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玲 黃斌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是我國每一所高職學校的電氣自動化專業都會開設的專業,同時也是基礎課程之一。因此,文章將立足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學現狀,對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高技能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職教學;電氣自動化專業;高技能;創新人才
在我國的學校教育體系中,高職院校的教育與普通學校的教育教學不同,它主要是為社會提供專業性的高技術人才。因此,在現在的高職學校教學中,除了要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的培養之外,還要促進學生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成為高技能創新型人才。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形成更好的知識技能基礎,為學生日后步入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競爭力。然而,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將學生培養成為高技能創新人才,這是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究的問題。高職教師要想真真切切地做到這一點,就要從教材的基本內容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兩者進行良好的整合,從而選擇更好的教學路徑和方式培養學生,促進學生成為高技能創新人才。因此,本文將結合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學的相關教學內容,對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高技能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展開探討。
一、創新培養的作用
在高職學校課程教學中,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形成一定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教師想要落實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就要明確創新培養對學生來說到底有什么意義和作用,這樣教師才能夠選擇好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力
在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力。對高職學生來說,他們在社會中最強有力的競爭武器便是自己的專業知識,而對現在的社會來說,僅僅擁有專業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能夠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對知識進行拓展。換句話說,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從而才能夠推動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2.符合社會需要
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加強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符合社會的需要。在現在的社會發展中,最需要的便是高技術的創新能力。對高職學生來說,他們自身所學的知識便是技能知識,如果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能夠形成創新意識,那么他們將會成為社會事業建設的中堅力量,極大地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3.有利于教育改革的推進
在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實現教育改革的推進。在現在的學校教學中,課程改革已經成為可阻擋的趨勢。在高職學校課程教學中,教師也應該要落實相關的教育改革。而通過創新的方式,教師能找到更好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教學,推動課程教學的發展。
二、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正是因為在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推動學生成為高技能創新型人才。
1.創設問題情境
電氣自動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懂得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想要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創新意識,就要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針對課程內容,形成自己的思考。對于教學活動來說,它實際上存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教的方面,而另一個便是學的方面。只有學生自己投入學習課程,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學生才能夠有更好的知識體驗。除此之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相應的知識內容,自然也會主動對課程知識展開實踐,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一來,學生對知識就會形成自己的見解,在日后的實踐中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創新意識。
例如,教師在教授《電路及磁路》時,這節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掌握電路的基本概念以及基爾霍夫定律,從而根據所學知識操作電阻電路的化簡方式。加強學生的知識基礎,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展開問題教學。例如,“什么是電路?”“你如何理解電路這一概念?”等,通過這樣的問題,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感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高職電氣自動化教學中,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成為高技術創新型人才,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來展開。對學生來說,要成為創新型人才,不僅要在實際中感悟,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才能夠形成一定的創新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模擬電子技術》時,這節課程主要是要讓學生知道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通過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嘗試設計一個集成電路模板。因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想法是有限的,所以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形成更好的知識理解和感受,在這一理解的基礎上,展開了電路模板設計。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生通過小組的力量,進行集成電路模板的設計。等學生將集成電路模板設計完成之后,交給教師檢查,等到教師認可之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來實現學生的創新想法。這樣的方式,既推動了課堂教學,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在高職電氣自動化教學中,教師想要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就需要讓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在高職電氣自動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需要認識創新意識的作用,并從創新作用和教材內容的角度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和路徑,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將學生培養成高技能的創新人才。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從創設問題情境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這兩個角度出發,來實現學生的創新能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只要教師能夠立足學生的基礎來展開課堂教學,就一定能夠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時榮.“互聯網+”行動下高職工科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以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為例[J].電腦與電信,2016(10):19-21.
[2]范次猛,夏春榮.創新五年制高職辦學模式 凸顯高技能人才培養優勢——以“電氣自動化技術”五年一貫制高職專業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13(3):61-63.
作者簡介:陳冬玲(1971—),女,廣西荔浦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自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