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利
◆摘 要: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班主任與學生進行交流時,用一種更貼近孩子心靈的交流方式去感化引導他們有時候要比懲罰來的更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和人相處,這才是最重要的。
◆關鍵詞:管理;問題;過程;交流
一、案例概述
作為文科平行班,在管理中可謂是酸甜苦辣都嘗過,天天和他們斗智斗勇,有問題的學生也比理科班多的多。高某就是其中之一,性格孤僻,沉默不語,學習狀態不佳,嚴重制約了成績的提升,通過一系列的引導和督促,高某同學的狀態的得到了調整,學習成績穩步上升,能夠很好的和他人交流,能夠合理的安排利用時間,并帶動身邊的朋友一起努力!
二、案例過程
高某,進校成績在班里中上,但這個孩子性格孤僻,行事不計后果,容易沖動,更多時候他都是在座位上默默地坐著,眼里透露出一股深深的迷茫感和憂郁感,讓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從高二文理分班后,他的成績開始下滑,甚至交上了一些抽煙、喝酒、打架的朋友,還因為打架受到政教處的處分,事后雖然他很懊惱,但即使這樣學校也沒有消除處分紀錄,經過這件事之后,他的情緒愈發低落,每天的狀態都可以用萎靡不振來形容了,從早自習來了晃進教室,在自己的座位上能貼一整天,頗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相應地,他在各種考試中更是屢考屢敗,成績越來越差,他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開始否定自己,自暴自棄。
有一天,我正在講課,突然身后傳來“啪”的一聲,全班在靜了片刻之后哄堂大笑,我驚詫萬分地轉過頭,竟然發現高某若無其事的坐在座位上,翹著二郎腿,嘴口粘著剛剛吹破的泡泡糖,見我看見他,他隨即用一副不可一世的表情盯著我,一副“我就吹了你能把我怎樣”的態度,講臺下已經有同學在模仿我的口氣“站出去”,課堂秩序已然失控,為了不影響其他同學,我敲敲白板示意大家停下,繼續講課,下課之后,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準備好好和他談一談。
“你知道嗎,你上課這樣子很影響其他同學的,別人還要聽課”我把教科書放到桌子上,抬抬手示意他走近些,“你不覺得自己做的很過分嗎?”我看著他繼續問。
“我聽不懂,無從下手,那些東西對我來說有什么意義……”他小聲躡曘著,似乎是皺了皺眉頭。
我愣了一下,隨即又問:“你數學一向不是很好嗎,應該很容易就能補上的。”
“怎么補?我現在一道題也不會做,數學對我來說已經是天書了”,他緊握著拳頭,眼里溢出了一股很深的悲傷。
看著他的眼睛,我一下子明白了——其實他也很想學好,但對自己沒有信心,我正想繼續往下說,此時上課鈴響了,我只好讓他先回去。
高某走后,我在辦公室思考了很久,打算針對這個學生的問題實施一套解決方案。
1.了解家庭背景
高某是外地學生,父母常不在太原,一年都難得見上幾次面,更談不上與他進行思想交流、溝通,父母感情不好,經常吵架,就在去年過年的時候鬧離婚,對他成績不太關心,要求不高。
2.心理輔導
了解了高某的家庭背景以后,我經常的找高某聊天談心,因為我兩是老鄉,聊天相對比較投緣,經過好幾次的聊天,我和他的距離越來越近了,讓我欣慰的是:在一次周末住校生上自習前,我接到了高某的電話,他給了帶了四個碗脫,那是他們柳林的特產,說是他媽媽來太原時帶的。那一刻,我感動的哭了。
3.調換座位
幾天之后,我把高某調到了教室中間,安排到了班里學習成績靠前的同學們的周圍。
4.課間輔導
高某是住校生,在每次夜自習的時候我都會親自找他為他解決當天不會的題,慢慢地,不再是我主動找他,而是他主動來找我,他的問題開始越來越多,越問越有水平,看到他的轉變,一種欣慰感油然而生。
5.同學互助
高某性格孤僻,平時獨立來往,我行我素,針對這種情況,我悄悄地告訴班里幾個熱心的同學,大課間的時候一起出去打籃球,漸漸地,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開始變開朗了,有一次我在晚飯時間看到他把零食主動分給同學吃——他開始主動分享了。
6.家校互動
我打算和高某家長家校聯合,隨時關注孩子的動態,及時地給予孩子幫助。隨后的幾次家長會,高某的家長都親自到場,會后與我長談孩子的各種情況。
……
經過這一系列的幫助后,高某有了明顯的改變,在接下來的月考中,他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人際關系也不那么緊張了,正像裴斯泰洛齊所說: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用母親的眼睛時時刻刻準確無誤地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了解他的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每朵花都需要陽光的愛護,每片云都需要清風的拂動,我相信,在這樣的不斷鼓勵、不斷督促下,高某會綻放屬于他自己的顏色。
就讓新添之風拂過荒野,吹開一片愛的花園。
三、思考與感悟
班主任老師要以恰當的方式去開導學生,多方面了解學生的信息,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師生之間情感交融,雙向互動的過程。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問題,并作出勸導和疏通。盡可能地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內心,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更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四、案例點評
教育需要智慧,需要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生理需求,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內心發展,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確保孩子們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書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論[M].華夏出版社.
[2]黎龍輝,劉良華.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基于文獻研究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