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位問題的分析是人文地理中最重要的部分,涉及有關地理區域定位和區位分析的教學要求,都會注重于考查區域特征的比較、分析以及區位因素的分析評價,并以此解釋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和訓練。
關鍵詞:區域定位;區位因素;區域特征;區位分析
一、區域定位分析的一般方法
區域定位是區位分析的前提,在進行區域定位分析時必須要明確以下方面要求:第一,確定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標;第二,確定地理事物所在的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第三,確定地理事物所在的區域或范圍;第四,確定地理事物的具體名稱。
區域定位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利用經緯網進行定位分析、根據相對位置進行空間定位分析、根據海陸位置進行定位分析、根據輪廓特征進行定位分析、根據典型的地理景觀定位等。進行區域定位時,有時用一種方法即可定位,但有時則需要同時使用幾種方法進行定位分析。區域定位完成后即可進行區域地理特征的分析。
二、六大區位的基本因素分析
區位分析的基本因素有三個方面,地理位置、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圍繞區位因素,涉及的人文地理的規律主要有工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交通運輸的變化、人口的變化、城市與城市化水平等;人文地理原理主要有城市布局原理、農業布局原理、工業布局原理、環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原理等。理解、掌握和運用這些規律和原理對學習人文地理極為重要,其分析角度如下表所示:
三、區位因素的分級剖析
1.區位因素的不同層級要求(如下圖)
(1)要根據具體需要,將各要素進行分解和細化。例如,要從氣候對農業的影響來分析,則需要具體分析光照、熱量、降水、氣象災害等要素的影響,即從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方面,用綜合的觀點全面分析。光照條件是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的;熱量、積溫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期和土地耕作制度;降水方面,過干過濕都不利于作物生長。因而柑橘多半生長在高溫多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甜菜適宜生長在氣候溫涼的中溫帶地區,棉花適宜生長在光照充足、夏季高溫多雨的平原地區,水稻適宜生長在水熱條件好的平原地區,蘋果適宜生長在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
分析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則需要考慮市場、交通、勞動力、國家政策、生產技術、環境因素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對商品農業的影響顯著,比如,鮮花產品和奶肉蛋等易變質,要求交通方便快捷,荷蘭的鮮花能裝點世界許多城市就是因為便捷的交通條件。勞動力的數量、質量和成本影響農產品生產成本和農業地域類型的轉變,亞洲的水稻種植精耕細作,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發達國家的現代化農業需要的勞動力數量少、素質高。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預手段對農業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我國宏觀調控下的退耕還林及農業地域類型的轉變,對農產品的各種補貼,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及區域化農業基地的建設。生產技術涉及優良品種的培育,耕作技術、作物栽培、病蟲害防治等,如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廣、橡膠生產北界的北移、溫室大棚農業、以色列的滴灌技術等。環境因素方面,化肥、農藥的使用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也影響著農業生態環境,如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的興起。
(2)特殊因素的動態分析。特殊因素是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如歷史的變遷、熱點因素的變化等,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區位因素的不同影響程度
(1)主導因素的把握。多樣化的區位因素中,存在主導因素或限制性因素。例如,城郊農業和觀光農業都是面向市場生產的,主導因素為市場;天然橡膠為熱帶作物,蘋果為暖溫帶作物,甜菜為中溫帶作物,它們的主導因素就是氣候;沙漠地區的綠洲農業的主導因素為水源,青藏高原河谷農業的主導因素為熱量,橫斷山區的立體農業的主導因素是地形;海南島地處熱帶,熱量資源豐富是其突出的優勢,熱量是其發展熱帶經濟作物的主導因素;我國西北干旱區,水資源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水源既是當地灌溉農業的主導因素,又是其限制因素。
(2)區位因素的變化。區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對自然因素而言,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較快,它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或自身的變化以及時代的變化而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比如工業區位因素方面,自然因素影響較小,并呈現減弱趨勢。社會經濟因素影響力不斷加強,科技進步導致原料、動力、勞動力數量的影響減弱,市場、科技、勞動力素質的影響加強。另外,環境質量的影響加強,政策的影響明顯。
四、區位分析的原則
1.全面性、綜合性原則
分析一個地區的區位因素,一定要有綜合的思維,全面的眼光,從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全面完整地分析。
2.主導性原則
有關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分析,在結合具體區域進行分析時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針對具體區域特點,在各區位因素中找出具有決定性的因素,提出決定性因素也就解決了實質性的問題。
3.動態性原則
區位因素都處于發展變化之中,除了靜態地從綜合、主導性方面分析區位因素外,更要從發展變化的角度進行分析、評價。
例如,揚州城市的繁榮和衰弱都是由交通區位因素的變化引起的。再如,鋼鐵工業的區位因素同樣經歷了從接近煤產地到接近鐵礦產地,再到接近交通便利地的變化。
參考文獻:
[1]孟靜,陳德飛.掌握原則和方法 突破重難點[J].地理教學,2015(3).
[2]戴光中.揚州地理區位變遷與經濟發展分析[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趙俊花,女,講師,研究方向: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