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給圖書館帶來了新的服務模式和管理理念。文章結合臺州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圖書館開展的項目,引入RFID系統,分析了RFID系統應用的優勢并對RFID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總結。
關鍵詞:RFID技術;高校圖書館;盤點;定位
一、RFID技術工作原理
RFID裝置由一對主從無線電構成,它們工作在相同頻率下,稱為應答器。天線是芯片和讀寫器之間傳遞射頻信息的工具。RFID無線應答器芯片安裝在被識別的物體的特定隱蔽位置,同時在芯片中錄入物體的相關信息。RFID工作原理是讀寫器識別天線收到的特定頻率信號,芯片通過感應特定工作區域范圍內產生的信號電流,從而被激活,芯片的內置天線將芯片內信息發送出去,讀寫器的天線接收到芯片傳來的信號進行信號解碼,然后傳送到PC終端進行相關信息處理工作,如圖1所示。
二、RFID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1.RFID技術相比圖書條形碼的優勢
傳統圖書館圖書的信息識別是通過條形碼來實現的,其具有成本低的優勢,但是隨著物品數量種類的不斷豐富,對物品流通的效率和安全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條形碼使用的便利性和識別速度的問題日益顯現,而RFID技術具有掃描速度快、存儲數據量大、安全性高、抗干擾性強,能夠遠距離讀寫數據的特點(見下表)。利用RFID技術能夠實現圖書的實時導航定位、館藏量的快速盤點、避免圖書閱讀架亂的現象。在圖書館應RFID技術,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為圖書館館藏位置提供便捷的移動式自助借還服務,實現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互動[1]。
2.RFID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優勢分析
(1)簡化流通流程,提高流通效率。使用RFID技術后,可以同時一次性讀取多本圖書信息,節省了讀者借還圖書的時間,提高圖書館服務的便利性。
(2)提高館員的工作滿意度。圖書館對RFID系統的應用,減少了館員的流通工作量,可以配合RFID技術實現自動化工作,館員可以從機械地重復工作中解放出來,優化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可以從事學科咨詢服務、深層業務服務和讀者其他相關服務。
(3)降低圖書查找和全庫盤點工作量。RFID技術能實現圖書書架的定位,而且可以記錄圖書的架位、架層詳細信息,RFID盤點機可以讓館藏上架圖書正確,并且可以盤點在架圖書數量,減輕了工作人員煩瑣的體力勞動,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2]。
(4)提高讀者的滿意度。讀者根據精準的定位可以快速查找到圖書。同時讀者可以應用RFID自助借還系統實現自助服務。RFID快捷、高效、方便,新鮮的事物對大學生來說具有吸引力,越來越多的讀者愿意來圖書館,圖2是我校圖書近3個月使用RFID系統前后圖書流通量的對比圖,實際的流通總量也說明了使用RFID系統有效提高了圖書館的借閱流通量,效果顯著。
三、RFID技術在圖書館中應用存在問題分析
1.成本問題
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成本問題是RFID技術在圖書館推廣應用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一是芯片價格偏高,二是芯片的需求量龐大,一個圖書館若有百萬冊圖書則需要百萬條芯片,這樣成本就會增加。
2.圖書污損問題難以及時發現
通過人工借還圖書,能對圖書中出現的撕毀、涂鴉等現象及時發現并進行處理,而RFID系統省略了這個流程,是通過讀者自助進行借還操作,難以處理不良閱讀習性的讀者歸還的圖書,導致后續剔除的難度。
3.人體安全性問題
目前多數圖書館使用的RFID多屬于超高頻的芯片,頻率在800MHz~900MHz,設備供應商能提供相關材料保證RFID使用的電磁波符合相關規定標準,對人體無害,但是圖書館是讀者集中、人群高度集中的場所,工作人員和讀者長期處于RFID電磁波包圍的范圍內活動,很多人擔心長期在這樣的環境內,引起健康問題,所以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考慮人身安全問題。
4.標簽隱蔽性問題
RFID標簽直接貼在書縫里,經過我校近4個月的運行,在流通的過程中很容易被少數讀者撕毀,這樣造成個別圖書無法識別影響流通。此外,RFID標簽也會由于外界壓力容易造成內部芯片損壞,而導致無法識別。RFID系統偶有誤讀也可能發生,特別是與金屬物近距離貼在一起影響信號頻率,造成無法識別或者誤讀。
參考文獻:
[1]沙玉萍,周建芳,劉桂芳.高校圖書館微視頻服務研究——兼論信息素養教育微視頻案例庫[J].圖書情報工作,2015(15):68-72.
[2]王元立,王煦.淺析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J].農業網絡信息,2014(2):68-70.
作者簡介:徐恭旭(1984—),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讀者服務、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