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
摘? 要? 融媒時代,電視新聞記者如何應對,這是當下擺在廣大電視記者面前的時代命題,筆者從融媒時代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必然性開始談起,以加強融媒體技術學習、做好知識儲備、增強“四力”、提高創新動能等方面展開論述,勾勒出電視融媒體記者奮斗的方向。
關鍵詞? 融媒體;電視記者;轉型;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3-0133-02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不斷推進,電視新聞傳播以其自身的優勢煥發了更大的活力。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新形勢下,借媒體融合的東風,以自身轉型升級促進新聞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成為電視新聞記者的時代使命,我們要在意識、技術、技能等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1? 培養融媒體記者勢在必行
1)從2014年開始,中央開始推動媒體融合,無論是新時代新要求,還是主動適應當前信息傳播的特點,目前,傳統媒體都已經走在了向融媒體轉型的道路上。
2)所謂融媒體,百度百科的定義為:就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打造“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作為一名融媒體記者,首先要打破傳統媒介界限,自覺地形成融媒體意識,靈活把握信息的不同媒介類型,根據新聞事件和不同媒介的傳播特點,迅速判斷呈現方式并展開報道。
3)培養融媒體記者還要合理整合新老媒體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變“各自為戰”為統一作戰、多元服務。首先將電視、廣播、網站合并在一起,將雙方原采編人員打通,組建成立起“融媒體采編中心”,中心統籌指派記者外出采訪,融媒體記者采制收集素材后上載到大平臺上,電視、廣播和網絡可以同時享用這一素材,實現“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元傳播”的效果。美國有傳播學者從經濟角度通過測算發現:同一個新聞選題,報紙、廣播、電視記者的前期采訪成本比例大約是1︰1.8︰3.5。這一測算結果,無疑給我們傳遞出兩個信號:在降本增效面前,媒體融合尤其是融媒體采編中心的成立是勢在必行;傳統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融媒體隊伍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更強。而我們也在實際操作中發現,經過整合后的融媒體中心良性運作的話,可以發揮協同效應,把同樣的信息包裝組合成適合不同媒體的產品,既可以節省成本,還能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滿足不同媒體受眾的信息需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見,全媒體記者的采訪既保證了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信息源,降低人力物力成本,又能提升網站、手機App新媒體信息的權威性和原創能力。
2? 如何當好融媒體記者
2.1? 加強融合技術學習,做好知識儲備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三家中央新聞單位調研時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要“勤學習、多鍛煉,努力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在融媒體時代,作為一名全媒型記者,不僅要掌握傳統信息采集和整合能力、新聞價值的判斷能力、采訪及寫作能力,還應該熟練地運用攝像、照相、航拍器材,進行現場出鏡、快速制作視頻及音頻,做到一專多能。筆者了解了一下身邊的融媒體記者學習情況:2016年6月,安徽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派出業務骨干參加了中國航空協會主辦的“飛手”培訓,為轉型融媒記者先行一步。從2016年開始,安徽省六安市融媒體中心就先后派出150多名編輯記者以全脫產形式去浙江傳媒學院、山東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大學進行業務培訓,更新理論知識、掌握采編新技能,練就“十八般武藝”,適應“海陸空”作戰。事實證明,培訓效果是很明顯的:現在,安徽多數縣級融媒體中心都有1~2人能夠熟練掌握航拍技術,2017年3月1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脫貧攻堅開局年 向“硬骨頭”宣戰》新聞中,有一組水下拍攝畫面,就是安徽省六安市融媒體記者利用水下拍攝設備——運動相機GOPRO拍攝的,有了這些生動的畫面,大大提升了視頻的沖擊力。今年春季,《安徽新聞聯播》推出《春游江淮請您來》專欄,在這檔欄目中,幾乎每一段視頻中都有融媒記者利用無人機航拍的畫面。
2.2? 增強“四力”,提高創新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作為融媒體記者,要圓滿完成這一光榮神圣使命和職責,必須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2019年6月11日,“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啟動。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里,記者們尋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在“長征”路上和革命老區接受增強“四力”的考驗和鍛煉,用優秀的作品,講述長征故事,傳承紅色基因。作為融媒體記者還要以創新作統領,磨礪新本領,提升報道水平。這就要求融媒記者首先要樹立融合思維和創新意識,結合所在媒體特點和自身工作實際,轉變思想觀念,創新報道形式,建立融合新聞語境下的跨媒體傳播方式。其次,融媒記者還要注重“內容創新”,運用豐富的新聞語言、形式、方法、技巧,創作精品力作。最后指出,融媒記者還要主動參與創新機制體制建設,積極反饋在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過程中的意見和建議,構建與融媒體發展趨勢相適應的新型新聞生產制作關系。
2.3? 提升多媒體整合傳播策劃能力
隨著融媒體時代不斷向縱深推進,融媒體記者除了具備“四力”外,還需要有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作為融媒體記者,在新聞事件發生時,首先,要利用便攜式采訪設備或手機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現場為網絡、公眾號提供動態新聞;其次,采訪回來以后,要能夠在一天內為廣播寫稿,給電視提供視頻;最后,還要能夠為報紙寫深度報道。2019年6月20日,黃山市歙縣岔口鎮周家村發生多處山體塌方,當地近2 000名山區群眾出行受阻。接到采訪任務,歙縣融媒體記者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用手機拍攝了短視頻,5分鐘內便以《岔口鎮周家村:公路塌方 及時清障保暢通》為題,播發了第一條新聞;之后還通過現場報道的形式,給當天歙縣廣播回傳了一個短消息;接下來,記者通過深入采訪,把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聯合清障的細節和全過程拍攝完畢,為《歙縣新聞》提供了一個深度報道;最后通過整合,記者把素材打包向《安徽新聞聯播》和央視《新聞直播間》供稿。可見,融媒體記者的核心能力應是對新聞事件的多媒體整合傳播策劃能力,主要包括“內容策劃”“整合分類”和“多介質傳播”等三個層面。
3? 融媒體記者要有服務理念
我們知道,傳統的媒體傳播渠道單一,受眾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和媒體之間處于信息不對稱、地位不對等的地位。隨著融媒體的深入發展,現在幾乎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大家可以隨時隨地發布自己的作品。因此,在融媒體語境下,新聞工作者要樹立服務觀念,從受眾出發,全方位為受眾提供合格而貼心的新聞產品。
4? 結束語
2019年,5G進入商用,新一代信息傳播技術肯定會給融媒體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融媒體記者,我們要未雨綢繆,不斷學習,加速形成融媒體意識,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和對新技術、新設備的駕馭能力,積極應對新情況新變化,創作出更加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產品,提升自己在融媒體環境下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欒軼枚.融媒體時代 記者的三個層次[N].光明日報,2017-06-14.
[2]曾祥敏,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在這個融媒體的時代,如何做好全媒體報道?[EB/OL].(2018-11-12).http://www.jinciwei.cn/j563466.html.
[3]朱福星.論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的提升[J].記者搖籃,2018(7).
[4]崔雪茜.融媒體時代的記者融合轉型[EB/OL].(2017-11-19).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1114/c415258-29645804.html.
[5]田源,卓巴加.融媒體時代:記者應具備怎樣的媒介素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8.
[6]葉素健.淺談如何當好融媒體記者[J].新聞世界,2018(8):30-31.
[7]楊麗,顏云霞,袁媛,等.新聞學院院長共話“融媒體時代如何做個好記者”[N].新華日報,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