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教好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古代文學,這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非專業的學生來學習專業的課程,這不得不促使教師思考如何改變傳統的面向專業學生的古代文學教學。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非“漢語言文學”專業;古代文學;教學研究
古代文學這一門課程,不僅“漢語言文學”的學生要學習,而且其他一些專業的學生也在學習。很顯然,專業課程與非專業課程的教學是有很大差別的。如何面向非“漢語言文學”的學生搞好古代文學的教學?本文擬從四個方面進行初步探討。
一、面向什么樣的學生
在古代文學的實際教學中,筆者教過法學、廣播與電視編導、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學生。對于這些學生而言,古代文學是非專業課程,既不會特別重視也不會特別感興趣。這門課程對他們而言,最大的用處就是可以幫助修滿學分。
無論是傳媒的學生還是法學的學生,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他們的文學基礎和文學興趣一般都比不上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雖然文學基礎不一,但抱著輕慢的態度學習古代文學卻幾乎都是一樣的。甚至,有的學生直接問我,我們又不是文學專業的,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文學?是啊,他們為什么要學習古代文學?又該怎樣學習古代文學?
其實,仔細思考這些問題,我覺得完全可以找到他們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的一些共性。他們都是在校大學生,都需要被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都對知識有著同樣的渴求。
二、培養什么樣的素質和能力
大學生的學習都具有專業性、自主性、實踐性和創造性的特點。這些共同特點可以作為我們培養學生能力與素質的重要考量。作為一門大學選修課程,古代文學的教學要培養學生三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1)知識與思想素養。通過適量閱讀古代文學名作,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通過對時代與作品的分析、理解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
(2)文化與審美素養。通過文學作品和與作品相關的文化知識的學習,打通文學與自身專業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文化涵養,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操。通過分析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素質。
(3)思考與實踐能力。通過對文學作品的學習和時代背景的了解,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反思,培養學生對歷史與現實的思考能力。同時,通過課堂發言、討論、作業、表演等方式,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三、選取什么樣的教學內容
教師的教學一般都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這對于教師選取教學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可接受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系實踐原則等等。
從大的方面來講,教師是無法選擇教材的。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材范圍內,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目的選取不同的教學內容。
(1)對于非“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古代文學是選修課程、輔助課程,因此,選取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非常必要。在面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時,教師通常會側重于知識的系統化、理論化。但是這些對于非本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他們過去的文學基礎比較欠缺,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量選取難易度適中,學生在中學已經有一定基礎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講課中不宜把側重點放在知識體系和理論知識上,而應該重視單個作品的教學,盡量做到以點帶面,觸類旁通。比如,學習先秦文學的《詩經》時,可以選取比較剪短易懂的詩歌來教學。因為學生在中學就已經學過一些《詩經》的詩篇了,也了解一些《詩經》的基本常識,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會比較容易接受《詩經》短篇。
(2)根據不同的專業,盡量選取與學生自身專業相關的教學內容。也就是把學生的專業學習與古代文學的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比如,面對法學專業的學生,在講先秦諸子的時候,可以重點講授法家思想和作品。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先秦時期的法家思想對當代中國有何影響。面對廣播與電視編導的學生,可以把影視文學與古代文學結合起來,畢竟很多文學作品被改編成了影視。面對網絡與新媒體的學生,可以把網絡與文學、影視結合起來,探討哪些文學或影視通過網絡迅速走紅、傳播。
(3)根據青年大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選取他們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青年大學生一般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思考能力,他們對于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等方面的問題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教室在教學中完全可以把這些問題貫穿在文學作品的講解中,有時候這些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牡丹亭》是一部古代戲曲,可能這種形式是當代青年學生比較難以接受的,畢竟現在喜歡古代戲曲的大學生不多。但是,《牡丹亭》卻是一部講述青年男女情愛的作品,作者的“至情”觀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
四、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方式?
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定。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作業法、陶冶法、探究法等都可以靈活運用,具體的教學方式也可以自由切換。比如,同樣是作業法,既可以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口頭作業;既可以是課堂作業,也可以是課后作業;既可以是論文性質的,也可以是小測驗性質,還可以是問答性質的。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方式,都是服務于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上好每一次課。
參考文獻:
[1]李志凱.大學生心理健康[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
[2]尚金鵬.教育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
歐陽叔雯,女,湖北天門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