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伊夢 劉剛
摘要:本文首先從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內涵著手,從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方面進行分析,繼而以廣西田陽縣為例,深度闡釋了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會產生的問題。最后,本文試圖通過一些實用建議結合理論對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旅游資源開發;旅游業;廣西田陽;布洛陀文化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多樣化的國家,根據悠久的歷史背景,形成了我國獨特的各民族文化和歷史元素。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旅游成為調動地方經濟的一項重要手段,通過宣揚各地方特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地方旅游業有效的引領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民族特色旅游的開發,正是改善當地經濟的一大重要手段,但如何準備地把握當地的民族文化、合理的宣傳地方民族特色,都是需要分析的一些重要問題。本文以廣西田陽縣為例,針對于當地特有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分析,對其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總結,并提出其解決對策的方法。
一、民族文化的旅游資源
民族文化的旅游資源的開發是根據民族文化的特色性、獨一性來進行的。一般來說我國的民族文化,指的是我國在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并且具有其民族性、獨一無二的特點文化。
在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上,就例如廣西田陽縣居多的壯族來說,壯族是少數民族中人數居最多的一個民族,并且相當的友好,歡迎各國的游客前去做客是最好相處的一個少數民族。壯族的一些服飾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能夠自主吸引游客愿意去了解它的一些具有一定歷史意義的故事及寓意,在當地還有獨特的建筑、壯劇、彩調、唐皇等來吸引游客來參觀當地特色的民間藝術,前來的游客還可以了解當地的歷史故事,并且還可以學習一些在民間有獨特的藝術,當然還有的就是春曉巖遺址、黃恒棧洋等文物遺址,不僅可以了解其地方的歷史背景還可以增長知識。這些遺址古跡就能吸引一些想要了解和對其歷史意義有興趣的游客來參觀,壯族文化資源的開發精髓就在于布洛陀文化,少數民族應依托當地特有的民族文化資源,精心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旅游體驗。只有依托于當地的一些特色和民族文化才能更長久遠。由于其存在特殊性和獨特性,所以更能吸引旅游者的好奇心,也給少數民族地方帶來更快的經濟增長。
二、廣西田陽縣的民族旅游資源現狀
(一)廣西田陽縣的民族旅游資源概況
廣西田陽縣歷史悠久,古屬百越地,今在田州鎮,主要民族為壯族、漢族和瑤族,總人口32.6萬人,其中壯族人口占24萬余。而廣西田陽縣悠久的歷史奠定了其良好的民族文化資源,尤其是布洛陀文化,在這漫漫歷史之中孕育而生。此外廣西田陽縣其良好的民族文化資源,還體現在民間文藝、民間節日、民間習俗等豐富多彩,在民族文化資源上廣西田陽縣的敢壯山壯族歌圩與歌圩文化、田陽壯族舞獅是該地區主要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其中敢壯山歌圩是廣西最早、最古老、規摸最大的歌圩,其形成是源于壯族對其傳說史祖布洛陀的祭拜。田陽舞獅有著鮮明的壯民族文化特色,更是以高、險、美、驚等特點而聞名。而田陽舞獅技藝除了傳承壯族祖先留下的驅趕蛇蟲猛獸的舞獅技巧,由曾經簡單的搖頭擺尾發展到如今的高空翻騰彈跳技巧的升華。如今的田陽舞獅形成了一套專項的獅技絕學,幾十年來曾赴全國各地以及海外演出。
(二)廣西田陽縣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1)旅游資源開發缺乏特色
實際上廣西田陽縣立足于敢壯山等民族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例如文化旅游節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余屆,而文化旅游節的舉辦也帶動了一定的經濟發展,例如由當地的居民在敢壯山大門前有售賣布洛陀美食、特色紀念物,例如繡球、壯錦帶等等。除此之外,還開發了田州古城項目,位于廣西田陽縣內,2013年開始統籌推進并建設,到2015年4月25日正式開放,目前田州古城游客接待量突破170萬人次,成為當地文化旅游資源的中心。但是就古城而言,文化旅游資源建設不足,文化街道特色不明顯,過于商業化,并不能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特色開發,常規性的旅游資源較多,例如紫荊廣場、月亮河酒吧、迎賓廣場、養生廣場等,在民族特色資源開發與形象建立上主要是體現在田州古城大牌坊,雖然也有著銅鼓、舞獅、壯錦等節目的展示,但是整體特色并不突出。
(2)布洛陀文化旅游資源項目體驗式不足
對于民族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而言既有著物質文化的一面,又有著精神文化的一面,而特有的精神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是不可取代的,廣西田陽縣根植于布洛陀文化,其在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上有著優勢性與獨特性,但是在有著較強民間信仰的布洛陀文化開發上并不是非常成功。布洛陀的文化是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獨一無二的一個文化體系,在這其中包括了有神話、史詩、民間宗教以及歌謠等等,這些都共同構成了布洛陀文化體系。而廣西田陽縣境內,從歷史遺留的布洛陀文化物質財富,以及民眾對于布洛陀文化的信仰來看有著良好的旅游資源開發基礎。但是特有的民族文化不但需要認可與傳承,更需要開發,在布洛陀文化中關于一些神話、民間宗教以及歌謠的資源開發體驗均不足,大都停留在一些表面文化旅游節以及學術交流、考察等,在田州古城這樣的旅游開發項目中也并沒有將布洛陀文化進行較好的展示。
(3)民族旅游資源開發的本真性不足
自田陽縣布洛陀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盛行以后,政府、專家學者、多方面組織對于布洛陀文化的保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布洛陀文化本身的生活語境,將布洛陀文化慢慢的推向公眾視野中,作為公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來展示,與淳樸以及原始的布洛陀文化的精神信仰相比,確實出現了一定的偏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布洛陀文化的發展需要經濟的帶動,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而更好的傳承下去,但是這不意味著就要將布洛陀文化的核心信仰所不斷商業化,本著本真性的開發與傳承更適合布洛陀文化的發展。獨特的民族的精神和心理是在其長期奮斗和團結一致,集中體現在于信仰和共同信仰和遵循的核心價值觀。例如敢壯山被確定為“布洛陀文化遺址”,每年一度的布洛陀民間祭祀大典,整個過程有著不同性質的組織以及群體等參與,雖然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獨特文化旅游資源,也融入了更多的表演元素,真實性較高,但是從具體的生活語境中抽離出來的儀式感失去了布洛陀文化整體性,這樣經過加工的民族文化旅游自愿展示本真性不足。
三、廣西田陽縣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對策
(一)強化旅游資源開發特色,凸顯地域民族文化性
廣西田陽縣在保持原有文化旅游節的基礎上,應該強化一些特色民族文化旅游項目的開發,包括在文化旅游節上一些具有該地區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資源展示,例如田陽舞獅、敢壯山歌圩等,通過這樣大型的文化旅游節讓更多的游客知曉田陽縣的文化旅游資源,也成為吸引游客前來觀光的因素。此外,田州古城作為廣西田陽縣對外旅游資源吸引力的主要項目之一,應該強化古城特色旅游產品的銷售,同時建設文化街道以及文化走廊,在最大努力下保持廣西田陽縣布洛陀文化的展示,雖然不能摒棄商業化的旅游吸引因素,但是需要在紫荊廣場、迎賓廣場以及養生廣場等建設更多、更具有田陽縣布洛陀文化的民族特色資源,將民族旅游資源特色與田州古城結合起來,形成更好的資源有效匹配。
(二)增強布洛陀文化旅游資源項目的體驗與參與性
對于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而言,僅僅依靠觀賞等還是不夠的,尤其是對于外地游客而言,在缺乏一定的民族信仰與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并不能很好地體會到布洛陀文化的特殊性。所以本文建議增強布洛陀文化旅游資源項目的體驗與參與性。一方面,立足于田陽縣村落,在田陽縣村落內有著較多的布洛陀文化傳說的雕像等,可以將這些文化遺址重新修繕,形成布洛陀文化體驗與示范村,當更多的游客走進具有內涵的布洛陀文化中。另一方面,立足于田州古城區,田州古城是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革命老區百色市田陽縣內,田州古城的占地面積1500畝,其總建筑面積約有90萬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是壯族文化“靈魂”的大型文化旅游綜合項目。古城的建筑風格雖主要以民宿為主,但卻不缺少古典的群落以及氣勢磅礴的樓牌,屋檐精巧細致,墻體高低有致。田州古城內建有布洛陀文化公園,這座公園充分展示了其布洛陀文化與壯民族文化精髓。在公園的內部還可以通過強化一些布洛陀文化的展示向游客增強體驗感,例如糯米熬制成的灰雕展以及浮雕刻畫的壯族傳說故事,以此來向游客展現壯族傳統生產、生活的場景,讓來游覽的客人能身臨其境,感受與了解到壯族人民的生活風俗,體驗到布洛陀文化與壯文化。
(三)堅持布洛陀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本真性
對于廣西田陽縣而言,其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精髓就在于布洛陀文化,在其資源開發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尚未開發完全。而布洛陀文化作為該區域的特色,應該圍繞其精髓建立一整套的旅游文化資源產品等,尤其是注重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本真性。布洛陀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本真性的傳承與保護需要對于布洛陀文化的組成部分進行深層次探討,解讀它最本質的精神內涵,讓傳承與保護并不是僅僅停在表面,而是將布洛陀文化作為一種精神信仰一直流傳下去。所以如何讓其保持本真性,一方面在文化旅游節以及敢壯山歌圩等節目上盡最大努力保持原汁原味,讓游客接受這種文化,并獲得認同,另一方面還應該建立良好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宣傳形象,并且圍繞布洛陀文化開發出更多的文創產品,不斷遠銷。
四、總結
我國民族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不同的地區都具有其獨特、與眾不同的旅游特色,所以在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上也應該具有獨一性與民族性,但是其都是立足于文化精髓的開發,保持民族文化的精神,增強旅游開發的深度,讓游客獲得更好的參與感與體驗感,同時通過較為系統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能夠獲得游客的認同才是成功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
參考文獻:
[1]葉思青.民族特色旅游開發問題探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3):58.
[2]張欣陽,張佳琪.談如何加強滿族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開發[J].福建茶葉,2019(02):72-73.
[3]吳小麗.地方民族特色與古鎮旅游開發的結合——以肥西縣三河古鎮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8(03):71-73.
[4]吳曦萌.談如何加強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資源開發[J].才智,2018(04):222.
作者簡介:
劉剛,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