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瓊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下,為發揮課堂練習的作用,提高學生的當堂達標率,初中數學教師應探索合理設計數學課堂練習的措施,以便提高初中生的練習效率,全面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練習;當堂達標
課堂練習不但是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師生完成教與學的任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初中生通過在課堂做適量練習,既能預習新知識、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實現知識運用,當堂達標。布魯姆認為95%以上的學生都能學會和學好,但實際上超過80%的學生都學不好,如何保證學生們都當堂達標始終是困擾教師的重大問題,合理設計數學課堂練習顯得至關重要。
一、設計有趣的預備練習,讓學生快速進入狀態
預習是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雖然初中生在預習時難免遇到各種無法理解的問題,但這能促使他們在聽課時更加集中注意力。不過教師在設計課堂預備練習題目時不能泛泛而談,要圍繞某個知識點進行。可以在開始講課之前設計預備性練習讓學生完成,激發他們對新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教師還要注意預備性練習題目不能局限于文字描述,特別是數學題,應體現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讓初中生養成預習習慣,喜歡課堂預備練習,為當堂達標做好準備。
例如在講解《幾何圖形》這部分知識之前,教師就可要求學生們先對七巧板的性質進行探究,設計預備性練習題:把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四人,自行查詢七巧板的歷史與作用等,并針對七巧板畫一幅圖,將其裁剪下來,自由組合各種各樣的七巧板,看可以得到哪些結果。這樣的練習促進學生進行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讓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趣、形象,還讓學生們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提高凝聚力,并且每一個小組都有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想象力,為在當堂課有效學習幾何圖形知識奠定堅實基礎。
二、體現練習設計的目的性,融合新舊數學知識
初中數學知識有較強的連貫性,教師在課堂上應考慮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區別的教學,幫助學生達到對數學知識的科學過渡。所以教師要認識初中生已學知識對新知識的價值,設計目的性強的數學課堂練習題目,提高學生接受數學新知識的能力。特別是要通過對比方法的運用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新舊數學知識的聯系、區別,實現以舊促新、以新代舊的目的,提高當堂達標率。
例如針對《平方差公式》的教學,教師就可有目的地設計練習題:第一,回顧多項式和多項式如何相乘。第二,計算這六道題目,比一比誰算得又快又準。①(x+2)(x-2);②(m+3)(m-3);③(2a+1)(2a-1);④(2a+b)(2a-b);⑤(a-3b)(a+3b);⑥(-a+b)(-a-b)。在計算這些題之后回答問題:①計算這些多項式乘多項式,結果有什么特點?從中可以發現什么?②如果兩個多項式相乘的積為二項式,那兩個多項式有什么共同點?積有什么特征?③是否可以用字母表示從中發現的規律?最終總結(a+b)(a-b)=a2-b2,也就是平方差公式。這樣的課堂練習從舊知識整式乘法引入,生成新的平方差公式的知識,合理擴展課堂知識,學生們則在練習環節慢慢領悟歸納和類比的學習方法,逐漸掌握新知識,在當堂就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
三、重視設計分層練習,使全班學生都當堂達標
對于數學課堂練習的設計不僅要體現趣味性和目的性,更要體現層次性,因為初中數學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設計的課堂練習應面向全班學生,為他們提供可選的空間。即教師在通透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理解數學知識的程度的基礎上設計課堂練習,保證難度系數適合學生發展水平,將其控制在稍微高于全班學生平均水平的動態橫點之上,讓學生們及時鞏固課堂學習成果,同時在各種變式練習與靈活題目中提高思維能力、創造能力。除此以外,教師設計的課堂練習應層次分明,為初中生提供不同的可選包,合理安排不同層次數學練習題目的類型與數量,讓數學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選擇比較靈活的、具有綜合性的題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可以選擇基礎的、簡單的題目,學習能力中等的多數學生則在提升題與基礎題之間找到平衡點,使其鞏固知識,有挑戰的機會,滿足各層次學生的課堂學習需求。
例如《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知識,教師就可在課堂結尾時段設計分層練習題:基礎題——(x-2)(4x+6)、(2m+3n)(6m-5n)、2(x+3)(3y+x);鞏固題——(x-3)(x2-9)、(2x+3)(3x2-4x+1)、(x+a)(x-a)、2x(x+2)(5x2-3)(3x-4);提升題——計算(m+6)(n+8)、(m-6)(n+8)、(m+6)(n-8)、(m-6)(n-8),從中找出規律,并利用規律計算(a+4x)(b-6y)。三層次練習題緊緊相扣,不但涉及基本功訓練,還涉及知識鞏固與注意點強化,更有知識創新與素質提升,滿足全部學生的課堂學習所需,并刺激下層次學生逆流沖擊,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數學新課程標準為初中數學教學指明方向,即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接受良好數學教育,有所提升和發展。為此,教師為初中生設計富有挑戰性的、有價值的數學課堂練習,讓他們當堂達標。當然,當堂達標教學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廣大教師必須繼續解放思想、堅持創新,走好當堂達標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齊桂俠.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學”與“思”[J].教育現代化,2017(17):250-252.
[2]秦春雷.試論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