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菊
(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 山西 長治 046000)
傳統認為皮膚瘙癢癥雖然多是由生理因素、環境因素等引起,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如今認為心理應力也是引起和加重皮素瘙癢加劇的重要因素[1]。而且當出現瘙癢癥狀后,人們會通過搔抓止癢,并伴隨憤怒,煩躁等情緒,繼而導致瘙癢癥狀久治不愈,且破壞皮膚,因此在治療皮膚瘙癢時,除卻藥物治療外,還應注重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確保以控制自身行為,利于瘙癢改善。為此,本次研究對皮膚瘙癢癥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方法進行了探討,報道如下。
選擇2015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期間本院收治的皮膚瘙癢癥患者112例作為資料進行分析,通過隨機數字抽取表法分組各56例。對照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8例,年齡在22歲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86±4.16)歲;觀察組男患者31例,女患者25例,年齡在22歲至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83±4.17)歲;兩組患者均表現出苔蘚樣變、抓痕、血痂等癥狀。兩組基本資料經比較無明顯差異,P >0.05。
1.2.1 對照組 給予止癢、改善微循環和藥物治療,并實施對癥護理。
1.2.2 觀察組 在上述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如下:①入院健康教育,結合患者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家庭情況等進行評估,在了解相關信息時應保持良好的親和力,避免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②針對性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需主動與其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結合患者相關信息采取針對性教育方法,如高學歷患者常存在諸多疑慮,需給予其專業講解,而低學歷患者則應以簡單易懂的講解方式,向其介紹皮膚瘙癢癥的發生原因及治療方法,以親切、溫和的態度解答患者的疑問,給予其鼓勵支持,減輕心理壓力。③心理健康指導,皮膚瘙癢癥治療伴隨諸多注意事項,為避免患者煩躁和不遵守健康行為,應耐心進行講解,確保其保持衣物和床上用品潔凈,及時更換,保持健康清淡的飲食習慣。④心理疏導,患者很容易出現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此時應注重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結合書籍、影像等方式,幫助患者調節情緒,并確?;颊呱钭飨⒎€定,早睡早起,提高睡眠質量。
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價,分數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瘙癢程度從瘙癢程度(4分)、瘙癢累及部位(3分)及瘙癢頻率(3分)等方式評估,分數越高,瘙癢程度越嚴重。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以X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以t 檢驗進行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標準為P <0.05。
分析表1可知,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較差,且瘙癢程度嚴重,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 >0.05;護理后,觀察組自我效能明顯增強,瘙癢程度明顯減輕,且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 <0.05。

表1 兩組自我效能及瘙癢程度改善分析(分,X±S)
瘙癢癥屬于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表現出陣發性瘙癢、血痂等癥狀,且多在夜間加重,影響患者休息及生活質量。而由于很多因素均會引起瘙癢,導致治療存在一定的難度,目前認為應采取綜合治療方式,尤其注重患者心理、行為等管理,才可獲得良好的療效。通過開展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幫助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還需促使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控制不良情緒,可減少和減輕瘙癢,即需幫助患者增強意志力,轉移注意力。而考慮到患者個體因素差異較大,因此開展健康教育時還需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針對性實施,確保護理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較差,且瘙癢程度嚴重,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 >0.05;護理后,觀察組自我效能明顯增強,瘙癢程度明顯減輕,且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 <0.05,表明實施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增強意志力,增強自我效能水平,利于減輕瘙癢程度,改善不良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皮膚瘙癢癥患者開展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方法應具有針對性和普遍性,確保促使患者控制情緒,維持和諧的護患關系,實現合理治療,維持良好的作息,護理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