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開設與專業相關的法律類課程時存在教學內容龐雜,針對性不強,缺少實訓環節等問題。文章從文秘和市場營銷專業的教學實踐和調研得出應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篩選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實訓環節,使高職法律類課程培養出會用專業法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性人才。
關鍵詞:行業需求;高職法律類課程;市場營銷;文秘
一、高職法律類課程的行業需求
筆者主要承擔所在學院文秘和市場營銷專業法律類課程的教學任務。通過對所在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得出,文秘專業畢業生就業行業主要包括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信息傳輸業,教育和培訓業等。就業崗位群包括:行政助理、文員、秘書、客服、前臺、銷售、市場專員、培訓師等。調查顯示,高職文秘專業畢業生就業已從原先的行政事業單位的文秘人員向企業秘書轉變。絕大多數畢業生進入了各種所有制企業,且以中小民營企業為主。因這類企業自身規模的限制,且追求效率和效益,崗位分工不細,秘書往往身兼數職。如在處理一些日常合同或者小的經濟糾紛時企業往往沒有聘請專業的法律顧問,而由一些從事管理工作的文秘人員來充當法律顧問的角色。因此,文秘專業的學生如果能在高職學習階段獲得民法、商法、經濟法、勞動法等有關法律知識,懂得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勢必能增強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成為受企業歡迎的復合型人才。
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就業行業主要包括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房地產業、信息傳輸業、金融業等。就業崗位群包括:企業營銷部門的市場調查、信息統計、營銷策劃、售后服務等;零售或批發企業的推銷員、促銷員等;企業銷售部門的業務員及各類咨詢公司的相關崗位等。這些崗位最常用到的是公司法、合同法、工業產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如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能掌握相關法律知識,將有助于企業依法遵守市場秩序,規避法律風險、預防經濟糾紛發生。
此外,調研還發現,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營銷已成為企業必備的競爭力之一,企業需要能夠開展互聯網運營的人才。這些新興的崗位主要是以互聯網和各種移動終端為平臺,推廣企業產品并和顧客進行溝通。崗位群主要包括:網站編輯、網絡運營管理、互聯網產品專員,電子商務助理等。從事此類行業的人員需要了解電子商務及信息網絡傳播的相關法律。
二、以行業為導向的教學內容改革
為培養既懂專業又懂法律的高職應用型人才,市場營銷和文秘專業分別開設了經濟法和法律法規實務課程。市場營銷專業采用高職經管類《經濟法》教材,此類教材頗多,但是適用于高職其他專業法律類課程的教材卻很少,如文秘專業。文秘專業的學科歸屬一般是語言應用類,但就文秘畢業生的就業現狀而言,也可將其納入綜合管理類。且高職文秘學生進入企業工作的占絕大多數,如前所述,需要懂得市場經濟運行的相關法律知識,因此,在沒有針對性教材的情況下,也可選用經管類的《經濟法》教材。
經管類《經濟法》教材采用的是“大經濟法”概念,即包含調整一切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因此涉及狹義經濟法、民法學、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等領域,包含的法律有物權法、公司法、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票據法、勞動法、經濟仲裁與經濟訴訟法等諸多法律。雖然此類教材的寬泛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不同專業開設經濟法類課程的需要,但是教學體系繁復、內容龐雜,各部分之間缺少具有一定邏輯性的銜接。如果教師對教學內容不加選擇予以講授,課時明顯不夠,或者講授時只能點到為止,泛泛而談。因此,兩個專業都需要根據行業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篩選和編排。
營銷專業應重點講述前述行業崗位常用法律,而與行業崗位關聯性不強的銀行法等可作為自學內容。另外,在授課時可按照學生就業以及創業過程來設計教學體系,如從就業所需的勞動法開始,到創業所需的公司法,再到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需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產品質量法等。文秘專業法律課程的主要內容可與市場營銷專業大體相同,但應根據行業特點進行調整。比如,文秘從業人員一般要從事檔案管理工作,所以務必要加入檔案法等內容。
另外,為應對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市場營銷專業教學中應加入電子商務法的內容。而為應對新媒體的發展,文秘專業應加強著作權法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講解。
三、以行業為導向的教學實訓環節改革
高職院校因其自身條件限制,法律類課程一般無法采用審判觀摩、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法學專業實訓手段,但法律法規的概括抽象性,容易使高職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只有在教學過程中穿插多種形式的實訓環節,才能引起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其靈活處理法律問題的實踐能力。實訓環節可以包括:①法律法規查找實訓環節。在課程前期可安排根據案例查找相關法律法規實訓環節。法律教育不僅僅培養學生如何理解法條,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即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圍繞該行為是否合法;法律有無此規定,法律是如何規定的。學生如能有法律思維,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便會自覺地以現行有效的法律規范來分析解決問題。即使在跨專業就業時,遇事也能主動查找有關法律法規,處理現實問題。②案例分析實訓環節。該環節既可以使抽象的法學理論知識變得生動,理論結合實際,又可以啟迪學生自主求索,還可以檢驗學生對所學法律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具體過程是:由教師選擇時效性強的經典案例,向學生簡要介紹案情,學生分小組搜集案例詳細資料,查詢法律法規,并分析案例。之后,小組通過PPT陳述案例分析結果,或進行不同觀點的小組辯論,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③模擬設立和運行公司的實訓環節。學生通過該環節模擬選擇設立企業的形式,制定公司章程,設計合同條款,并模擬各種經濟糾紛解決途徑等。④行業熱點問題分析實訓環節。教師提出議題,學生搜集資料,從多角度分析該熱點問題。比如,讓學生搜集身邊山寨產品及有關案例,綜合運用商標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來分析山寨現象。
參考文獻:
[1]褚又君.行業需求導向下高職“職場禮儀”課程關鍵技能探究——以湖州職院六大專業群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64.
[2]陳杰,尹瑩,王珍.基于就業現狀的高職文秘人才培養策略[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23.
[3]王文君.文秘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4):132.
[4]吳暢.高職法律事務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探索——以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4).
基金項目:寧波教育學院2018年校教改教研項目“與行業融合的高職法律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NJJG201803)。
作者簡介:何赟(1980—),女,浙江寧波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