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歆妍
摘要:在漢語國際推廣的背景下,中國文化的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徽文化構成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且與在皖留學生更為直接地接觸,因此開展以徽文化為導向的文化教學尤為必要。本文闡釋了將徽文化融入漢語教學的意義,并從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實踐活動等方面提出了教學策略。
關鍵詞:徽文化;文化教學;課程設置
隨著漢語國際推廣不斷壯大的浪潮,來華學習漢語的留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對我省來說現已有超過十五所高校招收留學生,省教育廳發布的《留學安徽計劃》中提出到2020年來我省留學生規模達到一萬人次。高校承擔著中國文化傳播與推廣的使命,中國文化構成豐富,呈現多樣性與民族性,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十分鮮明的地域特征。對于安徽來說,安徽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講好中國故事,也是講好安徽故事,傳播安徽地域文化,引導留學生感受徽文化的內涵,加深對徽文化的理解。
一、地域文化在文化教學中的研究現狀
我國的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但發展至今對于地域文化的研究較少,研究時間較晚,近年來表現出多地域的研究現狀,已出現將齊魯文化、巴蜀文化、廣西文化、徽州文化及鞍山、杭州、長沙、徐州等城市文化融入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研究。
這其中徽文化研究很少,目前僅有5篇期刊和1篇碩士論文對徽文化的文化教學展開研究,在已出現的對于安徽文化的研究中主要以論述為主,對徽文化在文化教學中的具體實踐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問題還有待深入討論。
二、以徽文化為導向的留學生文化教學的意義
(1)以徽文化“點燃”留學生漢語學習興趣。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留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尤其對于來自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文化的教學因其自身具有的優勢:呈現形式多樣、教學內容豐富、直觀性、注重文化的接觸體驗等,因此文化課的課堂氣氛輕松活躍,留學生有不同的文化參與感和體驗感,在了解和感受文化的過程中也是漢語學習的過程,可以燃起留學生對漢語學習的興趣。
(2)以徽文化為“坐標”講述中國故事。作為“他者”的來華留學生,在傳播中國故事、宣揚中國形象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在安徽學習的留學生與安徽文化有更直接、更親密地接觸和交流。因此,立足于徽文化有利于留學生體驗安徽的地域特色,以小見大,在與當地人的交流、當地文化的接觸中,感受地域風情與生活風俗,具象化中國形象,構建蘊含安徽地域特色的中國故事。
(3)以徽文化為“黏合劑”吸引人才,促進地區發展。各個省在積極進行地域國際化交流的過程中,優秀的來華留學生成為各省爭搶的資源。安徽作為內陸地區,面臨江浙滬地區巨大的競爭壓力,利用獨樹一幟的徽文化的影響來吸引留學生來皖學習必將成為發展的趨勢。留學生對安徽文化有了切身的體驗與感受,回國后將所見所聞傳播到各自的國家,從而提升安徽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增強安徽在吸引人才上的黏性,促進安徽的經濟文化發展。
三、以徽文化為導向的留學生教學課程實施
基于我校招收的留學生特點:零基礎水平漢語,以非洲國家為主,開設的文化課程主要針對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在第一學年的課程實施過程中,文化教學以文化課的方式進行,并適時開展文化體驗活動。留學生自身的文化圈與中國文化差異較大,因此對中國文化是好奇與疑惑并存。但目前的文化教學存在一系列問題:教學目標不明確,缺少教學評價體系;教師不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也受到教師本人喜好或擅長方面的影響;地域文化未涉及,無法滿足留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了解需求。因此,應在目前課程設置的基礎上確立以徽文化為導向的文化教學。
(1)明確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目標。任何課程的實施需要可操作、可檢驗的教學目標,對于初級階段的漢語學習者來說,文化教學應側重于引導學生對中國對安徽的文化興趣,對安徽和中國的文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基于此,文化課程的教學目標可參考《國際漢語教學通用大綱》一級目標與二級目標中文化意識的目標描述,具體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四部分。如一級目標中的“初步了解中國的簡單交際禮儀與習俗”、“初步體驗中國文化中的物質文化部分,如食品、服裝等”,這些可有效作為我校留學生文化教學的目標設定,指導文化教學。
(2)創新課程模式,形成教學團隊。在具體的課程實施中,可從教學形式、教學內容與教材、教學團隊方面進行創新。在教學形式上可采取以體驗式教學活動為主,探索線上線下共存的多模態、混合式教學,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如介紹安徽文化的視頻、中國文化的慕課等;課程可為一周兩次,理論和體驗穿插進行,布置相應的文化任務,鼓勵留學生走出課堂,與當地人積極交流;在教學內容上,側重于具體化的文化展示,尤其是對于初級階段的留學生來說,在教學上引入安徽黃梅戲、徽派建筑、徽菜、中醫藥文化等頗具體驗感的文化內容,探索形成本校獨特的校本教材。同時,以教學團隊的方式進行教學,根據每個教師的興趣點和擅長方面,進行主題式文化教學。
(3)利用校內外豐富資源,開展文化活動。我校設有藥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藝術學院、土木與建筑學院等,并有書法協會、舞蹈協會、演講協會等,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豐富文化資源。可邀請校內外專家開展不同的文化講座,接觸當地的風俗人情,舉辦并形成固定的校園文化活動。
安徽的文化資源極其豐富,漢語教學與本地文化傳播相融合,有利于幫助留學生跨越文化障礙,緩解文化沖突。應深入探索安徽地域文化,推動徽文化的傳播,講好安徽故事、中國故事。
參考文獻:
[1]徐開妍,徐瑛琦.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地域文化研究述評[J].漢字文化,2018(19):5-6.
[2]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編制.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修訂版)[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