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瑩 肖玲
摘 要:本文從中美恐怖電影的現狀對比出發,重點敘述了中美恐怖電影產生差異的原因,提出了改善中國恐怖電影市場低迷現狀的建議。
關鍵詞:中美恐怖電影;對比分析;原因;
1.引言
恐怖電影是以制造恐怖為目的的一種影片,其故事內容荒誕離奇,引起恐怖。《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對“恐怖電影”的解釋是,“一種氣氛陰森,題材可怖,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并使觀眾毛骨悚然的影片,有些是對畸形的或者邪惡的心理進行精細的心理探討,有些是關于可怕的妖魔鬼怪的故事,有些是利用環境制造懸念氣氛的神秘探險故事”。 恐怖電影是一種小眾電影,能滿足人們的部分獵奇心理,激發出人們對于未知或者已知領域的敬畏恐懼。近十幾年,中國恐怖電影市場持續低迷,各種爛片層出不窮,隨著前幾年筆仙的大火,恐怖電影市場出現了碟仙,碗仙等等跟風電影,但都被網友吐槽的一無是處。但其中也不乏幾部高票房電影,如《京城八十一號》、《畫壁》等。反觀美國恐怖電影市場,我們對《招魂》、《安娜貝爾》、《潛伏》、《電鋸驚魂》等等恐怖電影早已耳熟能詳。1968年的《羅斯瑪麗亞的嬰兒》,1973年的《驅魔人》,1980年的《閃靈》,2001年的《小島驚魂》更是成為了無法超越的經典之作。近幾年類似溫子仁這類具有自己恐怖電影風格的導演也陸續出現,美國恐怖電影朝著多題材,多風格的方向轉變。
2.恐怖電影的特點
2.1中國恐怖電影的特點
八十年代是僵尸片的興盛時期,也是中國恐怖電影的興盛時期。中國的僵尸電影中多是出現清代或者其余朝代裝扮的僵尸,再由此展開劇情發展,但以僵尸為主角的電影故事多是在小眾范圍內展開。提起僵尸片,有一個演員不得不提,那就是林正英。林正英真正的演藝事業巔峰開始于1985年。在這一年,他因出演電影《僵尸先生》中道長一角而一炮走紅。也正是由于這一道士角色,奠定了林正英從影生涯中最經典的形象。該片在1985年公映時引起轟動,票房狂收2000多萬,在當時帶來擁躉和跟風者無數,僅1986年就有10多部與之相似的作品上映。可以說,正是林正英帶來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僵尸熱”。林正英并不是第一個把僵尸片帶上大銀幕的人,卻是使僵尸片富有中國特色尤其是道家特色的人。那個時代的特效技術并不如現在發達,但是那個時代的僵尸片確能以情節設計場景布置來沖擊人心。除這一類型外,中國也有許多以古代風俗和各種傳說為主的恐怖設置,且多以音效來營造恐怖的氣氛,以此來刺激觀眾的聽覺神經。
2.2美國恐怖電影特點
對比中國的僵尸題材,美國的喪尸題材也很熱門,如前幾年的《生化危機》系列,《僵尸世界大戰》等,都是以喪尸病毒爆發為引,來展開電影情節,且喪尸題材電影中多是涉及整個人類社會生存的危機。除喪尸片外,美國恐怖片中多出現怪物,惡靈,魔鬼這類形象,運用特效來制造讓人恐懼的形象,但美國恐怖電影更注重劇情的安排,輔以一些血腥暴力的場面,對觀眾形成心理和視覺上的沖擊。
3.形成中美恐怖電影差異的原因
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古代先有神話傳說,后有《聊齋志異》,導演制片人可以直接利用這些傳說或歷史文獻來展開情節;且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很長,一些上層人民對底層人民的剝削也為恐怖電影提供了題材,以無辜慘死的冤魂出發,觸發人們對古代人的憐惜和敬畏。但美國建國僅二百多年,并沒有這些歷史題材可供論述,可是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科技水平高,在特效方面的制作效果極為突出,用特效來制造直觀的視覺感受無疑是美國恐怖電影的賣點之一。
從政策角度來看,中國對于電影市場監管極為嚴厲。2006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通過的《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要求內地恐怖電影從此需要形成一個特殊恐怖環境,即無鬼神、無過度驚嚇、無強烈刺激懸疑的全新恐怖。這從一方面保護了未成年人和心理脆弱的人群,但從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國恐怖電影的取材范圍和情節安排,人們在看國產恐怖片的時候都已猜到該影片是以主角精神分裂或者幻想癥等為結局,這使得恐怖電影所想要制造的懸疑感大打折扣。美國對于恐怖電影的規定并不嚴格,所以才會有血腥暴力的場面出現,這也能讓恐怖電影導演有更多發揮空間。
從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來看,中國人信奉佛教、道教居多,在電影中各種驅鬼的方法也是與這些宗教相關,例如護身符桃木劍等,驅鬼的主角也被稱為道士或法師。美國人多信仰基督教,信奉耶穌,因此很多電影中都會出現上帝、《圣經》和十字架,驅鬼的人被稱為靈媒或驅魔人。
從人們的文化習慣來看,中國人更偏好于美好的結局,且為了追求新鮮感,很多電影只會拍一部。而眾多美國恐怖電影中,很多電影都是以鬼怪繼續禍害人間來作為結局,能留給人們懸念,為下一部的劇情作鋪墊。因此在美國,恐怖片往往會拍攝一系列,在幾年內憑借上一部的熱點和口碑來吸引觀眾。
4.中美恐怖電影的發展趨勢
中國恐怖電影現在總體向網絡化發展。由于票房低迷,制度森嚴,中國恐怖電影應尋求一個新的電影市場,而近幾年快速發展的網絡無疑是一個受眾廣,成本低的播放平臺。另外,中國恐怖電影應摒棄盲目投入大成本,要把請明星,大肆宣傳的成本投入到制作和情節安排上。最后,要推陳出新,不能被以往的電影經典所限制,脫離《筆仙》等影響,制造出創新的能收獲好口碑的恐怖電影。
好萊塢新一代恐怖電影導演兼制片人溫子仁曾分享他的成功經驗,即小成本,反轉經典,設置大場景,打破觀眾預期和捕捉人類最原始的恐懼點。這也是可供全世界恐怖電影所參考的經驗。
結合美國電影的優勢,熟練運用特效可以增強觀眾的視覺體驗,但近期恐怖電影也出現了缺乏新意,情節不夠吸引人的狀況,以2018年九月在北美上映的《修女》為例,前期宣傳很到位,甚至連首映禮也在百圓墓地舉辦,但上映以來評分很低,網友吐槽預告比正片更恐怖,且該影片在邏輯方面出現了硬傷,只嚇主角卻不致死,觀眾對這一傳統主角光環的設定并不買賬。所以,無論中國恐怖電影還是美國恐怖電影,推陳出新,打破固有的創作和拍攝模式,才可能將這種藝術形式保留下來,并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恐怖片百度詞條、林正英百度詞條
[2]知乎:《鬼修女》影評 大聰發表,2018.9.20
[3]《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1985
[4]《電影劇本(梗概)備案、電影片管理規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發布,2006
(作者單位: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浙江杭州 310018)