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李強本報記者 劉揚


編者的話:在B-2隱形轟炸機首飛30周年慶祝儀式上,美媒發現了新一代B-21隱形轟炸機研制進展的蛛絲馬跡。從目前透露的情況來看,該機進展順利。同時,俄羅斯的新一代轟炸機也在緊鑼密鼓的研制中,據稱它與B-21一樣是隱形轟炸機,2025年將首飛。
大國青睞隱形遠程轟炸機,與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不無關系,隱形轟炸機的作用要比陸基中程導彈更重要。從這一點來看,中國也需要。
美B-21轟炸機進展順利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2日報道稱,美國空軍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在諾斯羅普的Palmdale工廠舉行儀式,慶祝B-2隱形轟炸機首飛30周年。這個工廠制造了B-2轟炸機,同時也是B-2的首飛之地。
盡管慶祝的是B-2首飛30周年,但美媒關注的卻是“其他項目”。《防務新聞》稱,“其他項目”這個短語已經成為B-21在新聞媒體中的代稱。報道稱,出席會議的美空軍領導人和諾斯羅普高管都對諾斯羅普新近建的Site4廠房閉口不談,這些建筑幾乎肯定與B-21轟炸機相關。
報道稱,現場展示的B-2附近有幾幢新建筑,但諾斯羅普的人員不愿評論它們的用途。“全球鷹”和“海神”監視無人機的生產曾部分在Site4設施進行,目前已被轉移到Site7,以便為“其他項目”騰出空間。曾經用于B-2最終組裝的設施,一半已經轉變為F-35機身的生產線,該建筑的另一半對記者關閉,用于“其他項目”。
文章稱,上月,美空軍的“二號將軍”突然宣布,B-21的首飛可能在2021年12月左右進行。這意味著,如果B-21按計劃進行,該轟炸機將在2015年合同授予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后的6年內首飛,這是一個相對較快的速度。報道稱,該計劃在設計階段進展快速,在2017年完成了初步設計審定,并在2018年完成關鍵設計審查。美空軍方面表示,B-21“襲擊者”可以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并計劃采購至少100架。
報道還稱,B-2對B-21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B-2必定將影響B-21,“問題是如何影響”。“我們從B-2得到的工程前沿技術正在為B-21鋪路。雖然我不能談論B-21的細節,但我可以與你分享這一點。”負責諾斯羅普航空航天業務的帕米爾詹斯說,“我們在B-2上學到的東西,正在成為B-21提高可維修性、可靠性、任務能力率的設計基礎。”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的中國專家表示,美國在發展B-21轟炸機方面不會有大的困難。從目前公開的外形輪廓看,B-21是一種飛翼布局的隱形遠程轟炸機,在氣動布局上并沒有和B-2拉開代差,可以認為是B-2的縮小版。而飛翼布局難在控制,既需要能夠代替垂尾的氣動控制面,對飛控系統要求也很高。而這一切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被諾斯羅普公司攻克了。而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大概稱得上是目前世界上對飛翼布局飛機設計經驗最豐富的公司了。可以說,在氣動布局和控制系統上B-21沒有太多障礙,而且可以繼承B-2的現成經驗。B-21的創新大概主要體現在如何進一步提高隱形能力,改進傳感器和提高信息化程度上,而這些問題也并不難解決。所以B-21能夠以一個比較快的速度發展并不令人意外。▲
專家:中國也需要隱形遠轟
美俄重視發展隱形遠轟,主要是因為這種機型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
首先,隱形遠程轟炸機突防能力強,目前還沒有1架B-2隱形轟炸機被擊落。現在發展的一些反隱形手段是否有效還需要實戰檢驗。而且這種隱形性能,可以進一步放大電子戰等手段的效果。其次,航程遠。通過空中加油航程幾乎無限,B-2執行任務經常是從本土起飛,一次飛行超過30小時,并創造了44小時連續飛行的紀錄。第三,投送能力強。以B-2為例,該機最大載彈量6萬磅,可以裝載80枚500磅級的GBU-38“杰達姆”衛星制導彈藥。而一枚“戰斧”巡航導彈戰斗部重500公斤,射程約1500公里。B-2一次出動投擲重量相當于數十枚“戰斧”巡航導彈,打擊的目標數量還多一倍,而GBU-38由B-2攜帶幾乎航程無限。美國人說,一架B-2轟炸機的遠程打擊能力比“伯克”級驅逐艦高出43%。第四,相對于中遠程導彈,使用成本更低。陸基中程和中遠程導彈,特別是彈道導彈價格不菲,可以首戰使用,也能全程使用,但大量使用就連美國也用不起。B-2投擲的“杰達姆”單枚價格不到3萬美元,而一枚“戰斧”巡航導彈價格平均150萬美元。目前“戰斧”巡航導彈的總使用量,不及一年的“杰達姆”炸彈采購量,而用B-2投放“杰達姆”的效果不比驅逐艦發射“戰斧”差。B-2的采購價格雖然也比較昂貴,但算上飛機折舊后的每小時飛行成本不到6萬美元(也有統計為10萬美元左右),分攤到每次任務的每個炸彈上,仍然是可以承受的。
B-2在實戰中的表現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轟炸南聯盟期間,在沖突前8周B-2雖然執行了不到總數的1%的飛行架次,但摧毀了33%的目標。2003年“伊拉克自由”行動期間,6架B-2在第1夜襲擊了關鍵的政權基礎設施。B-2于10天內在49架次任務中對600個目標投擲了150萬磅彈藥。所以美國人說B-2不只是打開門,它打開了天空。
專家表示,美國一旦在亞太部署中程導彈,將對中國構成重大安全威脅。而對付這些陸基中程導彈的最好手段就是隱形遠程轟炸機。隱形遠程轟炸機足以對第二島鏈范圍內的陸基導彈陣地形成壓制。實際上,美研制B-21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對付位于亞洲大陸上的陸基中遠程彈道導彈。這一點,恰好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借鑒。▲
俄新型轟炸機2025年首飛?
在美媒關注B-21的同時,俄媒日前也在展望本國的下一代轟炸機。
俄羅斯《消息報》報道稱,未來10年,俄美研發的下一代戰略轟炸機將升空。俄美幾乎同時進行下一代戰略轟炸機的研發工作。俄計劃于2021-2022年推出PAKDA(遠程航空兵未來航空綜合體)的樣機,首飛將于2025年前進行,并于2029-2030年間開始批量生產。首批新型轟炸機將于2030年前后服役。報道稱,俄航空專家亞歷山大·葉爾馬科夫表示,俄PAKDA將像B-21一樣是隱形轟炸機,其隱形性能可在局部沖突中減少損失。它未來不僅可用于發射各種巡航導彈,還可用于投放打擊特別重要目標的制導炸彈。新一代轟炸機將比目前的戰略轟炸機更簡單、更便宜,其起飛重量、載荷和尺寸都將比圖-160要小。
報道稱,俄美新一代戰略轟炸機都將以足夠大的數量生產,但不會完全取替現役的轟炸機。PAKDA應該將替換圖-95和部分圖-22M3,而升級的圖-22M3M以及圖-160轟炸機將會繼續服役。根據披露的一些信息,PAKDA可發射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并配備用于情報搜集和電子戰的設備。如果配備俄現役的轟炸機武器,將包括X-101/102型的遠程巡航導彈及各種制導航空炸彈。此外,還可能配備空空導彈,以確保在與敵方戰斗機相遇時能夠進行自衛。而B-21也將執行各種任務,除了通常的打擊武器外,還可能配備額外的模塊,包括電子戰裝備、通信、各型偵察和目標指示裝置。俄專家指出,現在難以評論,俄美兩款轟炸機哪個更好。
俄《共青團真理報》8月12日報道稱,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稱贊俄PAKDA轟炸機稱,這款飛機將配備射程達7000公里的導彈,導彈在飛行時能夠進行機動,以避開雷達。報道稱,俄軍事專家維克多·巴拉涅茨表示,這種全新轟炸機能夠以超音速飛行1.5萬公里,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飛機有這一能力。它還具備執行戰略打擊和戰術打擊任務的雙重能力,且“核常兼備”,有能力突破任何防空系統,甚至可以成為發射衛星的平臺。其在隱形性能上,將通過利用先進材料和其他技術實現。有消息稱,它非常有可能采用等離子體隱形技術,使其在不改變飛機氣動外形的前提之下,達到吸收和散射雷達波的效果。
一位匿名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俄羅斯媒體對其下一代轟炸機的描述較為矛盾。他更傾向于俄《消息報》的報道,它很可能是一種類似于飛翼布局的隱形轟炸機。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的報道稱其能超音速飛行1.5萬公里,使用等離子體隱形,且能發射衛星,這種說法聽上去有些“脫離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