程度的思想升華。而它自身獨特的媒介優勢,相信會在人工智能即將來到的新時代以它的語言進行藝術全新的敘事探索,為后人類文明貢獻它獨特的語言價值。
參考文獻
[1]金江波.當代新媒體藝術特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2]宮林.新媒體藝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