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將風險導向審計引入高校科研經費審計,將科研經費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并對每個階段點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進行分析,指出高校審計人員重點關注的風險點,并提出了科研經費審計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科研經費;專業素質
風險導向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始終以風險分析評估為導向,根據量化的風險水平來確定審計項目的次序、審計范圍重點,對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進行評價,提出合理性意見與建議的管理活動。
2001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發布了《內部審計實物標準》,明確了“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確定審計計劃”,風險導向審計初步形成。2004年美國COSO發布《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風險管理由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等八個要素構成,從這些視角去觀察各個層級或層級的業務,檢驗是否實現各項目標。風險導向審計成為主流發展趨勢。2009年,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發布了《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系統地闡述了風險導向審計的審計方法、審計流程等。2013年,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發布了《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將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全面貫徹于整個準則體系中,強調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應該全面關注組織風險,以風險為基礎組織實施內部審計業務等,進一步強化風險導向審計的思想。
一、高校科研經費審計現狀
1.對科研經費審計的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普遍重視科研經費的量,并將其作為學校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標,學校出臺了各項制度、政策鼓勵教師申報科研項目,忽視科研項目經費支出的管理,特別是對科研項目經費的審計沒有足夠重視。
2.高校審計部門審計計劃大多依據上級部門的工作部署,立項被動,缺少風險管理意識
高校的科研經費審計主要以經費支出審計為主,無審前調查,忽視內部控制審計,有的甚至將審計工作定義為查賬,已經不適應現階段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需要。
3.缺少對科研經費有力的監督
目前,高校科研經費審計大多屬于事后審計。審計部門根據上級規定或審計部門計劃開展科研經費審計。事后審計無法對科研經費的使用進行全面的分析,僅僅只是對結果審計,很難及時發現經費在使用過程的問題。
4.審計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高校審計人員知識結構相對單一,缺少“復合型”人才。審計人員往往重視財務方面的知識,計算機審計、大數據審計等領域的知識欠缺,很難滿足大數據時代對高校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的要求。
二、風險導向審計在科研經費審計中的應用
1.事前審計(項目立項階段)
科研項目以立項文件下發或簽訂立項合同為起點,在這個階段,科研項目預算的編制存在重大風險,應該作為科研經費事前審計的重點。項目的立項流程見圖1。
項目立項階段的風險點主要有以下兩點。①科研項目的預算由項目負責人來編制,很多項目負責人缺少必要的財務管理知識,再加上項目在后期的執行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性,因此項目負責人在編制預算時不細致、不科學,缺少必要的論證,編制具有隨意性。這個階段的審計要把重點放在高風險的項目上,特別是會議費、勞務費、調研費、辦公費等預算,避免項目負責人虛列開支、虛報勞務費等,減少項目在執行過程中的風險。②科研項目預算調整的隨意性。預算批復后原則上是不予調整的,但是由于有些項目存在不確定性,導致部分項目負責人隨意變更項目預算。審計重點是審計變更程序是否符合相關規定,通過咨詢專家等方式來審計預算變更的必要性、合理性等。
2.事中審計——項目的實施階段
項目實施階段的主要流程見圖2。
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科研經費管理的風險點主要有以下四點。①科研經費報銷審批。很多高校都制定了科研經費報銷制度,規定了科研經費報銷流程,審批權限等。在實際報銷中,存在審批制度執行不嚴,超審批權限簽字的情況。特別是勞務費、專家咨詢費的發放,存在勞務費、咨詢費簽領人及審批為同一人的情況。審計人員重點審計科研經費審批權限,控制風險。②科研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各類支出大多以發票的形式呈現,財務人員只能對發票進行形式上的審核,科研項目組成員通過虛開發票,虛列支出的方式套取科研經費的情況非常普遍。審計人員應加大對科研經費開支的真實性的審計。③科研經費超預算開支、無預算開支。科研經費應嚴格按照預算來使用。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科研項目的不確定性,導致經費使用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容易出現經費使用超過預算,或是無預算使用的情況。審計人員重點審計各類開支是否超過預算,是否有預算。④科研項目的支出與本項目無關。科研項目在報銷時,只要有合規的發票,有符合規定的負責人簽字,就可以報銷,很容易造成科研項目組成員將家庭消費作為科研項目支出。
3.事后審計——科研項目結題階段
科研項目大體上按照下列流程來結題(見圖3)。
科研項目結題階段存在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三點。①結題不結賬。很多科研項目存在結題不結賬的情況,資金長期掛賬,或者后期陸續以科研項目的名義開支。②突擊使用科研經費的情況。很多項目前期進展緩慢,在項目快結題時仍然剩余大量科研經費,容易出現編制各種名目集中報銷,突擊支出項目經費的現象,審計人員要嚴格審核。③科研項目經費財務決算的合理性。審計人員重點審查決算與預算是否相符、發生偏差的原因、決算與實際的支出是否一致等。
三、高校科研經費審計的建議
1.建立科研項目經費使用追責機制
科研項目經費使用不規范的,按照情節的嚴重程度,對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進行追責,提高科研項目負責人對科研經費使用的認識。
2.建立科研項目審計數據庫
高校要先對科研項目進行分類,細化項目開支明細,建立從預算—使用—決算整個流程的科研項目管理數據庫,并定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數據調整。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及時了解項目開展情況,判斷科研項目預算、支出,結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降低審計風險,節約審計資源。
3.提高審計人員專業素質
加大對審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力度。審計人員不僅要熟悉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具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還要準確理解法律法規的基本精神,處理法規條文與事實的適用,對審計對象作出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審計評價。除此之外,還要加大對計算機審計的相關知識培訓力度,不僅要會使用計算機軟件,還要掌握一定的數據庫知識和網絡知識,掌握一定的編程語言。
4.建立科研項目專家庫
一支業務過硬的顧問專家庫隊伍可以充分發揮專業參謀作用,幫助審計人員迅速掌握科研項目信息,抓住重點,找準支點,撬動全局,為審計人員提供關鍵線索或重大疑點。某種意義上,顧問專家庫是審計人員的外腦延伸,他們提供豐富的智力支持,方便審計人員掌握行業精要、梳理審計重點,在錯綜復雜的資料中有效甄別重要的審計信息。
四、結語
高校科研經費能否合理規范地使用取決于科研經費管理是否規范和完善,但目前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堵塞漏洞,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為學校科研保駕護航的作用,促進學校科研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于亞利,梁賢庭.基于風險導向的高校科研經費全過程審計管理[J].會計之友,2017(2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5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DB/OL].http://www.moe.edu.cn/s78/A16/A16_tjdc/201605/t20160510_242690.html,2016-05-10.
作者簡介:房瑜丹(1982—),女,廣東梅州人,中級會計師,碩士,教師,研究方向:審計、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