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生
【關鍵詞】保乳術;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效果
乳腺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如果能在發生早期得到確診,并積極接受治療,則能有效提升患者的長期生存率m。本文旨在對比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43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進行對照研究,所有患者均已簽署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患者年齡年齡37~62歲,平均年齡(51.79_+3.28)歲。將患者分為甲組(22例)和乙組(21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比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甲組采用保乳術進行治療,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到仰臥位,麻醉后做一弧形切口,并將病灶切除,同時適當擴大切除范圍,以病灶邊緣的2厘米以上為宜。對切緣基底進行檢查,如果病理檢查結果呈現陽性,需要再此擴大切除范圍,如果呈現陰性,則手術完成。2次切除后如果仍然為陽性,則應變更手術方案。
乙組采用改良根治術進行治療,幫助患者調整到仰臥位,評估患者的乳房大小以及形態,據此設計合適的切口。全身麻醉后做一縱梭形切口,切口與病灶邊緣的距離應超過3cm。對皮瓣進行游離操作,將乳腺與深面胸大肌筋膜分離。游離完成后對淋巴結進行清掃操作。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住院時長,并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統計兩組患者的復發轉移人數以及死亡人數,同時應用SF-36生活質量評價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1.4統計學方法通過SPSS19.0統計工具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值用n表示,百分比用%表示,計量數值使用(x±s)表示,選擇X2或者t進行數據檢驗,當P<0.05時,說明兩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甲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乙組,住院時長明顯短于乙組,且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乙組,組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甲組22例患者中,復發轉移的人數共有3例,復發轉移率為13.64%,死亡人數共1例,死亡率為4.55%;乙組21例患者中,復發轉移的人數共有3例,復發轉移率為14.29%,死亡人數共2例,死亡率為9.52%,兩組間相比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行為的改變,乳腺癌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同時也越來越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較高,因此選擇更為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是十分重要的。保乳術以及改良根治術均為早期乳腺癌的常用治療方法。但改良根治術會影響患者的胸壁形態,術后患者極易產生抑郁、憂慮等負面情緒,對其正常生活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引。保乳術不僅能將乳房中的病灶完整切除,還能保證乳房的外形不被破壞,從而能有效減輕家庭以及社會帶給患者的心理沖擊以及壓力。
現階段,保乳術在我國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率仍相對較低,這主要是由于患者對疾病知識缺乏正確的認識,且發病后的心理素質較低,對于保乳術的臨床療效尚存在著一定的疑慮。為此,本文通過對照試驗的方式,旨在進一步比較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的臨床效果。通過研究結果可得知,甲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乙組,住院時長明顯短于乙組,且生活質量砰分明顯高于乙組,組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復發轉移率以及死亡率相比較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保乳術以及改良根治術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療中均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但保乳術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創傷更小,不僅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同時美容效果也相對較好,有利于患者生存質量的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