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軍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醫院 云南 怒江 673100)
脛骨慢性骨髓炎是一種危害極大、治療難度較高的骨科常見疾病,近幾年該病發病率隨著社會交通運輸業、建筑業、手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相應提升[1],引起社會關注。為緩解脛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臨床癥狀,現階段常采用新型灌洗泵作輔助治療,可通過精細控制灌洗流速、持續灌洗引流等方式提升患者手術療效。本文為系統分析、研究新型灌洗泵在脛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作如下報告。
選定2016年9月27日至2019年5月28日期間本院收診的脛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總計48例,遠程隨機法分為兩組,采用新型灌洗泵方法的一組(24例)作為觀察組,使用傳統灌洗引流方法的一組(24例)作為對照組?!拘詣e】觀察組女9例,男15例,對照組女8例,男16例;【年齡】觀察組24~54歲,平均為(35.42±4.51)歲,對照組25~56歲,平均為(35.56±4.53)歲。比較以上一般資料,P >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納入標準】⑴患肢五趾肌力、足感覺、末梢血運均正常。⑵48例研究對象均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已知情同意?!九懦龢藴省?⑴骨缺損嚴重者。⑵失語、智力低下或精神異常者。
1.2.1 對照組
傳統灌洗引流,方法:清理患者已感染組織及壞死病灶使用手術治療方法切除竇道和周圍瘢痕組織,顯露骨組織后徹底清創并咬除兩端死骨,完成再通過閉合灌洗引流術進行灌洗引流。
1.2.2 觀察組
新型灌洗泵,方法:在患者應用廣譜抗生素、敏感抗生素的基礎上通過新型灌洗泵(型號:JG200;生產廠家:四川科儀誠科技公司)作相應局部給藥治療,一般需聯用一種廣譜抗生素或革蘭陽性球菌。手術后三天內,灌洗泵速度維持在每小時80-120毫升,三天后再視患者病情程度酌情降至每小時20-30毫升。療程一周。
觀察評測兩組脛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手術次數、住院時長與治療有效率指標數據。治療有效率:癥狀無變化,視為無效;影像學檢查、實驗室化驗指標基本正常,視為部分緩解;影像學檢查、實驗室化驗指標恢復正常,視為完全緩解。治療有效率=(部分緩解+完全緩解)例數/24*100%。
SPSS 21.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上,兩組脛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用“百分數”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上,兩組脛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手術次數、住院時長指標用“”的方式表示(t 檢驗);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79.17%)且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脛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療效果[例(%)]
觀察組手術次數、住院時長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種手術次數與住院時長
脛骨慢性骨髓炎是一種根據患者疾病表現不同、疾病部位不同會相應合并程度不同的患肢短縮、皮膚缺損、假關節、骨缺損、骨外露、瘺孔、死骨等病癥的臨床常見疾病[2],治療難度較大,早期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患者亦有截肢、終生殘疾的風險。以往臨床治療脛骨慢性骨髓炎常采用傳統閉式灌洗引流方法[3],雖可緩解患者疾病癥狀,但操作繁瑣,精細程度不足,漏液、堵管不良事件時有發生,影響后續抗生素的吸收、擴散、分布[4]。故現階段應用新型灌洗泵作相應治療更為廣泛,新型灌洗泵具有攜帶方便、外殼堅硬、重量輕、體積小、不受體位影響等優點[5],可于精細操作下保證患者藥物有效濃度,減少其不良事件發生率,并可通過降低患者用藥總量達至減低其醫療費用的目的,效果顯著。如上文結果所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79.17%)且差別有顯著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次數、住院時長均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脛骨慢性骨髓炎患者治療期間應用新型灌洗泵進行治療,可有效減少患者手術次數及住院時長,提升患者預后效果及治療水平,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