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亞,吳婷婷,孫常艷,白志仙,張志芬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風濕免疫科,云南 昆明 650032)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以慢性、對稱性、進行性多關節炎癥為主要表現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以關節病變及受累手足小關節為主,同時還侵蝕滑膜、軟骨和骨組織,嚴重者引起關節結構破壞,患者出現關節僵硬、畸形,嚴重功能受損,甚至出現功能喪失,疾病累及全身多臟器,損害心、腎、肺、神經等內臟器官[1]。RA的患者早期即可引起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障礙,嚴重者關節畸形,致勞動能力喪失,影響患者生存質量[2]。有研究報道10%的患者在發病后5~10年內完全失去工作能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RA的發病率在我國發病率較高,以年輕女性多見[4]。本研究通過臨床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運用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對患者手指僵硬、關節疼痛及功能受損進行1~3月的干預,觀察和評價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手指僵硬、關節疼痛及功能受損的影響。
資料和方法 一、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CR) 與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 2010年類風濕性關節炎分類標準[5],且病情處于輕至中度活動期。納入標準:①由副主任醫師確診為RA的患者;②18歲≤年齡≤70歲;③病情處于輕至中度活動期;④愿意接受調查研究者;⑤存在手指僵硬、關節疼痛及功能受損至少一項。排除標準:①認知障礙、其他關節炎及骨關節炎病史患者;②急性期重癥患者;③文盲者。最終納入符合標準的RA患者40例,將40例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組20例,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組間具有可比性(P>0.05),干預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性別、年齡、病程及并發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二、方法 住院期間均給予2組患者規范抗風濕藥物常規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在護士指導下進行雙手佩戴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教會患者能出院后自行規范使用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每天佩戴1次:睡前佩戴至起床取下,在佩戴過程中可以根據患者個體情況調節溫度,溫度范圍控制在36.5℃~37.0℃之間,1月、2月、3月復查時評估患者發生晨僵和關節疼痛情況。1.風濕關節炎功能分級[3]:Ⅰ級:完成正常活動,無限制;Ⅱ級:有中度限制但能適應;Ⅲ級:重度限制,不能進行多數日常活動;Ⅳ:失去活動能力,臥床或輪椅活動。
2.關節壓痛指數:疼痛關節數乘以疼痛程度,使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手指關節疼痛程度進行評估(0~10分),讓患者在標有10個刻度直線主觀畫線,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
三、統計學分析 本文根據所得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統計學分析處理:全部數據均錄入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是差異有效統計學意義。
結 果 針對RA患者雙手疼痛和晨僵癥狀,使用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干預組出于晨僵及疼痛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減少,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RA屬于易復發、難根治的慢性疾病,隨疾病進展出現不同程度關節損傷和功能障礙,RA患者在生理上、生活上及經濟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疾病導致疼痛、關節畸形、殘疾、功能喪失、生活不能自理,加之常年需要藥物維持治療及喪失勞動力導致的經濟壓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5]。臨床治療RA患者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患者的疼痛及負擔。RA是致殘率最高的關節炎,目前仍然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常常使用藥物進行維持治療。RA病程較長,給患者帶來生理和心理一定程度的影響。

表1 使用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干預前后晨僵的發生情況
因此,本研究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結合臨床護理工作情況,針對RA患者雙手皮溫較低,容易加重關節僵硬、疼痛等情況,設計了一種RA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并且申請了國家專利,用于減輕或防止RA患者由于手皮溫低,易發生手僵硬、疼痛的情況,對臨床患者起到減輕痛苦的目的,從而促進患者的舒適度,提高生活質量。
通過對40例RA患者的臨床研究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干預組患者出現晨僵的人數和關節疼痛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類風濕關節炎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有效的減少了患者疼痛和關節僵硬,有利于RA患者的康復。類風濕關節炎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有效保證了患者的手部溫度維持在36.2℃~37.0℃之間,適宜的溫度促進關節血液循環,促進炎癥消散,降低患者的疼痛感。
綜上所述,恒溫手指變形矯正手套可以促進RA患者的康復,有利于減輕患者關節僵硬及疼痛,值得臨床進一步在臨床運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