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凱
摘 要:2019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再次對脫貧攻堅工作提出了標準和要求,同時對脫貧攻堅工作實施的方法和路徑做出了與時代同步的指導。作為四川省對口扶貧單位的一員,依托電子商務專業的優勢,承擔電子商務對口扶貧的工作任務,就實際工作中發現和總結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精準扶貧;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9-0020-02
作為國家的“脫貧攻堅”戰略來講,決勝2020指日可待。但是,脫貧攻堅必須扎實穩步開展,不能搞虛假脫貧、數字脫貧。如何才能針對扶貧攻堅工作中的問題,來進行分析和總結歸納,進而嘗試一些更好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
一、存在的問題分析
1.創業問題。在電商創業孵化的過程、涉農組織尤其是農民專合社的農產品上市需要較為漫長的周期,所需的時間跨度較大,培育一個農業電商創業團隊,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而農民或者其他組織卻急于看到效果甚至是短期內的成效。因此針對農民的電商創業孵化,應該根據具體項目制定相應的時間規劃是有必要的。
2.人才問題。在貧困地區的經濟組織和個人,尤其是涉農企業、農民專合社及貧困地區的企業,普遍面臨電商人才缺乏的突出問題,電商人才招聘難的問題較為普遍,如何留住人,是電商脫貧攻堅工作中必須下功夫去思考的問題。
3.理念問題。由于電子商務發展的速度很快,如何為脫貧攻堅工作輸送源源不斷的動力?這就需要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培訓教育力度,轉變農民及其他人員的學習觀念,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政府能夠在農民等各類人員的終身學習方面提供源源不斷的政策和其他支持。同時,針對農民對電商的狹隘認識,需要持續不斷對其進行持續的培訓和指導,如是否鼓勵企業或者專合社都來上平臺?上哪些平臺?微商就是傳銷嗎?短視頻該怎么策劃和投放?是否都上淘寶等交易平臺?通過社交電商平臺進行企業推廣活動和產品營銷可行嗎?
二、對策建議
1.引導中小微企業及專業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由單一平臺(阿里、慧聰、敦煌、天貓、京東等)入駐向更具特色的平臺(拼多多、云集、有贊、甩寶、寺庫、洋碼頭等)。發揮微商營銷在農特產品銷售中的積極作用,實現全網推廣,并為其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2018年是短視頻的風口,將貧困地區的優勢特色產品借力短視頻實現外銷,以吸引外地投資者來當地興辦企業或者投資項目,進而帶動當地的特色產品走產業化之路。
2.持續推進為貧困地區的涉農企業提供社交電商技術指導,協助其在農特產品的品牌營銷、物流配送、包裝設計、標準化生產等環節和流程方面再上新臺階。這不僅需要良好的政策扶持,更需要相關人員的積極參與和實踐。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實踐來使其持續滿足消費升級的需要,對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加工轉型升級也需要不斷思考并付諸實踐,農產品深加工既可以解決農產品銷售周期短和運輸成本高等問題,還能有效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其次,農產品標準化是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之一,應該積極通過致富帶頭人方式,引導和扶持農民朝著標準化生產方式轉型,提升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再次,農產品品牌和包裝;最后,農村的物流問題,“最后一公里”在貧困地區需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生搬硬套或簡單復制。
3.為人才與市場的有效對接提供渠道和紐帶,助力企業找到更加匹配的電商人才,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發展、“政行校企園”協同發展的育人模式;針對中小微企業在開展“全企入網”工程中的人才短板問題,采取人才定向培養的方式,幫助貧困地區的企業制定用人標準,對口高校根據這些企業的用人標準進行人才訂單式培養或者定向培訓。同時,結合電子商務專業實踐需求,對接當地的農產品種植戶或者組織等,為其提供網絡推廣和銷售,一方面可以解決專業實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與對口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幫助農戶網絡銷售,從而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盡可能達到企業的用人需求標準,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有效解決大學生及社會人員的求職壓力。
4.繼續加強對貧困地區企業的電商技能培訓,不斷優化培訓方案和內容,提供貧困地區企業和個人更為需要的電商前沿技術。持續加強對中小微企業尤其是涉農企業和組織提供持續性更強的電商技能服務等配套服務體系,針對企業尤其是貧困地區的企業、專合社等需求,制定專場培訓內容、注重實際操作的培訓和解決企業燃眉之急的培訓內容。
5.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旅”“互聯網+特色民宿”等農旅融合發展項目,破解當地的物流配送瓶頸,加快農產品的外銷。大致執行方式為:通過當地的特色旅游,積極吸引外地旅游者赴當地旅游,同時帶動當地農產品的外銷,這將能夠有效破解物流配送的瓶頸,促進當地農產品進城或者上行。重點面向藏羌貧困地區如新龍、丹巴等地區,通過3—5年的時間來驗證特色旅游帶動地方農特產品外銷的方式是否值得推廣,并將這些經驗和成功的做法推廣到省內同類地區。
6.積極探索和推動中小企業上線跨境電商平臺,如阿里國際站、速賣通、eBay、亞馬遜、寺庫、洋碼頭等跨境電商平臺,幫助省內企業將其銷售渠道通過網絡拓展到國際。2019年將會重點研究汽車配件、調味品、服裝鞋帽等品類的跨境貿易,以東南亞、中亞及歐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跨境貿易的主要目標區域,以eBay和阿里國際站作為主要跨境電商平臺,實現中小企業產品及農特產品等賣全球的目標。
三、結語
對口扶貧工作,主要的服務對象為四川中小企業和農民專合社等經濟組織及個人創業者,通過扶貧工作的開展,將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人才支撐及智庫支撐等服務。尤其是針對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貧困地區,通過有針對性的調研、對策的制定和執行等,為貧困地區的電商人才培訓、企業和專合社的技術支持及指導、政府的電商發展咨詢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得到了當地政府、企業和農民的肯定。未來,這項工作還將在跨境電商、電商人才中高端培訓培養、電商技術支持和指導方面持續跟進中小企業、農民專合社及個人創業者等的發展,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全面勝利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Z].
[2] ?王玉榮.不發達地區電商產業扶貧模式創新及選擇[J].全國流通經濟,2018,(35):6-7.
[3] ?王方妍,蔡青文,溫亞利.電商扶貧對貧困農戶家庭收入的影響分析——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法的實證研究[J].林業經濟,2018,(11):61-66.
[4] ?嚴敏.電商時代農產品網絡營銷渠道發展模式及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9,(2):116-118.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