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子
小曼所在的班級,最近掀起了一陣“租書熱”。原來,這陣“租書熱”是老師組織的一次實踐活動。
在活動開始前,老師先給每位同學發一些貼紙:“你在別的同學那里每租一本書,就要給對方一枚貼紙。如果還書的時間超過了你們約定的時間,那么作為懲罰你要再給對方一枚貼紙。”
只見大家都把課外書從書包里掏了出來,擺在桌面上。班級里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小曼問道:“我的這本《格林童話》特別好看,有沒有要租的?”
“其實我想找你借這本童話,想了好久了。今天終于有機會了。”班長說道。
“好的,你把要租這本書的天數在紙上登記一下,就可以把它帶走了,記得按時歸還喲!”小曼說完,便轉身去尋找自己心儀的書籍了。
“你好,我想租這本《稻草人》。”調皮的小曼與自己的同桌交談起來。
小曼的同桌問道:“可以,請問你要租幾天呢?”
小曼一邊在紙上登記,一邊回答道:“租一周吧,如果我不能按時歸還,會按規定多給你一枚貼紙。”
一段時間過去了,租書活動就這樣順利地落幕。小曼不由得回想起,自己之前參加過一場舞蹈表演,當時需要的表演服裝也是媽媽幫她去服裝店租的。這時,一個問題在小曼的腦海里不斷回蕩:為什么生活中有些東西可以租,不用買呢?
“租”在生活中很常見。我們除了能租書,還能租相機、租音響等。
某書店有兩種租書方式:一種是不辦會員卡租書,每本收費1元;另一種是辦會員卡租書,辦卡費用是12元,之后租書每本0.4元。假設我每個月租書x本。
(1)如果我不辦會員卡,我每個月租書應該付多少錢呢?
(2)如果我辦了會員卡,我每個月租書應該付多少錢呢?
(3)哪種租書方式對我來說更劃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