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畫畫是幼兒抒發情感、表達思想的一種“特殊語言”。但反觀幼兒園小的美術活動,相當數量的小班幼兒不愛畫、不會畫、不敢畫,在畫畫面前“退縮”不前。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優化小班美術教學指導行為的措施,并付諸嘗試實踐:材料投放有趣多變,情境創設生動活潑,繪畫指導多樣有效,評價方式合理激勵。讓繪畫走進孩子,讓孩子畫出童真。
【關鍵詞】小班幼兒 美術活動 指導行為
幼兒階段的美術活動,不但能鍛煉和培養孩子各種感知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孩子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健康的生活情趣,是潤澤幼兒心靈的金鑰匙。如何改進和優化指導行為,讓繪畫真正成為潤澤幼兒心靈的金鑰匙,成為我們探索和實踐的主題。
一、材趣——材料多變,引發興趣
1.材料多樣化。提供新鮮、特殊的美術工具和材料容易激起幼兒的興趣。根據活動內容和特點,提供新穎的畫紙和畫筆,如畫筆除了常規的油畫棒,我們還提供水粉顏料、水溶性炫彩棒;畫紙提供沙皮紙、刮畫紙、彩色卡紙和宣紙等。孩子們看到以前沒看見過的筆、紙,充滿了新鮮感,很想嘗試用它們來畫畫。
2.材料特色化。我園建了一間“苧蘿人家”,里面擺放了特意收集來的許多諸暨民間傳統的勞作用品;還在走廊空間創建“諸暨一條街”,井然有序地擺著各種當地老百姓使用過的生活用具、農事工具等,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將它們作為創作的材料和內容,孩子們個個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地利用它們,進行各種美術創作活動。
3.材料生活化。生活中有許多廢舊物品,原本這些不會讓人感到有趣的東西,如果離開了它應有的位置,就會讓孩子產生好奇心。如:“瓶子大變身”活動,孩子利用帶來的各種瓶子和輕彩泥,進行自由裝飾。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搓、拉、沾等動作來裝飾瓶子。最后,一件件色彩絢麗、造型各異的作品呈現啦。大家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激動極了,而且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原來畫畫是那么有趣、好玩的一件事。
4.材料創新化。幼兒天性愛玩,如果能夠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將玩的因素滲透到學習中,視美術活動為“游戲”,創設一個充滿游戲趣味的活動情境,將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其中,材料的特性會影響到活動過程的有趣性。為此,我們通常借助孩子喜愛和熟悉的玩具作為創作材料,以“出奇致勝”法,激起孩子創作的積極性。
二、情趣——情景激趣 拓展想象
1.游戲來激趣。以游戲的方式導入活動或貫穿美術活動始終,我們根據活動主題針對性地選取、設計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畫,在畫中學,在學中享受快樂。例如在《吹泡泡》的美術活動中,孩子們邊吹泡泡邊觀察泡泡的大小、顏色、動作,發現了泡泡的很多秘密。泡泡有大有小,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的泡泡緊緊地抱在一起是好朋友,有的泡泡飛得高高的等等。用不著老師示范,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畫出了各不相同的泡泡畫。
2.故事來營造。生動有趣的故事,不僅深深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而且豐富審美經驗和情趣,提高美術創作能力。案例:《水果娃娃》美術活動,老師講述故事《愛吃水果的小牛》:“主人養了一頭愛吃水果的牛。小牛喜歡吃梨,主人就喂她吃好多的梨;小牛喜歡吃西瓜,主人就喂她吃好多的西瓜;小牛喜歡吃蘋果,主人就喂她吃好多的蘋果……”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著。當老師說“你為小牛準備了什么水果呢”時,孩子就張開想象的翅膀畫起水果來。
3.兒歌作渲染。利用生動、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兒歌,容易引發幼兒興趣,便于理解,掌握主體。案例:《蚊子死光光》,教師在畫蚊香的時候,能結合現場示范,引導孩子先對準蚊子的中間,再配合兒歌:“一圈一圈往外繞,一圈一圈分開繞,繞成一盤大蚊香,熏死蚊子大壞蛋!”因為孩子畫螺旋線的最大問題就是找不到起點,這樣一來,孩子們一下子就學會了,而且非常開心。將教學難點巧妙地融合到兒歌中,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4.視聽來啟發。我們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一些與美術活動有關的視聽材料供幼兒欣賞,豐富幼兒視覺表象。如美術活動《美麗的小魚》,在《許多小魚游來了》音樂伴奏下,幼兒自主模仿小魚游的動作,然后用PPT貫穿整個活動。這樣,既避免了教師單純示范帶來的“整齊劃一”,又解決幼兒“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以豐富的視聽體驗激發幼兒的表現或創造。
5、親子來互動。為了提高孩子的興趣,我們讓家長也積極參與進來,例如,六一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來親子作畫,舉辦親子畫展。通過和孩子互動,親子制作,不僅讓孩子在融融的親情中,忘記膽怯,體會畫畫的生活化,而且讓父母也懂得畫畫的真諦。
三、添趣——支架合理 享受畫畫
1.線條添畫增信心。添畫是指“教師有意識的根據形式美的原理為兒童設計多樣化的構圖畫面,畫出一部分景物,或貼上一些形象,再讓兒童圍繞主題在適當的位置上添畫出另外一些景物或形象,從而使主題突出,畫面美觀”。
2.借形想象提能力。對小班幼兒來說,開展較簡單的借形想象也是提高繪畫能力的有效手段。所謂借形想象就是以幼兒熟悉的人、事、物為內容,鼓勵幼兒運用發散性思維,借助實物、圖形等進行想象創作。小班幼兒在認識圖形或線條的時候,我們堅持以游戲的方式進行,讓孩子們在看看、想想、說說、畫畫、玩玩的過程中,學會借形想象畫的方法。
四、激趣——積極評價 熱愛畫畫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在美術活動中,對于孩子的作品,我們總是給予充分積極地肯定,盡可能多地尋找和發掘幼兒美術作品的優點、亮點,努力從每個孩子的畫中欣賞其獨特之處,給予幼兒更多的鼓勵和肯定,從而保護孩子創作的熱情和繪畫的興趣,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信心。我們不僅贊揚繪畫能力較強的幼兒,對于繪畫能力弱一些的幼兒,也給予鼓勵與肯定。
從有趣多變的“材趣”的投放,到生動活潑的“情趣”的創設,再到有效合理的支架搭建與激勵肯定的評價,“興趣至上”這一思想已經深入“師”心。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小班幼兒逐漸喜歡上畫畫,能大膽地通過繪畫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繪畫,真正成為了走進幼兒世界的金鑰匙。
參考文獻:
[1]李曉華.再議教師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作用[J].中國教師,2013(01).
[2]孫瑛.利用生活化材料感受幼兒創意之美[J].早期教育(美術版),2012(10).
作者簡介:姓名俞佳,性別女,出生1995.05.27,籍貫:浙江省諸暨市,幼教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