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要:數字時代來臨,以大數據、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化手段得到廣泛應用,對高校科研工作產生了極大影響。本文從科研管理工作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入手,分析了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從加大科研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服務意識,完善科研管理數據庫信息共享系統,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激勵機制等三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科研管理;效率提升;數字時代
數字時代來臨,以大數據、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信息化手段得到廣泛應用,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同時帶來信息傳輸、存儲和管理的巨大挑戰。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和投入日益加大,高校科研工作迅速發展、高等學校科研規模日益擴大,多種科研手段、信息技術相互結合已成為科研發展的新趨勢。科研管理部門作為高等學校的科研管理、服務部門,任務日益艱巨、復雜,其是否科學、高效,直接影響著科研活動是否順利進行。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熟練掌握并運用好各類信息化手段,不僅能夠發揮科研管理工作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而且對于科研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科研管理工作的主體與客體
在科研過程中,從開始到結束都是在科研人員主觀意志作用下實現的,科研人員根據自己的內心意愿安排自己的科研活動,因此科研活動的主體是科研工作者。而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管理人員有目的的組織科研工作人員按照一定的計劃完成科研任務,取得科研成果,其中,科研管理人員承擔主要的組織、聯絡以及具體執行工作,因此,科研管理工作的主體是科研管理人員,客體是科研人員。
要做好科研管理工作,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員和科研工作者要在思想上、行動上高度統一,共同完成科研活動。尤其是科研管理人員作為主體,需要明確責任目標,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發揮自身職能,為科研工作提供系列有力支撐,同時還要調動科研工作者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按照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開展科研工作。科研工作者與科研管理人員之間要相互促進相互滲透,在和諧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行。
二、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校院兩級管理體制不健全。大多數高校的科研管理體系為校院兩級科研管理,而在校級科研管理中“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時有發生。在制定學校科研目標的過程中,作為基層的二級單位不一定有足夠的參與度,其訴求也不一定會被學校科研管理部門采納,相關制度規定的制定者不一定了解實際工作需要,造成學校管理體制與科研工作實際契合度不高,組織效率得不到充分發揮,影響了科研效率。
另一方面,二級單位的科研管理人員要面對的各類事務較為繁雜,有些還身兼數職,服務不能完全到位,致使部分繁瑣的行政事務例如科研報賬、各類科研材料的撰寫等由科研工作者承擔,使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造成科研效率的下降。
(2)傳統的評價體系和管理方式與當前的科研發展存在一定的矛盾。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單靠個人的單打獨斗已經不能滿足科研發展的需要,但很多學校的科研評價體系并沒有跟上發展的步伐,影響了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例如科研活動在實際運作中缺乏有效的跨學科整合與交流,科研力量相對分散,評價體系過于呆板,過份重視個人成果,忽視團隊協作,不能提供正常需要的各學科有意義的交流等現象依然存在,對科研工作形成一定的制約。
(3)管理手段相對滯后,科研管理系統難以實現數據共享。當前的科研管理中,科研成果采集普遍采用傳統的“錄入——審核制”,這種采集方式費時費力,效率低下,且會造成科研人員的負擔。甚至有些單位不同的部門之間還擁有不同的管理系統,不同系統之間還不能實現共享,浪費了科研工作者大量的時間進行簡單的重復勞動。盡管大數據的出現有助于提升科研效率,但在相當多的高校并沒有完全得以利用,或者由于資源信息共享不暢,導致科研數據在各部門之間未能很好的流動與共享,增加了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科研管理效率提升的建議
(1)加大科研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作為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應秉承優質服務的理念,結合科研人員的專業特點,為他們提供相應的科研管理服務。通過定期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提高科研管理人員的專業管理技能,尤其是加強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及培訓,使其充分應用在工作實踐中,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創新工作方法,降低人力成本及溝通成本,以確保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2)建立并完善科研管理共享系統。深入研究大數據及共享技術,并應用在科研管理當中,將各類專屬信息平臺進行整合優化,形成數據互通共享的科研管理數據平臺,減少科研工作者重復勞動;借助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及共享科研數據,開發智能搜索引擎,通過網絡搜索、預設程序來自動識別、整理、匯總相關成果,減少科研工作者及科研管理人員數據收集工作。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外部需求與科研成果的聯系,方便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便更加高效地實現科研成果數據轉化。
(3)完善管理制度,強化激勵機制。高校應根據不同學科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科研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好科研規劃,明確科研工作目標,完善科研考評標準,并與教職工的評優、職稱、科研績效等掛鉤,加強對科研人員的物質和精神激勵,激發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
參考文獻:
[1]王航.基于管理主客體關系的高校二級單位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初探[J].高教學刊,2019(07).
[2]王思懿,趙文華.邁向服務型行政:研究型大學科研管理機構組織變革——以密歇根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7(03).
[3]胡澤保.試論新時期高校科研管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4]張仙偉,季鋼,侯令忠.基于網格技術構建高校教學科研管理平臺[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