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麗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40歲以上的人,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約為7%~10%,不亞于糖尿病和高血壓發病率,成為威脅全世界的主要疾病之一。慢性腎臟病發病還呈現出年輕化趨勢,20~30歲的透析患者越來越多,年齡最小的甚至不到10歲。是時候保護腎臟了,一起來關注我們的“愛腎天地”吧!
糖尿病性腎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種微血管并發癥。該病不僅會加重糖尿病,控制不好還會演變成可怕的尿毒癥。不過也別過分悲觀,糖尿病腎病有個特點,就是它的病變進程十分緩慢。因此,只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積極預防,及時治療,努力扭轉,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腎臟是人體的過濾機,依賴于密布于腎臟內無數個微血管能夠發揮功能。長期高血糖的環境下,這些腎臟微血管出現病變,無法將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排出體外,使得蛋白漏到了尿液中,尿液變成了蛋白尿。尿蛋白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也因此成了診斷糖尿病腎病的依據。
1.控制血糖
長期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微血管損害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減少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
2。控制血壓
高血壓可引起腎臟血液動力學異常,導致腎臟損傷。因此,控制血壓平穩對于保護腎功能很重要。
3.控制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血脂代謝紊亂,而血脂代謝紊亂可誘發心血管疾病及加重腎損害,也需積極治療。
4.控制尿酸
好多人對控制尿酸不以為然,認為沒有痛風就不必在意。其實,長期高尿酸血癥對腎臟血管的損害非常大,所以控制尿酸<360毫摩爾/升也是必要的。
5.避免高蛋白飲食
蛋白質攝入過多會使血液中蛋白質的代謝產物,如肌酐、尿素氮等增高,加重患者腎臟負擔,增加尿蛋白排泄。
6.限制水的攝入
糖尿病腎病患者水的攝入量,建議控制在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為宜。并且注意觀察尿量、顏色、性狀及眼瞼、下肢水腫變化情況等,有明顯異常時及時就醫,予以相應處理。
7.避免腎損害的因素
糖尿病腎病患者要避免感染,尤其泌尿系感染會加速糖尿病腎病的惡化。因此,一旦有感染證據,即應給予積極的抗感染治療。
8.透析和移植治療
糖尿病腎病若進展至慢性腎衰竭階段,內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5~20毫升/分,即應開始透析治療。對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腎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希望糖友不要走到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