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娟
【關鍵詞】連續護理模式;冠脈搭橋手術;術后恢復;并發癥
冠心病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目前臨床主要通過冠脈搭橋手術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但由于老年患者各項機能下降嚴重,術后易出現感染等多種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恢復,因此對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針對132例冠脈搭橋手術患者,分別應用一般護理模式與連續護理模式,探究不同護理方案下患者的術后恢復優良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總結并歸納連續護理模式對于冠脈搭橋手術患者的術后恢復及并發癥的影響。
1.1一般資料將132例冠脈搭橋手術患者納入研究,時間為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患者均無癲癇、全身感染性疾病、其他器官功能障礙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通過抽簽的方式對132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觀察組分別66例,對照組男38例,女28例,年齡59~78歲,平均(67.31±5.05)歲;觀察組男39例,女27例,年齡57~79歲,平均(67.09±5.11)歲,兩組患者的各項基線數據對比,如年齡性別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能夠進行探析。
1.2方法對照組應用一般護理模式,觀察組應用連續護理模式,具體如下:①護理小組的成立:組建連續護理模式小組,患者入院后由小組成員進行病情及各項身體指標的評價,制定連續護理方案;②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冠脈搭橋手術相關知識的講解,讓患者對手術更加了解,減輕患者的緊張感,并及時安撫患者的情緒,讓患者積極面對治療;③飲食護理:依據患者身體情況制定合理飲食方案,保持飲食清淡,避免攝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患者營養全面;④康復指導:術后及時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并密切關注患者各項指標的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上報解決,避免并發癥的出現。
1.3觀察指標探究不同護理方案下患者的術后恢復優良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判斷標準:①優:患者癥狀改善明顯,可完全自理;②良:患者癥狀有所改善,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③差:患者癥狀無好轉,日常生活需依賴他人。
1.4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9.0軟件對132例冠脈搭橋手術患者的各項資料進行分析,術后恢復優良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用%表示,行x2檢驗,P<0.05時對比有效。
2.1患者并發癥情況分析應用連續護理模式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04%(2/66),遠低于應用一般護理模式的患者的15.16%(10/66),P<0.05,具有分析意義,見表1。
冠脈搭橋手術可有效緩解冠心病患者的各項癥狀,治療效果較好。對患者采用連續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可明顯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促進患者及早恢復,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本次研究中,應用連續護理模式的患者的術后恢復優良率為98.48%(65/66),遠高于應用一般護理模式的患者的87.88%(58/66),P<0.05,具有分析意義;應用連續護理模式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04%(2/66),遠低于應用一般護理模式的患者的15.16%(10/66),P<0.05,具有分析意義,說明采用連續護理模式的效果較好,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連續護理模式對冠脈搭橋手術患者進行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且可明顯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促進患者康復,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