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護理教學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既有知識、又有扎實技能的護理人才,高職教育需要貫徹“能力本位”,護理學教學也要朝著“能力本位”方向來改革。文章闡述了“能力本位”理念的要求,并以護理生理學的教學為切入點,探討其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學改革方式。
關鍵詞:能力本位;生理學教學;高職護理
一、“能力本位”的概念和作用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就是根據教學任務、社會預期,為學生確定學習內容,確保學生可以掌握相關的操作能力,以“職業崗位需求”來設置教學模式。“能力本位”這一理念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二戰后退役人員訓練中,在20世紀60年代,“能力本位”理念開始在職業教育體系教師的培訓中得到推廣。雖然“能力本位”思想在職業教育中得以推行,但是在護理生理學教學中,還是以傳統授課的方法為主,尚未運用“能力本位”的思想來突出生理學教學的職業特色,導致培養出的人才缺乏職業能力。
二、生理學教學“能力本位”理念的落實研究
1.基于“能力本位”重構課程體系
生理學教學體系中,課程結構有重要影響,鑒于目前生理學教學內容煩瑣、復雜,需要從“能力本位”著手,優化課程結構。在課程體系上,以職業培養目標為導向選擇教學內容,強化教學內容與臨床應用能力的結合,明確“基礎課程”“基本理論”“技能操作”“實驗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在課程制定方面,邀請其他專業課程教師一起參與。同時,適當提高“實驗課程”比重,加強生理學實驗與藥理學、病理學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從“機體活動、生理變化、藥物作用”等方向來理解,讓職業教育內容更具針對性。
2.應用多種方法培養綜合能力
課堂教學是落實“能力本位”理念的重要場所。以“血液循環”內容的授課為例,即可為學生布置“水腫”主題,要求學生將所學生理學知識與之結合討論、調研、寫出報告。這種討論活動為學生留出了展現自我的時間,在一次次的問題分析和綜合過程中,可以激發出他們的創新思維,加深感悟,拓寬學習思路。
3.鍛煉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
“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傳統生理學多是教師“一言堂”,學生缺乏自主意識,雖然通過死記硬背能記住教材的概念、知識點,也會做題,卻唯獨不知如何應用,在就業后,也難以適應崗位的發展要求。因此,在生理學教育中,應該轉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要求他們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
以“消化系統”內容的授課為例,為學生留出“胃潰瘍產生原因”“胃液的生理作用”“胰液的生理作用”“蛋白質、脂肪、糖的消化方式”“消化活動的調節方式”等題目,要求學生任選其二,在課后復習課堂內容、查閱網絡資料,完成一份PPT報告。
4.通過考核提高職業能力
以往以期末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單一,重理論、輕知識應用,在這種考核模式下,學生在考前兩三天突擊,一般即可拿到合格的成績,很容易形成惰性思維。該種考核方式淡化了學生的職業能力,也違背了我們職業教育的初衷。為了提高考核質量,除了書面測驗之外,還要關注學習進程的變化。
三、結語
高職教育中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提高其職業素養,是滿足現代職業教育改革要求的風向標。“能力本位”下生理學教學的改革要求對課程內容體系做出重建,采用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留出更多的機會,迎合“能力本位”的教育需求,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實踐結構顯示,“能力本位”下的生理學教學,學生興趣盎然,成效也十分喜人。
參考文獻:
[1]張元寶,宋瑾瑜,黃曉赟.本科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實施路徑研究[J].職教論壇,2018(4).
[2]賈芳.以臨床為導向的生理學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22).
作者簡介:胡亞(1985—),女,湖南湘潭人,助教,碩士,研究方向:中藥抑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