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應
如何防止有機溶劑對人體產生危害?
防止有機溶劑對人危害的根本手段,首先是改進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合理利用防護設施及個人防護用品,以減少工人直接接觸有機溶劑的機會;對工人應開展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凡有職業禁忌證的,不應從事該工作。其次,應定期對有機溶劑工作場所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監測,對接觸者定期開展職業健康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及時進行預防處理。
有機溶劑作業如何選擇個人防護用品?
有機溶劑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為呼吸道和皮膚,因此個人防護用品的選擇應重點考慮呼吸和皮膚防護用品。
呼吸防護用品主要有過濾式(包括自吸過濾式的全面罩、半面罩和動力送風過濾式頭罩或面罩)和隔絕式(包括供氣式和攜氣式)。根據其接觸的有機溶劑的種類、場所,選用合適的防護用品。
皮膚防護用品有防護手套、防護服、防護圍裙、防護眼鏡、防護鞋等。
從事有機溶劑作業的工人應進行哪些職業健康檢查?
應進行的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以下幾種:上崗前健康檢查均為強制性職業健康檢查,應在開始從事有害作業前完成;上崗以后,按周期組織工人進行在崗期間的職業健康檢查,接觸不同的存脅容劑或接觸相同的有機溶劑但工作場所有機溶劑濃度不同,其勞動者職業健扇檢查的周期不同,一般是1年或2年。
在工人準備調離或脫離所從事的有機溶劑作業崗位時,應進行離崗時的健康檢查。當發生職業危害意外事故時,對遭受急性職業危害的工人,應根據其可能接觸的有毒物質對其及時進行應急健康檢查。
容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行業有哪些:
◆煤炭采選業:巖巷爆破、煤巷爆破、采煤打眼、水力采煤、機械采煤、采煤裝載、采煤支護。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礦炮采。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礦炮采。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采選業:土砂石炮采、化學礦炮采、非金屬礦炮采。
◆紡織業:燒毛。
◆電力、蒸汽、熱水生產和供應業:水電施工。
◆石油加工業:電脫鹽初餾、常壓蒸餾、減壓蒸餾、延遲焦化、渣油減粘、制氫變換、制氫甲烷化、汽油加氫精制、汽油精制分離、蒸汽裂化、瓦斯脫硫、胺液閃蒸、石蠟加氫精制、丙烷脫瀝青、丙烷回收。
◆煉焦、煤氣及煤制品業:煉焦干餾、熄焦、煤氣凈化、煤氣脫氨、煤氣提純、煤氣脫硫脫氰、煤氣輸配、煤氣管道安裝、黃血鹽制取。
◆堿產品制造業:精氨鹽水碳化、重堿煅燒、石灰煅燒。
◆無機鹽制造業:硫化鈉制取、氯化物制取。
◆其他基本化學原料制造業:硫磺制取。
◆化學肥料制造業:煤焦氣化、油氣轉化、合成氨凈化、電爐制磷、鈣鎂磷肥合成、硫酸鉀合成。
◆有機化工原料制造業:烴類原料裂解、裂解氣急冷、裂解氣凈化、異戊二烯合成、甲醇合成、甲醇羰基化、羰基合成、丙醛合成、二甲基甲酰胺合成、一氧化碳氯化。
◆染料制造業:酸類中間體合成。
◆塑料制造業:TDI合成。
◆林產化學產品制造業:木材熱解、木屑炭化、松根干餾。
◆日用化學產品制造業:醛類香料合成。
◆醫藥工業:片劑壓制、片劑包衣。
◆磚瓦、石灰和輕質建材制造業:石灰磚瓦爐窯。
◆陶瓷制品業:陶瓷燒成。
◆耐火材料制品業:耐火磚干燥、耐材燒成。
◆石墨及碳素制品業:碳素煅燒、碳素焙燒、碳砂合成。
◆磨具磨料制造業:磨料煉制。
◆煉鐵業:燒結點火、煉鐵燒結、高爐配管、高爐吹煉、高爐出鐵、熱風爐操作。
◆煉鋼業:平爐煉鋼。
◆鋼壓延加工業:鋼錠加熱、鋼錠軋制。
◆鐵合金冶鐵業:錳鐵高爐冶煉、清灰。
◆重有色金屬冶煉業:鉛鋅燒結、鉛鋅熔煉、羰基鎳制取、鋅鎘熔煉、鈷煅燒。
◆輕有色金屬冶煉業:氧化鋁燒結、氧化鋁焙燒、鋁電解。
◆稀有金屬冶煉業:還原熔煉、銀鑄板、鈮制取。
◆有色金屬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熔煉。
◆金屬表面處理及熱處理業:淬火、滲碳、碳氮共滲。
◆機械工業:手工電弧焊、埋弧焊、氣體保護焊、氬弧焊、電渣焊、氣割、氣焊。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平臺組裝、船舶批碳。
◆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燈管燒氫、燈管加熱清洗、燈管灌汞、燈管熱加工。
◆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壓槍、芯柱壓制。
一氧化碳中毒有哪些臨床表現?
一氧化碳中毒早期表現為頭痛、頭暈、眼花、惡心、心慌、四肢無力等,嚴重中毒者可昏迷、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后,如果中毒患者能及時得到搶救,大多數能夠恢復正常。但部分中毒者在恢復正常后,經過一段時間(2-60天),又出現了一系列神經精神癥狀,如少語、癡呆、記憶力嚴重減退、無故傻笑或行為失常,有的病人還表現為四肢肌肉發緊、手顫、步態不穩等,都是遲發型腦病的表現,一定要及時送醫院進行救治。
如何在中毒現場搶救一氧化碳中毒病人?
當發現有人—氧化碳中毒后,不要盲目進入,施救者必須迅速按照下列程序進行救助:
打開門窗通風使中毒患者脫離現場,轉移到通風良好的地方;注意保暖,解開患者的衣領及腰帶,保持呼吸順暢。同時呼叫救護車,送到有高壓氧倉設備的醫院進行救治。
切斷毒氣來源進入一氧化碳濃度較高環境施救時嚴禁攜帶明火,煤氣濃度過高,按響門鈴、打開室內電燈產生的電火花均可能引起爆炸。
如何避免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多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提高警惕、預防為主十分重要。在生產場所中應加強自然通風,防止輸送管道和閥門漏氣,有條件時,最好安裝煤氣報警器。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充分通風后才能進入工作。在—氧化碳濃度較高的環境中,必須使用供氣裝備進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