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鵑艷
(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上海 201900)
產后新生兒低血糖是比較常見的新生兒疾病,低血糖會影響患兒腦細胞組織代謝,若不進行有效治療很容易造成嚴重后果。對新生兒低血糖病情進行觀察與分析,并提出系統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比較好的保證低血糖癥新生兒的健康[1]。為了具體了解產后新生兒低血糖的臨床情況以及護理措施,本文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低血糖病新生兒共計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病情狀態及護理內容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低血糖病新生兒共計76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組患者38例,女16例,男22例,年齡1—8d,平均年齡(5.23±1.41)d,患兒經臨床診斷確診為新生兒低血糖癥,符合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病情檢測 對研究組患兒的病情進行有效檢測,定期對新生兒進行足跟血采集,檢測患兒的血糖情況,新生兒足跟血采集時間可設定為出生后0.5h、1h、3h、6h、12h、24h 進行測量,患兒血糖值≤2.2mmol/L 則表明其具有低血糖癥,需要采取對應的干預[2]。
1.2.2 護理干預 ①病情監護。新生兒低血糖往往不具有典型癥狀,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應當格外注意患者體溫、心率、脈搏、呼吸以及外周血糖等相關指數的觀察,對新生兒的精神狀態、哭聲、膚色、小便情況等也應當多加留意,及時處理異常情況保證患兒的身體健康。尤其應當加強患兒血糖指數的監測工作,新生兒低血糖的血糖監測開始應當保持2h 一次,而后可以逐漸延長測量時間,并注意根據新生兒低血糖具體情況合理的為患兒進行臨床干預。②加強保溫。新生兒低血糖臨床護理中必須加強保溫相關護理,對于體溫不升的患兒應當根據其體重為其合理安排暖箱保暖,通過保暖、復溫的方式保持新生兒的正常體溫,避免患兒由于體溫過低分加速體內棕色脂肪分解,影響血糖指數。③合理喂養。為新生兒提供合理喂養護理干預是保證其營養供給以及控制血糖指數的關鍵,護理人員應當注意指導為新生兒盡早開奶或者實施人工喂養等舉措,通過合理的喂養新生兒有效預防低血糖癥并治療無癥狀低血糖。早期喂養的護理干預可以從患兒出生體重、孕周、吮吸能力等方面提供科學的護理,直接喂養可以對部分足月兒、吮吸吞咽能力較好的患兒進行,而部分吞咽能力差且體重較輕的患兒應當根據情況考慮鼻飼或者口飼,為其提供營養。④用藥護理。糾正新生兒低血糖的主要治療為通過血管通路補充葡萄糖,而葡萄糖的補充需要根據患兒低血糖的具體表現進行用藥指導。護理人員在為患兒提供用藥護理時,需要注意靜脈通路建立的安全性穩定性等問題,根據患兒身體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輸液方式,并合理控制輸注葡萄糖溶液的濃度以及速度。存在較明顯低血糖癥狀的患兒初期應當進行有效的病情控制,給予10%~12.5%濃度葡萄糖溶液輸注,輸注劑量為2~4mL/kg,而后使用葡萄糖溶液靜脈滴注維持,根據患兒的血糖變化動態調整用藥速度,確保患兒的血糖值相對穩定,避免反跳性低血糖的發生。⑤健康教育。新生兒低血糖臨床護理中,健康教育對患兒健康維護具有重要意義,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對患兒家屬的健康教育,告知家屬低血糖癥的發病原因以及后續治療等情況,方便取得患兒家屬在治療和護理工作上的配合。
1.3 觀察指標 了解研究組患兒低血糖癥的臨床表現,分析患兒低血糖癥的持續時間以及患兒低血糖癥治療情況,統計患兒血糖恢復正常時間并計算其治愈率。
2.1 研究組患者低血糖癥情況 研究組患兒低血糖癥持續時間為0.5h~5d。

表1 研究組患兒低血糖持續時間
2.2 護理情況 護理干預后,66例患兒血糖在24h 內恢復正常,且未再次復發,8例患兒48h 后血糖恢復正常,2例因重癥轉院治療,治愈率達97.37%。
產后新生兒低血糖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而病情分析以及護理干預等方面應當進行更加系統、全面的考量,確保患兒生命健康。為產后新生兒低血糖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首先應當加強對患兒血糖的有效監測,通過血糖儀定期進行足跟微量血糖監測對其血糖指數進行測定,為后續治療和護理提供幫助,另外在病情護理方面應當進行綜合的考量,除了對患兒葡萄糖輸液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外,加強保溫護理,進行合理喂養并對患兒家屬提供健康指導都可以比較好的改善患兒的身體情況,促進其病情好轉。本次研究,觀察組患兒接受綜合護理,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中,66例患兒血糖在24h 內恢復正常,且未再次復發,8例患兒48h 后血糖恢復正常,2例因重癥轉院治療,治愈率達97.37%。由上可知,產后新生兒低血糖接受綜合的臨床護理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為患兒提供安全可靠的護理,保證患兒的生命健康,促進其低血糖癥狀的好轉,臨床應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