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辦本科高校應用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對于日語專業學生來說,專業+技能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增加就業技能,而簿記課程則是一個有力的切入點。文章分析了簿記教學中存在主要問題,并結合民辦高校的特點等進行改革探討。
關鍵詞:民辦高校;簿記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一、簿記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師資配備不足
民辦高校由于其自身特點,聘用教師多為年輕教師和退休教師。由于教授會計課程的教師不懂日語,而懂日語的教師會計知識儲備薄弱,這是一個兩難的事實。目前日本簿記課程授課教師大多不是會計專業出身,而是通過進修所獲得的日語教學技能,其學歷多為日語專業,而并非既是日語專業又是會計專業的復合型教師,這導致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部分會計業務知識把握不透,講解不夠深入,導致了教學效果較差。
2.教材缺乏針對性
隨著簿記課程在高校的推廣,目前市面上除了全經編寫的《日本簿記基礎》外,外研社也編寫了《日式簿記基礎教程》,可以說這些教材很權威,但都是為了應對全經組織的簿記能力測試而設置的一些相關章節及其練習,并沒有結合民辦高校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習習慣,所用簿記語言晦澀難懂,這無疑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3.教學對象較復雜
簿記課程的開設多采用公共選修課或專業選修課的形式,這就導致了選課學生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以我校為例,兩種形式的課程在學校均有開設。公共選修課吸引過來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從二年級跨度到四年級,有的學生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日語,更別說理解日式簿記的相關表述了;有的學生雖然專業是日語,但是日語水平不一,有的句式表達在精讀課沒有學到,這些都為簿記課程的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且大班化的教學,使得教師授課時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導致了基礎好的學生嫌教學進度過慢,而基礎差的學生則無法跟上課堂節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充分釋放。
日語專業的簿記課程是以大三年級的非文學方向的學生為對象的,是專業選修課。雖說是選修,但學生無法選擇不學。這就導致無此興趣的學生在課堂上如坐針氈。上課的老師也常常覺得疲憊不堪。
4.課程設置缺乏延續性
目前大多高校開設簿記課程只有一學期,課程設置缺乏延續性。很多學生覺得學完這門課,即使取得合格證也不一定能謀得會計相關的職位,因而會怠慢課程的學習。而有心好好學習簿記的同學卻在學校內得不到后續的教學支持。
5.教學方法單一
簿記課程理論性較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側重于基礎理論的教授,輔以個別的隨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學生普遍反映理論教學相對枯燥,教學效果欠佳,且全日語授課會導致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
民辦高校對于實踐設備的投入往往較差,導致學生無法像公辦高校那樣深入地參與課程實踐,這也導致該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較少,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降低了學習效率。
二 、簿記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簿記課程教學是民辦高校應用型轉型過程中的一個縮影,如何成功轉型,培養出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是民辦高校的必經之路,基于簿記課程改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完善師資配備
民辦高校由于其體制的靈活性,對于師資的聘用可以相對靈活。對簿記課程來說,學校可以加大對復合型人才的聘用力度,可以從專職+兼職的角度出發,多吸引社會上有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來校授課,放寬對教師學歷、職稱等方面的限制。
對于校內原有專職教師可以采取送出去的辦法進行綜合培養,學校要從政策、資金、考核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支持自有教師再次進修,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真正做到雙師型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綜合水平高的教師隊伍,也才能真正培養出復合型的人才。
2.加強教材建設
民辦高校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材建設,教材的建設也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不可復雜化。在教材建設的過程中,不可簡單地直譯,而應該將案例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多種方法融于一體,要結合學生的能力,采取由易到難,由語言到專業技能,使教學內容以階梯式遞進的方式呈現,使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找到學習的樂趣。
3.規范學生來源
針對學生來源性復雜的問題,可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予以解決:①將課程開設為專業任選課程或者限選課程,在高年級組織教學,這樣有利于解決語言基礎的問題,同時高年級的學生面臨就業選擇,增加學習一門專業技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②采取興趣小組學習的方式。學校可以在日語專業內選拔一批有志于學習簿記課程的學生,在通過日語基本術語的學習后組班學習簿記課程,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有較大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后期的考級考證,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4.開設后續課程輔導
針對通過三級能力考試,且有意愿繼續學習的同學,我們可以采用線上課程,通過微課、網絡社群等形式幫助他們繼續學習。同時要為同學提供更多的就業渠道,就業信息。
5.豐富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應該擯棄傳統的理論講授式教學方法,積極采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在傳授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多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合理設定討論主題,還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也能夠督促學生認真學習,積極融入課堂,有利于知識的吸收和理解。
其次,要積極借助新媒體進行教學,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一定的音頻、視頻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學習和理解簿記課程的重點難點知識。
最后,高校要加強實踐設備的投資和建設力度,同時要鼓勵專業之間的融合和互幫互助。簿記課程可以和會計專業學生交流互通,利用會計專業的相關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學和體驗,也可以將簿記課堂的實踐教學環節拓展到企業,由教師和企業相關人員共同教學。
簿記課程的設立是用人單位對日語專業學生的技能要求,也是高校自身應用型轉型的需求。高校應該積極主動地引導教師加強自身建設,更新教學思路,豐富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渠道拓寬,強化學生實踐技能,真正培養出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實現高校培養人才的核心目標。
參考文獻:
[1]辛宇峰.淺論基礎日語課程改革[J].科教文匯,2018(10):42-43.
[2]魯文靜.高職院校日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19):80-81.
作者簡介:石海英(1979—),女,江蘇南通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日本語言、日本簿記、日本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