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如
(合肥高新區江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31)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CSOM)屬于常見慢性炎癥,患者主要臨床病癥有耳內持續性流膿,聽力下降,病情嚴重患者極易患顱內并發癥,該疾病病程較長,患者極易延遷不愈。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約有59.0%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發生嚴重程度不同的聽力損失,病情嚴重者極易發生耳聾[1]。本次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氧氟沙星聯合地塞米松藥物用于治療中耳炎的臨床療效,選取我院收治的7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內容見下文:
擇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74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將其劃分為兩組。選入標準:有聽力下降;無肝腎功能障礙疾??;無研究藥物過敏史;無精神障礙疾病。參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9 ∶18,年齡上限為59歲,年齡下限為24歲,平均年齡為(35.7±5.3)歲,左耳20例,右耳17例;治療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 ∶19,年齡上限為58歲,年齡下限為25歲,平均年齡為(35.9±5.1)歲,左耳21例,右耳1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以及病情方面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可對比。所有患者均已同意公開研究資料,本次研究項目符合倫理學原則。
參照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藥物治療,使用100ml 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171)進行治療,使用濃度為3.0%的雙氧水將外耳道與中耳腔清潔干凈后,取無菌棉條將膿液擦拭干凈,另取棉條蘸取鹽酸左氧氟沙星藥液涂抹外耳道,涂藥后在外耳道放置封口無菌棉球,使用膠布固定,每天換藥兩次,以一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2]。治療組患者加用地塞米松藥物進行治療。取100ml 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加入20mg 醋酸地塞米松片(黑龍江鼎恒升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1988),均勻混合后進行治療,清潔、消毒以及涂藥方式與參照組相同,每天換藥兩次,以一周為一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
(1)記錄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治療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人數×100.0%。痊愈:患者接受治療后鼓膜穿孔、干耳癥狀基本消失,聽力完全恢復正常;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鼓膜穿孔癥狀部分消失,中耳內部無膿液積聚,聽力得到一定改善;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癥狀無改善或者出現惡化傾向。(2)記錄兩組患者聽力改善幅度和細菌清除率,聽力改善幅度=治療前聽力-治療后聽力,細菌清除率=細菌清除例數/總人數×100.0%。
研究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行卡方(X2)檢測,計量資料行T 檢測,以P 值小于0.05作為統計學意義標準。
如下文表1所示,治療組臨床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治療組聽力改善幅度為(7.6±1.5),細菌清除率為86.49%(32/37);參照組聽力改善幅度為(4.3±1.2),細菌清除率為54.05%(20/37)。治療組患者聽力改善幅度和細菌清除率均優于參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3295,P <0.05;X2=9.4136,P <0.05)。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在耳鼻喉科門診中較為常見,經過研究發現流感嗜血桿菌以及肺炎球菌是導致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疾病主要致病菌,因此在制定治療方面中,需要以殺菌抑菌作為主要治療原則,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是疾病轉歸關鍵。左氧氟沙星屬于新型喹諾酮類藥物,屬于抗生素范疇,其抗菌譜非常廣,作用于人體后殺菌和抑菌效果較好,其原因在于組織穿透力較。但是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中耳炎時,由于耳部生理解剖結構非常特殊,鼓室和咽鼓管位置特殊,單用藥物治療時藥物濃度難以均勻分布,導致局部藥物濃度不足進而影響整體療效。研究顯示,地塞米松藥物與氧氟沙星藥物連聯合后,可有效提升中耳炎治療效果,原因在于地塞米松與氧氟沙星存在協同作用,兩者聯用后可增強藥效[3]。地塞米松屬于皮質類固醇藥物,有較強的抗炎和抗病毒療效,可緩解組織炎癥反應。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聯用氧氟沙星與地塞米松藥物后,發現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和聽力改善程度大幅提升,細菌清除率率大幅上升,表明兩藥聯用可有效提升化膿性中耳炎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氧氟沙星聯合地塞米松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臨床療效確切,對于患者聽力改善具有積極作用,建議在臨床中進行大規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