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華軍
心博驟停的具體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心音消失、脈搏和血壓測不到、呼吸斷續呈嘆氣樣。心臟停搏后10秒鐘內,意識喪失,一短陣抽搐后出現意識喪失,全身抽搐。心臟停搏后30秒鐘,患者會發生昏迷。心臟停搏后30~60秒鐘后出現瞳孔散大的情況。
近年來,我們在網絡上或者紙質媒體上常能發現一些人死于心臟驟停。心搏驟停又稱心臟驟停,心跳愫停等。心跳出現問題,患者在短時間內出現意識喪失,導致人為的非創傷性死亡,病發突然,死亡率極高。經數據研究顯示,正常男性的發病率要高于女性,發病年齡處于35~70歲之間。心博驟停是指心臟在非預期的情況下突然停止跳動,心臟在一瞬間內停止泵血功能,引起一系類并發癥狀。由于血液循環停止,中斷身體各個器官的血液供應,如果在數分鐘內得不到正確救治,并請將發展為不可逆轉的死亡現象,生還希望渺茫。
但心搏驟停與猝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將兩個概念混淆。在病因上,猝死是由疾病導致,心博驟停可由多種原因造成。心搏驟停經過搶救后可復蘇成功非生物學死亡,心搏驟停是一種狀態,猝死屬于終結性診斷,一旦發生就說明患者已經形成一種不可逆轉的死亡。能夠被搶救、治療、治愈的疾病都不是猝死。
疾病是導致心搏驟停的主要原因,臨床上最常見的導致心搏驟停的常見疾病主要包括:心臟病、缺氧、電解質紊亂等因素。除疾病因素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窒息、溺水、觸電、高溫、低溫、自縊、中毒等也會導致心搏驟停。這些導致心臟驟停的因素存在一定的主體因素和客觀因素。在醫療上促發心搏驟停的因素主要包括醫療行為和藥物治療。
心搏驟停是由于心臟本身疾病導致的新博驟停,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多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簡稱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心室顫動。在醫療上麻醉、拔牙、手術、透析、心臟導管、消化及呼吸系統內鏡檢查等行為會導致心率失常。在實施上述醫療行為之前要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了解。應用電復治療時,將非同步電復律用于心動過速或對高振幅性心動任然采取非同步復律時,導致患者發生室顫,在無心電監護時對各種心率市場患者采取胸部錘擊復律也會導致室顫的發生。I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奎尼丁等藥物,舉起藥理分析,通過抑制傳導進而誘發折返性心律失常。易觸發心搏驟停的藥物包括,奎尼丁、索他洛爾、胺碘酮、并吡胺、普魯卡因胺等抗心律失常藥物;阿奇霉素、紅霉素、甲硝唑、克拉霉素、莫西沙星、羅紅霉素等抗生素藥物;利培酮、氟奮乃靜、氟哌利多、氟哌碇醇、硫利達嗪、匹莫齊特、氯氮平、奧氮平等抗精神病藥物;氟康唑、酮康唑等抗真菌藥物;甲氟喹、氯喹等抗瘧藥物;阿米替林、丙咪嗪、氯米帕明、度硫、多塞平等抗抑郁藥物。氨茶堿、多巴胺、多巴分丁胺、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具有腳桿神經興奮作用的藥物可以擦發加快心律失常。利尿劑、a拮抗劑、鈣拮抗劑及血管擴張劑可因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產生反射性交感神經興奮而促發心博驟停。
以上是關于心搏驟停的外部因素,主觀因素在促發心搏驟停上占據重要地位。
患者的主觀因素是導致心律失常發生的直接原因,在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常會因為某種刺激產生一些列反應,如血壓升高、心率加速、失眠、激素分泌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等狀況,醫學上將此種反應稱為應激反應,此種反應與心律失常密切相關。人們在精神處于不良狀況時,會產生緊張、抑郁、恐懼、激動沮喪、失望等心理現象,不利于心臟的正產運行。結合人類日常的行為活動,美國心臟病醫生將爭強好勝、緊迫感強烈、不耐煩、易激動、做事沖動不急后果的行為稱為A型行為,將惱火、激動、發怒和急躁稱為AIAI反應,美國學者將此種行為定義為造成心臟病的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之一。
經過大量臨床數據表明,上述提到的人體主觀因素與心搏驟停密切相關,其造成的人體一些列反應是造成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重要前提。給予上述行為反應產生的活動激活生活審計內分泌系統,促進腎上腺素上升,導致交感神經處于亢奮的狀態,因此心肌異常,是心肌活動抑制處于不穩定的息狀態,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加重心肌缺血的情況。過量的腎上腺素分泌,導致血小板反復被激活,血小板在運作過程中釋放大量的促凝物質和收縮物質導致血栓增多,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引發心腦血管事件。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院外發生的心臟驟停猝死案例中,大多數患者在死亡前經歷了過度激動、焦慮憤怒、過度疲勞導等情況,數據結果顯示過激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是導致心臟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心理行為對于心血管疾病的促發絕對不亞于“三高”等傳統危險因素,是導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吸煙對心血管的危害儼然已經成為社會公認的事實。吸煙導致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攜氧能力下降,導致心肌缺氧缺血,是導致心愿猝死的危險性因素。通過國外學者跟蹤研究的數據表明,吸煙的冠心病患者與普通患者相比,發病率高出4倍,香煙不僅能造成血管內皮損傷,還會造成心肌供血障礙和壞死,導致心電不穩定,促發心搏驟停。隨著患者煙齡的升高,猝死危險性也隨之增加,心律失常診斷和心臟促使預防指南明確提出,吸煙對心血管的危害性,不論是否具有冠心病,吸煙都是導致猝死的危險性因素,戒煙有利于保持身體健康,更有利于降低猝死風險。
經過對劇烈運動后發生猝死的狀況進行研究表明,猝死者多數患有先天性的心臟功能缺失或先天結構異常等狀況。劇烈的運動會導致心律失常,但此種心律失常對于正常人來說是屬于良性的,對于心臟結構異常以及先天不足的患者來說,極易引發心搏驟停的現象。結合上述文章對心博驟停的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分析,患者在接收醫療手段治療之前,一定要與醫生說明自己的實際情況,給醫生對病情判斷提供準確的數據。對于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用藥時一定要著重考慮,嚴格排查危險性因素。保持心情舒暢,緩解自身壓力,戒煙,適量運動是保持心臟健康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