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麗
◆摘 要:在中職教育中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養人。現代職業教育離不開健康人格的培養。在中職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不可缺少,我們應該把音樂教育推廣和落實,讓它更好地為中職生的成長,為當代職教發展服務!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育;發展
音樂對于人的成長,對于一個人健康的成長有著絕對的重要性,因為音樂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理解方式。音樂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音樂抒發人類共同的情感,不是任何語言能描述傳達的,它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以成熟的態度來處理起伏的情緒,以理性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以不受拘束的想象力,應變千變萬化的外在世界。在中職扎實開展音樂教育,兼顧智性、情感與道德發展的教育,才能培養出真正的現代職教人。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音樂教育有著“首先培養人”的作用。中職教育不能缺少音樂教育,通過音樂教育的開展和落實,發揮音樂教育魅力,促進現代中職生健康發展。
一、愛國主義教育離不開音樂教育
在音樂教材中,音樂教育學生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有民族的自豪感、有遠大理想和奮斗的目標、傳承革命的傳統,以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而且,音樂教學還通過許多生動的音樂形象,讓學生們在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學生在享受“美育”的同時,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以發展。比如欣賞《我和我的祖國》時,每當聽這首歌旋律響起時,油然而生一種中國人民的驕傲,恢弘大氣,凝神靜氣,輕音樂團將用新一代人的態度,演奏出中國式的情懷。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它總是以生動、直觀的感性形式存在,使人易于接受。同時,它蘊含的政治思想內容、倫理道德內涵,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樂審美感受、表現能力的同時,心靈得以凈化,道德情操得以升華,完善精神人格,達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因此,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是顯而易見的。
二、學生心身健康離不開音樂教育
音樂教育不僅有助智性的發展,更能讓成長中的青少年發泄情緒,減輕焦慮釋放壓力,幫助肌肉的協調,訓練集中注意力。由于音樂教育是情感的教育,它主要通過觸及人的心靈深處來陶冶人(心理學上常用歡快樂曲來治療憂郁癥,使患者恢復建康)、教育人。因此,好的音樂能提高學生應對挫折的承受力,促進學生的心理建康和身體建康。古希臘的思想家、教育家柏拉圖認為:”音樂與樂曲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人的心靈最深處,如果教育方式適合,他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就美化”,“受過這種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惡,但看到很美的東西,他就會贊賞他們,很快地吸收到心靈,作為滋養,因此自己性格也變成高尚優美”。在我們許多的音樂教學或音樂活動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愛美、協作、寬容、創造、同情等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凈化了學生的心靈,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中職生,其心理還不成熟,若不加以教育和引導,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會嚴重地影響其自身的發展。列寧認為“音樂是對人們進行教育的有力的工具。”音樂通過聲音塑造藝術形象,通過藝術形象去影響人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啟迪心靈,陶冶情操。在音樂教育中,無論是優美的音樂,還是動聽的歌曲,都可以激發起學生內心的情感,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讓心靈得到凈化,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情操、性格、修養等方面受到深刻的影響,向著高尚的道德情操方向發展。對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起到鼓勵、熏陶、凈化、升華的作用,引導他們正確對待人生與理想,從容對待挫折和困難,從而達到提高道德修養的目的,實現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音樂教育得以促進人的發展。
三、人生觀教育離不開音樂教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學習鋼琴的意義不僅是學會彈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耐力、毅力和吃苦精神,培養孩子做事嚴謹、認真、完美的作風,培養孩子追求進取、向上的精神,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在職校三年中,學生們正是處在個性形成、思想逐漸成熟的重要階段,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凈化他們精神世界,是學校教育的當務之急。我們知道,音樂作品的內容廣泛,有表現重大社會題材的、有反映風俗習慣的,有描繪自然風光的,也有抒發人們的生活感受和各種思想感情的,作者從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達出高雅的審美情趣。當我們的學生通過學習這些中外音樂作品時,他們精神世界會在音樂所要表現的思想內容中暢游,比如,在唱《紅旗飄飄》《國家》《北京歡迎您》《長江之歌》等歌曲時,在他們心中會涌動起對國家自豪感和愛國心,在欣賞《梁祝》《春節序曲》和《藍色多瑙河》等作品時,他們的心靈不僅為中國的優秀民族音樂的魅力而驕傲,而且也會被外國民族音樂的多彩而稱奇,從每一個音樂作品創作的背景中,他們又可以了解和討論各個國家的文化、政治,一些歷史事件,一些社會問題,等等,這些無疑使他們的視野得到了拓展,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四、音樂教育能夠激發學習主動性
音樂活動中新的情境,激發新的聯想,和隨之而來的趣味,使孩子更樂意學習,了解生活中的實際程序,體會到知識的用途,這是他們一生受用的智慧,而不只是背誦而來死的知識,此外,學音樂的孩子長大后雖然未必成為音樂家,但除了專業音樂家之外,社會上還有許多各種不同的職業,需要深厚的音樂素養才能勝任:例如在各級學校,小區或私人樂團教授樂器,擔任指揮;在電視、電影、廣播或其他各種媒體擔任音樂監督制作;此外還有藝術經紀;藝術出版事業;樂器推廣販賣;或目前已經受到醫學界普遍認可的音樂治療工作等,都是音樂教育衍生出的大好前途。大部分中職生是因為成績不理想等原因放棄讀高中而選擇讀中職,心里多少有些無奈和自卑。在培養自信心方面,學校在做好心理引導的同時,音樂教育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如在演唱、演奏等音樂活動體驗中,表演者要克服緊張、怯場的情緒,專注于藝術形象的塑造,在觀眾面前展示自己。此時,觀眾給予的掌聲、老師同學給予的肯定和鼓勵,能使表演者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對自信心的建立是很有幫助的。現代人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競爭、挫折和障礙,中職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自信才能適應社會,才能在職業生涯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和更大的成功。
“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人。”在中職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不可缺少,我們應該把音樂教育推廣和落實,讓它更好地為中職生的成長,為當代職教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