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軍 王福平 李瑞 辛緒棟



摘要:隨著寧夏乃至我國西北干旱地區農業大田滴灌技術的逐步推廣,提出了一種基于STM32和ZigBee低功耗無線網絡的現代農業大田精準滴灌系統,給出了系統的總體設計方案,詳細闡釋了系統的硬件與軟件設計方法,整個系統由主控中心、終端節點、ZigBee無線傳輸網絡、控制模型和決策系統、傳感器系統、太陽能供電系統、人機界面等組成。根據應用結果,系統實現了大田有針對性精準化灌溉并取得了較好的節水效果,在我國西北地區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STM32;ZigBee;物聯網;滴灌系統;農業大田節水;智能自動化
中圖分類號: S126;S274.2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09-0243-05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北部特別是西北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越來越顯著。在水資源的消耗過程中,農業用水的占比最大,而目前我國農業用水效率普遍不高,具有很大的節水空間[1]。近年來,西北地區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技術,以寧夏地區為例,滴灌技術被重點推廣,政府對農民購置滴灌帶設備的費用進行直接補貼[2]。然而在滴灌的實際應用過程中,通常在鋪設好滴灌帶后,須要對農作物進行灌溉時僅僅是通過1個總進水閥門的開關和對田間墑情的簡單判斷來決定是否灌溉以及灌溉時間,仍然是一種較為粗放的灌溉模式,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自動化程度不高。針對這種特點,結合嵌入式技術和物聯網技術,使用STM32微控制器和ZigBee無線數據傳輸網絡設計了一套農業大田精準滴灌系統,可以實現農業大田墑情實時監測,通過運行于STM32中的控制模型和決策算法可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灌溉。由于該系統可以精確控制灌溉用水量,避免了對水資源的浪費,同時可實現按需定量精準化灌溉,全部過程由STM32微控制器自動完成,節省了勞動力投入,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
1 系統總體方案
1.1 系統工作原理
基于STM32和ZigBee的農業大田精準滴灌系統由智能灌溉與實時監測兩部分組成,對整個農業大田進行分塊鋪設滴灌帶,每塊田地共用1根進水管,進水管前端連接電磁閥門。通過分布在地塊中的終端節點掛載的傳感器,對每塊農田的各種參數如地表溫度、地表濕度、田間光照、田間風向和風速、土壤濕度等參數進行檢測,將得到的數據經由ZigBee無線網絡傳送給主控中心,主控處理器STM32將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后,在人機界面上進行實時顯示,同時結合設定的灌溉模型和灌溉策略,決定相應地塊是否灌溉以及灌溉時長。如此往復執行,從而把所有地塊的土壤濕度控制在農作物適宜生長的范圍內。地塊是否灌溉取決于當前地塊的各項環境參數并結合控制模型,經決策系統綜合后決定。整個過程由主控中心處理器STM32自動控制,避免了人工定期灌溉中存在的灌溉不足或過量灌溉問題。由于西北地區多為沙化土地,土壤水分蒸發現象嚴重,人工定期灌溉中還存在著灌溉分布不合理、灌溉不及時、墑情判斷不準確、容易浪費水的缺點,系統針對不同地塊的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灌溉,使灌溉分布均勻,保證灌溉能夠及時高效。
1.2 系統結構
整個農田精準滴灌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它主要由電磁閥門、終端節點、協調器、傳感器、主控中心、太陽能供電、人機界面等組成。主控中心處理器采用意法半導體公司的STM32芯片來實現數據運算處理以及模型參照、命令決策功能。引出STM32的TTL串口經轉換芯片轉換為RS232接口連接1塊7英寸(17.78 cm) TFT LCD觸摸屏,用于實時參數顯示和控制參數設置。選用德州儀器公司的集成了增強型8051單片機內核的CC2530芯片,實現ZigBee網絡終端節點和協調器節點的功能。CC2530支持Z-STACK協議棧用于ZigBee協議無線網絡組建與數據傳輸。在終端節點上掛載RS485總線型土壤濕度傳感器用于土壤濕度參數檢測,通過CC2530的IO口連接光藕元件和繼電器用于控制灌溉電磁閥門開閉。終端節點上同時掛載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風向與風速傳感器,采集各項地表環境參數交由主控處理器STM32進行多因素判斷。協調器節點主要負責ZigBee無線組網以及STM32與ZigBee網絡間的數據命令收發中轉。
2 農田精準滴灌系統設計
2.1 農田精準滴灌系統硬件設計
農田精準滴灌系統硬件設計分為2部分,分別為終端節點和主控中心設計。其中,終端節點采用CC2530F256作為主控制芯片,用于構建符合IEEE 802.15.4協議標準的ZigBee無線傳輸網絡。CC2530芯片上自帶RF收發器,內部運行8051內核MCU,工作功耗極低,通過CC2591功率放大器和2.4GHz全向天線,可以實現遠距離無線信號傳輸。節點通過CC2530實現邏輯控制和ZigBee無線網絡數據傳輸功能,節點采集農業大田中各項傳感器參數,傳感器分別是RS485總線型土壤濕度傳感器、DHT11數字式單總線溫濕度傳感器、MAX44009數字式IIC接口光照度傳感器、RS485型風向風速傳感器。土壤濕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大田土壤含水量,DHT11溫濕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大田地表空氣溫濕度,光照度傳感器用于檢測大田地表光照度,風向風速傳感器用于檢測大田地表的風向和風力大小。各項傳感器數據傳給主控中心STM32,在決策系統中,土壤濕度信息用于判斷大田是否須要灌水;地表溫濕度信息用于了解大田地表情況,用作判斷是否進行灌水的輔助因素,如當地表空氣濕度較大時,應適當減少灌水量;地表光照度信息用于間接判斷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強度,當蒸騰作用較強時可適當補水;風向風速信息用于判斷風力大小,在刮大風的天氣停止灌溉,以免土壤松散農作物被風吹起。終端節點同時完成ZigBee無線網絡數據傳送以及控制打開或關閉灌溉電磁閥門的任務。
主控中心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通過主控處理器STM32控制著整個系統工作過程中的各個步驟。對接收到的各種傳感器數據,經過主控中心STM32的處理后,判斷產生相應的決策控制信號并下發,同時將傳感器數據實時顯示在觸摸屏上以供監測。主控中心的協調器仍采用CC2530芯片,它負責在主控處理器STM32和ZigBee網絡之間進行各項傳感器參數和控制命令的數據中轉,同時負責整個ZigBee無線網絡的組建。主控處理器采用STM32F103芯片,它是具有增強型功能、32位的微處理器,相比51單片機,STM32F103芯片外設資源豐富,工作頻率高達72 MHz,具有強大的數據處理和控制能力,能有效保證數據處理的實時性和命令運算的高效性,并且價格低廉,性價比較高。觸摸屏采用廣州大彩光電科技公司的7英寸工業級串口屏 DC10600RS070_05WK,用于實現參數監測等功能。因為農業大田面積廣闊,位于效外,所以靠走線供電方式實施較為困難,同時我國西北部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每天的日照時間較長[3],根據這種特性,為終端節點和主控中心設計了太陽能供電方式。主控中心和每個節點均采用一套太陽能供電系統,通過立桿布置在大田合適的位置即可。使用單晶100 W光伏太陽能板結合太陽能控制器構成太陽能發電系統,通過12 V鋰離子蓄電池進行電能儲存,并實現全天24 h不間斷供電。12 V電壓通過降壓電路轉換為 3.3 V 電壓為終端節點和主控中心供電,農田精準滴灌系統的硬件電路框圖如圖2所示。
主控中心CC2530協調器與主控芯片STM32均采用 3.3 V 電源供電,2個芯片的輸入電源在電路板上通過0 Ω電阻進行隔離,形成各自的獨立系統,方便出故障時分區域排查。CC2530與STM32之間通過TTL串口方式進行交叉連接即可通信。為保證通信效率,通過各自內部程序均將串口配置為115 200 bit/s波特率,字長8位,1個停止位,無奇偶校驗位。農田精準滴灌系統相關硬件電路原理圖如圖3所示。
2.2 ZigBee無線網絡設計
ZigBee技術適用于低功耗無線網絡組網傳輸,這里用于構建農業大田傳感器數據及命令傳輸網絡。在構建無線網絡的結構上,ZigBee設備可構造為3種拓撲網絡結構,分別是星狀、網狀、樹狀;在傳輸方式上,ZigBee網絡有點播、組播、廣播3種傳輸方式。每個ZigBee無線網絡,都是通過節點的16 bit短地址或64 bit長地址來確定通信對象[4]。在ZigBee網絡中,協調器處于核心地位,為各個節點自動分配16 bit地址,并組建ZigBee無線網絡。ZigBee無線網絡作為整個大田無線數據的傳輸主體、網絡的拓撲結構、傳輸方式等對數據的傳輸穩定性有著較大的影響。針對農業大田的特點,采用網狀拓撲結構以及路由中轉、點播和廣播并存的ZigBee無線網絡。根據終端節點在大田中的分布位置,在距離協調器較遠的節點中間布置路由節點,以便對距離較遠節點的無線數據進行中轉。同時,通過修改Z-STACK協議棧中的通信定義,協調器發送命令采用廣播方式,節點向協調器發送數據采用點播方式。ZigBee無線網絡的構建示意圖如圖4所示。
2.3 農田精準滴灌系統軟件設計
農田精準滴灌系統軟件設計分為主程序部分和節點部分。要構建ZigBee無線網絡進行數據傳輸,須要有 Z-STACK 協議棧的支持[5-15]。Z-STACK協議棧內部運用任務輪詢模式工作,在CC2530中移植入Z-STACK協議棧,并結合實際工作流程添加相應代碼程序。節點接收到協調器發送過來的數據采集命令,便對各項傳感器參數進行采集并上傳;節點接收到協調器發送來的開關閥門命令,便控制其對應地塊的閥門打開或閉合。主控中心的主控處理器STM32承擔全部的數據處理、命令產生及傳輸控制任務。STM32定時周期性地產生數據問詢命令,經協調器下發到ZigBee網絡,通知各個節點采集傳感器數據。STM32內部運行控制模型和決策系統,當接收到ZigBee網絡傳送來的大田各項傳感器數據后,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并結合控制模型和決策系統,作出各個地塊的閥門開閉命令并再次經協調器將命令下發到ZigBee無線網絡,同時STM32將各項大田參數經串口送至TFT觸摸屏實時顯示。農田精準滴灌系統的軟件工作流程如圖5所示。
3 農田精準滴灌系統應用情況
農田精準滴灌系統于2017年在寧夏農墾中心黃羊灘農場的0.6 hm2大田上裝機運行了1年,其間大田種植的農作物為玉米,與周邊未使用該系統的田地相比,此塊大田的玉米莖稈長勢旺盛,所結果實顆粒飽滿,收獲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對試驗大田周邊某0.06 hm2未使用本系統的大田進行了 15 d 的土壤濕度參數采樣, 在此期間大田主人進行了2次人工灌溉,與試驗大田中的某地塊(0.06 hm2)的土壤濕度參數進行對比,得到了如圖6所示的土壤濕度參數對比情況。通過對試驗大田周邊某0.6 hm2未使用本系統的大田15 d用水量進行統計(其間進行2次人工灌溉),與裝機的0.6 hm2試驗大田用水量進行對比,得到了如圖7所示的用水量對比情況。由圖6和圖7可知,農田精準滴灌系統不僅實現了穩定均勻的大田土壤濕度自動化控制,并且有較好的節水效果。農田精準滴灌系統運行期間的觸摸屏界面如圖8所示。
4 結論
隨著農業滴灌技術的廣泛推廣,在滴灌的應用過程中如何使其效率更高、節水更多、過程更加自動化,是須要解決的問題。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基于STM32和ZigBee的農業大田精準滴灌系統,借助于STM32強大的處理能力和ZigBee無線組網傳輸的便利性,綜合考量了農業大田中各項起決定作用的環境因素,可針對不同農作物的灌溉需求,農作物不同生長周期的灌溉需求,建立不同的控制模型,結合各項因素對灌溉過程進行綜合決策控制。同時,通過不同的ZigBee節點實行農田分塊控制,實現了有針對性的分區灌溉,可有效避免因地勢不平等原因造成的灌溉不均問題,實現了對農業大田的精準化灌溉。
參考文獻:
[1]劉 濤. 中國農業生態用水效率的空間差異與模式分類[J]. 江蘇農業科學,2016,44(7):443-446.
[2]寧夏回族自治區水利廳. 2016—2018年度全區糧食作物滴灌工程購置滴灌帶補貼解讀[EB/OL]. (2016-12-14)[2018-07-10]. http://www.nxsl.gov.cn/pub/NXSLTGW05/SLZW_4294/GCGZ/201612/t20161214_92506.html.
[3]陳少勇,張康林,邢曉賓,等. 中國西北地區近47a日照時數的氣候變化特征[J]. 自然資源學報,2010,25(7):1142-1152.
[4]蔣 挺,趙成林. 紫蜂技術及其應用[M].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6.
[5]高 翔,鄧永莉,呂愿愿,等. 基于Z-Stack協議棧的ZigBee網絡節能算法的研究[J]. 傳感技術學報,2014(11):1534-1538.
[6]趙榮陽,王 斌,姜重然. 基于ZigBee的智能農業灌溉系統研究[J]. 農機化研究,2016,38(6):244-248.[HJ1.82mm]
[7]許倫輝,李 鵬,周 勇. 基于ZigBee和GPRS的農業區域氣象環境遠程監測系統設計[J]. 江蘇農業科學,2015,43(6):380-383.
[8]周躍佳,潘啟明. 基于ZigBee的室內盆花自動澆灌控制系統設計[J]. 節水灌溉,2016(7):97-99.
[9]包漢斌,紀建偉. 基于STM32的溫室大棚智能遠程灌溉控制系統[J]. 北方園藝,2016(21):55-60.
[10]王 劍. 基于ZigBee技術的遠程水質監測系統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J]. 節水灌溉,2011(6):65-67.
[11]毛燕琴,沈蘇彬. 物聯網信息模型與能力分析[J]. 軟件學報,2014,25(8):1685-1695.
[12]黃恒杰,周 濤,王高才. 基于分布式鄰居發現機制的ZigBee網絡能耗研究[J]. 計算機科學,2016,43(5):67-72.
[13]陳庭德,孫力娟,王汝傳,等. 基于CC2420與ZigBee的無線多媒體傳感器網絡通信機制[J]. 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26(12):4676-4679.
[14]方旭杰,周益明,程文亮,等. 基于ZigBee技術的無線智能灌溉系統的研制[J]. 農機化研究,2009,31(1):114-118.
[15]鄧曉棟,張文清,翁紹捷. 基于ZigBee的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設計[J]. 湖北農業科學,2015,54(3):69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