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仲厚
(長江航務管理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 湖北 武漢 430000)
將我科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小兒血管瘤患者及同時期于我科行體檢的20例非血管瘤兒童作為觀察對照,以血管瘤患者為血管瘤組,以非血管瘤患者為對照組。所有血管瘤患兒均符合小兒血管瘤的診斷標準,且為初次發病,首次就診,并除外患有其他小兒疾病者,所有患兒均由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血管瘤組,男33例,女37 例,年齡1~6歲,平均(3.35±1.17)歲,病程3個月~13個月,平均(6.89±3.18)個月。血管瘤組,男33例,女37例,年齡1-6歲,平均(3.35±1.17)歲,病程3 個月-13 個月,平均(6.89±3.18)個月。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1-7歲,平均(3.81±1.31)歲,病程4個月~12個月,平均(6.37±3.28)個月。兩組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同時根據血管瘤分期將患者分為增生期組及消退期組,患者分別為33例及27例。
將所有標本進行10%福爾馬林固定處理,并石蠟包埋。按Trizol一步法提取標本內的RNA,將提取后的RNA 通過DEPC 溶液稀釋50倍,選用酶標儀測量OD260、OD280 以及OD260/OD280,同時計算出現標本的Toal RNA 含量。根據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逆轉錄,逆轉錄后,取15ng cDNA 擴增,擴增有效率達95%以上時,即可排除非特異性擴增及引物二聚體。根據樣本熒光強度檢測樣本PI3k 和p-Akt 表達水平。
所有入選血管瘤患兒均于入選第二日進行血管瘤標本采集,同時對照組兒童隨機選取部位采集皮膚標本,進行PI3k mRNA及p-Akt mRNA檢測。同時對血管瘤組中不同分期患者PI3k mRNA 及p-Akt mRNA 含量差異進行分析。
以SPSS19.0分析,PI3k mRNA 及p-Akt mRNA 均為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應用t 檢驗及ROC 分析進行分析。當P<0.05時為有統計學意義。
血管瘤組患者PI3k mRNA 及p-Akt mRNA 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PI3k mRNA及p-Akt mRNA含量差異
血管瘤組患者中,增生期組患者PI3k mRNA 及p-Akt mRNA 明顯高于消退期組(P<0.05)。

表2 不同分期PI3k mRNA及p-Akt mRNA含量差異
小兒血管瘤具有毛細血管瘤、蔓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血管瘤性綜合征等幾種分型,這些腫瘤多集中于頭頸部,通常于患兒出生幾周內出現,并于數個月內快速增大,待患兒年齡超過1 歲以后,癥狀可于數年內逐步衰退。現代研究顯示,血管瘤發生發展可能與細胞間的信號傳遞以及內皮細胞基因表達異常有關。我們的研究中,血管瘤組患者p-Akt mRNA 含量為0.068±0.015,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p-Akt 參與到了血管瘤內皮細胞凋亡過程中。我們對比不同分期PI3k mRNA 及p-Akt mRNA 含量差異發現,血管瘤組患者中,增生期組患者PI3k mRNA 及p-Akt mRNA 含量明顯高于消退期組,這也證明了PI3k、p-Akt 參與并介導了血管瘤內皮細胞的凋亡過程。
綜上所述,PI3k mRNA 及p-Akt mRNA 檢測對小兒血管瘤的診斷及臨床分期存在顯著意義,小兒血管瘤患者的PI3k、p-Akt 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兒童。且增生期患兒PI3k、p-Akt 表達水平顯著高于消退期患兒,臨床可將PI3k mRNA 及p-Akt mRNA 檢測作為診斷及評估小兒血管瘤分期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