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曉霞
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時代的迅猛發展,國家意識形態宣傳工作出現了更多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作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國家,既要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同時要在新的時代把握時代的脈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的使命和要求為我國意識形態宣傳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十八大以來,我國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建設,意識形態的傳播為文化自信的運作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和思想基礎。新時代國家意識形態宣傳為我國在國際競爭中提升綜合國力奉獻著重要力量,對于夯實我國的軟實力提供新鮮的意識“血液”補充。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在新時代必須樹立“大宣傳”理念,創新意識形態的工作格局;踐行“黨性與人民性從來一致”的原則,堅守意識形態工作的政治立場,這對于我國意識形態宣傳工作提供前進方向。
一、意識形態內涵以及重要性
1.意識形態內涵。意識形態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范疇,它是社會意識中的一部分,是系統地、自覺地反映社會經濟形態和政治制度的思想體系。①社會意識是社會中的人群集合體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既包括和日常生活相聯系的較淺層次,也包括具有理論形態的較深層次。意識形態就屬于社會意識中層次較深的具有理論形態的這一部分。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意識形態概念可以定義為:在階級社會中,適合一定的經濟基礎以及豎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而形成的,代表統治階級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觀念的總和,其根本的特征是自覺地或不自覺地用幻想的聯系來取代并掩蔽現實的聯系。②
2.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思想工作一直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對宣傳思想工作,特別是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刻的闡述,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思想工作是黨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
從歷史經驗看,意識形態工作與黨的前途命運、國家的長期穩定、國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相關。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能否長期維持和平與穩定,一個社會能否和諧穩定,一個政黨能否穩定執政,取決于其硬實力,如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國家的民族精神訴求、民族凝聚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等文化軟實力。意識形態建設是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一個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失去了統一的指導思想,就會出現意識形態安全危機,整個社會將陷入一片松散的沙土中,國家安全將無法得到保障,黨的執政地位將無法鞏固。在這方面,蘇東劇變已經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經驗教訓。
在新時代,我們同時面臨著主流意識形態受到外來文化侵蝕的影響,隨著網絡的迅速發展,當代西方除了在物質方面對全球占據主導權,通過文化傳播的形式來影響東方國家的意識形態,這對于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十分不利的。現在以西方國家所謂的消費主義商品經濟為主導,從經濟角度影響著東方的國家文化主導權,這對國家主流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二、新時代繼承和發展我國主流意識形態
從十八大到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站在新時代前沿,對我國意識形態工作建設提出了新的思想和理念,為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并對意識形態工作定位、指導思想、任務進行了創新探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站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原理的基礎上針對中國新時代的特征和需求提出的,這對于繼承和豐富馬克思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石。首先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特征進行以下分析:
1.實踐性特征。我們要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基礎和學理支撐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論進行分析。從意識形態的特征上分析,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論具有實踐性。一方面,人們的存在即實際生活過程是意識形成的基礎和來源,意識形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人們的現實生活過程。另一方面,意識形態具有實踐指向,也就是說,意識形態一旦形成,就會作用于實踐,在實踐中產生影響。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創新。新的時代孕育新的思想,習近平站在中國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提出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在堅實的實踐基礎上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進行發展,同時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抓住時代的脈搏和人民群眾的心聲,提出了具有豐富內涵、意義深遠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階級性特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階級性特征,中國共產黨體現和保障了人民的權益,展開的一切意識形態工作和實踐工作都是在維護人民權益基礎之上的,切切實實體現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通過國家意識形態的不斷發展和革新,科學高效地治理國家,逐漸形成更加完善的“意識形態矩陣”。“意識形態矩陣,就是指維系這個社會正常運轉、保證該社會的穩定、和諧發展的一整套思想觀念和制度措施。換句話說,一個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歸根結底是在社會矛盾(尤其是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不斷產生又不斷解決中前進的,但一定階級社會生存與發展的狀態則是由意識形態作為社會的核心凝聚力,形成意識形態的矩陣,才得以實現的。”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中國夢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對于中國未來發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和目標,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及“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形成整體意識形態矩陣,為全方面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戰略安排。
3.時代性特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學說與時俱進的本質,伴隨我國的迅速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在黨的領導下制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理論,為我國在新時代、新危險、新挑戰面前能夠找到高效科學的指導方法,為發展社會主義國家執政理論提供豐富養料。在鄧小平執政時期就開始著重強調“兩手抓,且兩手都要硬”,在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工作中,強調思想工作建設,形成更加完整的意識形態理論,服務于經濟建設,共同促進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將集中精力解決我們社會的重大新問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通過經濟健康穩定發展來緩解發展成果分配不平衡的現狀。
三、新時代意識形態宣傳工作面臨的困境和解決措施
1.多元文化入侵及解決措施。經濟全球化進程為文化交流提供了多元方便的交流渠道和競爭高地。在經濟文化交流的背后,西方意識形態文化已悄然進入中國民眾的視野,他們通過商業廣告的形式來渲染人們的情緒和內心的意識,例如美國可口可樂品牌的廣告,它的廣告理念是“這是可樂,這是美國”,隱喻了美國人對生活的價值追求和無限向往。這種廣告與美國的價值追求、生活質量銜接在一起,其意識形態一覽無余。這實際上與西方國家所推崇的“普世價值”緊密聯系,“普世價值”是一種超越歷史、超越階級、超越現實、永恒的脫離人類一切價值標準的、荒謬的價值觀。這對于促進和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實現社會當中每個人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是非常不利的。而在色彩斑斕的網絡和商業廣告的幫襯下,西方意識形態正在對中國民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
在新形勢下如何應對西方意識形態的沖擊,需要全方面的措施:首先,對于我國的主流文化來說,意識形態是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加強講中國故事、傳中國情懷,加大“一帶一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文化交流的開放力度,把中國文化傳向世界,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為世人展現博大精深又具有現代化的中華文化,從而將我們的意識形態進行弘揚。其次,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突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可否認我國現在正處于改革“深水區”和“攻堅期”,經濟社會多元化的國際交流對人們的價值觀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好萊塢科幻大片等知名電影產業進入中國市場后,國人對于本土電影都產生了極端看法,有一些極端的網友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應該進行剔除等等,對于國產大片更是進行了吐槽,這實際上就體現了部分人群對自身文化的不認同,所以習主席總書記近些年強調文化產業要做好,人們的文化自我認同應該不斷提升,打造文化強國。近幾年,我國的電影文化產業也得到進一步發展,《我不是藥神》在2018年作為一部反映現實的商業大片顯現在觀眾的視野,得到了高度稱贊,人們對中國的電影事業也看到了希望。而在今年賀歲檔,《漂流地球》也著實讓國人激昂萬分,國內首部以保護環境為題材的科幻大片,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中國通過電影文化讓世界認識到中國精神、中國文化,影片當中也烘托著中國傳統的觀念:家、團結就是力量、集體價值觀。這無非對我國意識形態宣傳和文化自信建設添加色彩。
2.網絡時代的信息沖擊及解決措施。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為我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在互聯網平臺上,人們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對于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民意信息,但其中也包含著許多網絡謠言和錯誤思潮,這對于我國意識形態宣傳工作產生極大阻礙,網絡作為民眾發表意見的窗口,被許多“去中心化”、“虛擬化”、“自由化”等特點使網絡信息傳播發生了變化,這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撒播、以及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產生了相對影響,不良信息的充斥和輿論的散播使得一些民眾價值開始了偏離,多元化的信息也使人們在信息潮流中迷失自我。
針對網絡時代的信息沖擊,意識形態宣傳也要采取相應的手段和方法。首先,政府應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查,制定工作責任制,加強信息的篩選能力,對于不利于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工作開展的相關信息和網絡平臺采取嚴格的手段進行制止,加大投入,盡快掌握輿論領域的主動權。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到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新時代背景,我們將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掌握,并且強調網絡輿論信息應該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只有建設一個健康和諧的網絡空間,人們才能在新時代抓住信息的現實性和真實感,為構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提供美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其次,對沖擊主流意識形態的言論和發表不實言論以及宣傳西方霸權主義文化的網絡使用者進行依法治理,加大網絡輿論監督力度,健全網絡使用管理制度。同時在凈化網絡空間的同時,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對我國的意識形態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建設一支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隊伍,加強對青年價值觀的引導,讓他們形成更加正確的價值觀,提高青少年的集體榮譽感。
3.人才隊伍建設。意識形態的撒播需要強大的人才隊伍,首先培養一批馬克思主義學者,人才是一個國家進行教育事業的前提和支柱,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形成強有力的意識形態宣傳隊伍,創建更加科學高效的宣傳方式。當然在制定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上要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進行繼承和創新,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對于意識形態的宣傳也盡量避免過去“一刀切”現象,對于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建議我們也要積極采納,避免大幅度羅列政策綱領的做法,把意識形態與群眾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寓之于情,真正的打動人民的心聲。
其次,要充分利用多樣的傳播載體,互聯網作為意識形態交鋒的競爭場地,誰掌握了信息傳輸手段和戰略要地,誰就掌握了意識形態宣傳的主動權。今年一部國產動漫《領風者》以動漫的形式講解了馬克思的事跡、馬克思主義的形成,讓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生活”起來,也讓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熱”起來,讓人們以更加新穎的方式來認識和學習馬克思主義。這種意識形態宣傳方式是創新的,并用多種形式吸引年輕受眾,這也是我們新時代進行意識形態“大宣傳”工作值得借鑒的方式和手段,在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的同時,加大改革創新獲得更多民眾的認可。
4.宣傳單向灌輸以及解決措施。之前我國意識形態的宣傳更加注重宣傳對象的單向接收,忽視宣傳對象的真正需求,并且我國長期以來通過灌輸的方式來宣傳主流意識形態思想,缺乏對主流意識形態真正的實用價值的開發和利用。我們使用理論灌輸法來進行宣傳意識形態是應對建國時工人階級、農民大眾文化程度較低所采取的宣傳手段,但隨著民眾整體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國家意識形態的宣傳提出了新的要求,意識形態宣傳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和口頭上,應該讓民眾真正認識到國家意識形態有利于凝聚國家的力量,促進人們價值觀正確形成等效果,讓人們真正地去接受和學習意識形態理論。
就現階段我國意識形態宣傳注重傳播國家的聲音,但是卻忽視人民的心聲和反饋,這就會導致意識形態宣傳工作的斷層,對于后續工作反饋并不能進行合理吸收,對于發展和完善意識形態理論無法提供更多民主科學的建議。
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應該在進行宣傳工作過程中多聽取人民合理的意見和給出合理建議,積極跟進宣傳工作的反饋和完善后續工作的連續性,意識形態理論宣傳會通過人們的接受產生行為上的意識形態的表達,如果人們沒有正確認識到意識形態的價值,可能就會形成錯誤的意識形態觀念和行為方式,在這時就應該對人們進行意識形態宣傳后的認真觀察和民意調查,在經過宣傳工作、接受意見、聽取反饋后達到宣傳的最終目的。其次,互聯網工具興起也為宣傳工作提供平臺,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接收人們的想法,以一種平等的方式來傳達雙方的想法,實現宣傳工作的意義。
注釋:
①羅仲尤.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屬性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
②趙景來.關于意識形態若干問題研究綜述[J].學術界,2001,(86):247-262.
③吳雪琴.當代中國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研究[M].2014:40.
參考文獻:
[1]羅仲尤.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屬性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
[2]趙景來.關于意識形態若干問題研究綜述[J].學術界,2001,(86):247-262.
[3]吳雪琴.當代中國日常生活維度的意識形態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40.
[4]胡瀟.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意識形態的多視角解釋[J].中國社會科學,2010,(04):4-20.
[5]梅景輝.文化自信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當代發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05).
[6]龍柏林,潘麗文.論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思想的創新成果[J].廣西社會科學,2018,(02):1-6.
[7]呂峰.新時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生成的現實境遇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1):34-37.
[8]許海玉,吳立秀.網絡時代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雙重境遇與破解之道[J].延邊黨校學報,2017,33(5):60-63.
[9]李孟星,秦宏毅,焦艷.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意識形態教育的基本維度[J].華北理工大學學報,2018,18(4):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